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4635984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圆形剧场,希腊雅典卫城,(一)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知识整合,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雅典民主政治,(1)产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2)古希腊的自然环境: (3)古希腊的生产生活:,2.社会条件:,古希腊城邦制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2)经历历程:,(3)主要特点:,(4)衰落:,(5)评价:,(2)经历历程:,奠基确立顶峰,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前338年亚历山大征服希腊,辉煌中的阴影,(1)对雅典:对雅典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 积极作用,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

2、要原因。 (2)对世界: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蓝本。,辉煌:,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影响,政治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原则 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组织形式 “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原则 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管理运行制度,差额选举制 任期制 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阴影:,局限性: 雅典民主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从民主是范围、性质、参政方式说明),实质: 是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建立在奴隶主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通往公民大会,小人

3、,图一:通途,图二:雅典居民比例,思考:请补充图一漫画 “通途”交通标志。结合两图理解分析这句话的含义:“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最狭隘是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 最充实是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升华3: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君主集权制相比孰优孰劣?,提示:各自有其利弊。 利: 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组织和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 弊: 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 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1.假设某年公元前430年,雅典全国公民人口约20万,自由民

4、约为16.8万,其中成年男性公民约4.5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为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16.8 B、约4.5万 C、约7.5万 D、约8.5万,趁热打铁,希腊公民:纯属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公民。,2.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 雅典剧院 帕特农神庙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三面临海海湾众多,树立自由平等思想,便利希腊发展工商业,曲折海线多山地形,分成无数小国,小国寡民的政治特点,地理,经济,思想,政治,希腊民主政治形成,个人因素 客观因素,结论:地理

5、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从而对政治发展也有较大影响,图一:中国战国时期的地形图; 图二:古希腊地形图,升华1:试比较古中国与古希腊在地形、适合从事的经济部门、政治制度的选择、文明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 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多山、港口多、 地区彼此独立隔绝,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的摇篮,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贵族专权,扩大公民范围 权利与财产相联系,地域代替部落,公民 都有机会,防止专制,主权在民、抽签,问题:)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五百人会议以什么方式选举产生?

6、请你分析这种方式有何利弊?,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特点: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利:公民参政机会相对公开平等,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弊:难以保证官员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概念:,(二) 古代希腊、罗马,考点二: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 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二、内容:,一般泛指公元前世纪末罗马国家形成至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编篡法典为止的古代罗马法律 。 罗马法不是一个法律文本,它包括法理和法律的两个方面,是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图示:罗马法的主要内容:,财产关系;规定奴隶

7、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万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罗马社会政、经、文化的发展。,罗马 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公民法,主观,客观,内 容,演变原因,适用范围,概 念 (性质),两者关系:并行融合,互相补充,对外扩张结果,地位: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 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体系。,2.影响:,对古罗马维系统治 对后世法律来源(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罗马法的地位及影响,3.局限性:建立在压迫、剥削奴隶的基础上实行的。,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

8、名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天主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结合史实说明“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典例诠释,1)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思想武器,集中体现在“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上。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制定的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即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自然法思想。如拿破仑的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

9、中的理论为基础,也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3)20世纪初期,罗马法影响过日本 4)对中国的影响。国民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罗马法最为持久的征服体现在:,升华4:中国古代秦律与古罗马法律不同,国家性质,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奴隶制国家,具体目的,特色,统治方式,主要为了加强皇权,以巩固统治,为了调整自由民之间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稳定帝国统治,强调自然法则,严苛细密,法治,人治,2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

10、隶以公民权,1.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力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将根据下列哪一法律对他们两人进行裁决 A、罗马万民法 B、陶片放逐法 C、雅典自然法 D、罗马公民法,趁热打铁,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 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 对

11、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问题: 根据材料一回答:皇帝、平民、奴隶属于自由民的有?,皇帝(贵族)、平民都是自由民,而奴隶不属于自由民。,贯穿于上述法律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基本精神:保证自由、平等、权利;保护私有 财产;,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 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

12、的安排, 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奴隶制度。,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 是什么?,以法律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知识体系,升华5: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区别,文明拓展方式,通过殖民建立新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国家形式,分散的城邦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统一集权制,政体和统治方式,君主制贵族集体统治公民全体集体统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君主制共和制由少数贵族掌权君主专制,没有发展为民主制度,政治文明贡献,民主政治,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