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624613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案二)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ppt培训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高考趋向增强备考实效高三复习具体操作策略,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三个问题,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二、高三复习计划安排,三、高三复习基本策略,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2考查内容为主干知识,渗透时代气息 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新高考命题非常注意整合课程资源,试题不囿于历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体知识和具体表述,而是通过呈现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

2、角多样化,就历史材料类型而言,有三大类文字类:文献资料、诗歌、对联、民谣、新闻报道等图片类:地图、照片、示意图、漫画等统计图表类:表格、曲线图、竖状图、饼状图等,(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材料从内容上分,四大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书画作品、历史遗址遗迹、历史实物(出土文物、遗留实物),(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新课程试题对学科知识的考查视角,已完全摆脱了五种社会形态学说的束缚,视角灵活多变,近年常见的有文明史范式、现代化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这种形式、视角就

3、使试题真正实现了以教材为依托,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远高于教材。,(2)试题考查视角多样化,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例1、(2008年全国卷二,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须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例2、(全国文综I,09年23题)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

4、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例3、(2010年江苏卷,第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

5、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例4、(2010年天津卷,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1.试题素材来源广泛,考查视角多样化,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目前已经实现了从大纲时代到课标时代的转变,形成了“一标多本”的时代。(2)它是课程设置多样性在学习内容方面的直接体现。,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2考查内容为主干知

6、识,渗透时代气息,主干知识的基本特征:(1)有利于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从学科角度看,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大影响的人、事、现象。(2)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从人文角度看,是那些能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内容。,例5.(2010年天津卷第5题)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C. D.,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2考查内容为主干知识,渗透时代气息,2考查内容为主干知识,渗透时代气息,例6.(2010年天津卷第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

7、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材料一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8、?,例7.(2010年山东卷29题),2010年山东卷29题:,(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答案:(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2考查内容为主干知识,渗透时代气息,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1)新课程要求在学习内

9、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的原则。(2)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育目标决定的。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特殊的社会教化功能,它在培养当代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具有能力、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以此陶冶健全性格。,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考查学科能力,这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这一目标没有改变。不过,新课程明确提出了三维目标,目前的高考不仅要承担既定的选拔任务,还要回答社会赋予的“是否应当相信课程改革?”、“该不该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或学习?

10、”等问题,因此,目前新课程高考命题正在努力寻求与课程改革内在的同一性。,(1)从题型呈现形式看选择题以材料型为主,多数题的题干呈现不同形式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信息作出正确选择;备选项完全杜绝了照抄教材陈述的现象。 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趋向合一,以阅读、提炼、分析、概括材料信息为前提,以所学教材基本知识为依托,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体现出综合性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一、新课程高考的特点,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例8.(2010年全国卷3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

11、点及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表现:(1)从试题呈现形式看,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本题通过三段材料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近代时期中国和英国城市兴起、发展的概况串联起来命题。第(1)、第(2)问考查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第(3)问则从工业化的角度切入,要求比较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性。试题跨度大,实现了中外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有机结合。,例9.(2010年福建卷38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

12、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答案】(1)A段4001300年: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130019世纪初: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19世纪初20世纪中期: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答案】(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13、。,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 日 英 美 法 德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3)据

14、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解析】此题第一小问在分别解读材料二、三核心信息基础上进行对比,就能找到答案:“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小问由材料四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因,即与中国是农业国,工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低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则要考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政治形势。,中国:1923年至1936年为87; 西方列强:平均增长速度较低,(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

15、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解析】该问实际上要先分析中国和西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总之,此题不仅古今贯通、中外结合,跨度很大,同时还融合了工业发展、人均CDP与民生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答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2)从考查内容看:不少题目不是照搬教材现有的观点或结论,而是主要立足于当前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有些试题具有质疑教材,修正现行教材不足的功能。,例如,上述例9福建卷38题第(3)问前半部分:“据材

16、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对比两个表格,可知19121936年期间中国工业发展迅速是极为迅速的,这反映了目前史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现行人教版的介绍与史学界是矛盾的。,3考查目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并向目标立意发展,(2)从考查内容看:,例10、(2008年全国文综I,第17题)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 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