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668076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病机(2015年8月17日)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质控科 罗世希 2015年8月,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二节 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制,是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辩证、预防、治疗的内在根据和理论基础。,一、发病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虽然错综复杂,病机各异,但总体来说,不外乎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原理。,所谓正气,是指人体正常功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简称为“正”。所谓邪气,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如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疫气、饮食、痰饮、瘀血、等等。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中

2、医学认为人体脏腑功能强健,正 气充足,卫外固密,病邪难于入侵,疾病无从发生。素问刺法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活动低下,对疾病防御能力减弱,或者由于病邪过于强大,超过正气的抗邪能力是,疾病才会发生。素问评热病论“邪 之所凑,其气必虚”。,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中医学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认为邪气对疾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主导作用,如疫气,无论男女老幼,身体强弱,均可感染发病。所以内经既提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又强调注意“避其毒气”的预防措施。,3、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1)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二、基本

3、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与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 虚与实是相对的病机概念,即是不足和有余的一对病理矛盾之反映。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比较亢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病邪抗争,故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临床上可以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表现。,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主要表现为机体的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机体正气对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

4、理反应。,(2)虚实变化 病机的虚与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可产生单纯的或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还会出现虚实之间的多种变化,如虚实错杂,虚实转化及虚实真假等。甚至会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符的假象,而有“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和“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2、邪正盛衰与病势趋向和转归经过正邪的斗争,疾病的转归通常有三种:正胜邪退,邪胜正虚和邪去正虚。,(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阳偏胜,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寒之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火所致。阳以热、动、燥为特点。,(2)阴偏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遏抑阳气温煦作用的发挥

5、,从而导致阳不制阴,阴寒内盛。阴以寒、静、湿为特点。,2、阴阳偏衰(1)阳偏衰 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其以肾阳虚衰(命名之火不足)最为重要。阳偏衰时,表现为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的减退。,(2)阴偏衰 即阴虚,指人体之精、血、津液等阴液不足,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一般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亏少和滋养、内守、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阴偏衰多由于阳邪伤阴,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伤阴所致。阴虚

6、病变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其中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为多见。,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4、阴阳格拒(1)阴盛格阳 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本为阴寒内盛。,(2)阳盛格阴 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本为阳盛于内。 5、阴阳亡失(1)亡阳 是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使全身技能突然严重衰竭,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于阳气损失太多;或素体阳虚;或汗下太过,及失血过多,而气随津脱等,均可使阳

7、气亏损殆尽,而出现亡阳。,(2)亡阴 是指机体的阴气大量亡失,使属于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于邪热炽盛,或邪热久留,严重伤阴所致;亦有因长期慢性消耗,日久形成亡阴者。,(三)气血失常气血失常,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盛衰,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运行失常,以及气血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1、气的失常(1)气虚 是指气不足,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引起气虚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是先天精气来源匮乏,或脾胃虚弱,或肺虚而吸入清气不足等导致气之化生不足。二是劳倦内伤,或久病不复等使气消耗过多。,(2)气机失调 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8、失调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等病理变化。1)气滞:即气的运行、流通障碍。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因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碍气机,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2)气逆: 即气机升多降少,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气逆病变多由于情志内伤,或因饮食冷热不适,或因痰浊壅滞所致。气逆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3)气陷: 即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气的下降力量过强的病理状态。气陷病变,多由气虚病变发展所致,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4)气闭和气脱: 气闭和气脱都是以气的出入异常为主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多为厥、脱等重证。气闭为气的外出受阻,从而出现闭厥的病理状态。

9、气脱为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等,致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2、血的失常血的失常,主要包括血虚、血瘀、血热、出血几个方面。(1)血虚 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或久病不愈等均可导致血虚。血虚时可出现全身或局部的失荣失养,而以肝和心表现最为明显。血虚的临床表现有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头面眩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2)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成积的病理变化。血瘀病变多由于气滞而血行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而血行迟缓;或痰浊阻滞脉道而血行受阻;或寒邪入血,血得寒而凝

10、涩不流;或邪热入血而煎灼血液,血稠难流而成瘀。血瘀病变,主要病机为血行不畅,所以,血瘀为病则表现为疼痛,痛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则形成肿块,固定不移。另外,可伴见面目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及瘀点、瘀斑等征象。,(3)血热 是指血内有热,使血行加速,或使血液妄行而出血的病理状态。多由邪热入于血分所致,也可因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引起。血热的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和伤阴为其特征。,(4)出血 是指血液运行不循常道,溢出脉外的一种病理变化。原因虽多,但其病机不外乎火热迫血妄行、气虚不能摄血及脉络损伤几个方面。出血形式主要有吐血、咳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以及鼻衄、齿衄等。,3、气

11、血关系的失调 气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生理上互相滋生、依存、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血瘀:是指气滞与血瘀并存的一种病理变化。多因情志不遂,气机阻滞导致瘀血形成,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与肝的生理功能失调关系密切。,(2)气不摄血: 是指气虚不足,不能固摄血液,以致血不循常道,溢出脉外的各种出血的病理变化。除了出血症外,还伴有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无力等气虚症状。,(3)气随血脱: 是指在大出血的同时,气也随着血液大量流失而散脱,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或气血并脱的病理变化。大量出血的同时,伴有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至晕厥等症状。,(4)气血

12、两虚: 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常见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唇甲不荣、肌肤干燥、肢体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5)气血不荣经脉: 是指因气血两虚,导致气血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肌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运动失调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临床常见状态麻木不仁、筋脉拘急、手足震颤、肌肤干燥、皮肤瘙痒、肌肤甲错等症状。,入院记录书写要求,(七)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八)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入院后作

13、的辅助检查就应在病程中分析记录。,入院记录书写要求,(九)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含中西医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十)书写入院记录的医师签名。,病程记录的 要求及内容,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病程记录:是指继入院记录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一)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

14、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首次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1.病例特点:应当在对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整理后写出本病例特征,包括阳性发现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和体征等。2.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例特点,提出初步诊断和诊断依据;对诊断不明的写出鉴别诊断并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诊治措施进行分析。3.诊疗计划:提出具体的检查及治疗措施安排。,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二)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经治医师

15、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但应有经治医师签名。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标明记录时间,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16、,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四)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五)交(接)班记录:是指患者经治医师发生变更之际,交班医师和接班医师分别对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进行简要总结的记录。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六)转科记录:是指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转科时,经转入科室医师会诊并同意接收后,由转出科室和转入科室医师分别书写的记录。包括转出记录和转入记录。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