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93087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1.腹痛(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 痛,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韩华刚,医道虽繁而可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本节内容为4个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腹痛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预防与护理;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及类证鉴别;掌握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分型论治。 教学内容 腹痛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及类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护理等。 教学重点 掌握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分型论证。,一 概述,(一)定义 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二)源流,1、内经:寒邪、热邪客于肠胃可引起腹痛,其发生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腑相关。,源流,2、诸病源候论对腹痛病机论述较详尽,认为腹痛由于“正气与邪

2、气交争相击故痛”。,源流,3、张仲景: 诊法上创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拟定了附子粳米汤、厚朴三物汤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腹痛; 从辨证治疗及拟方用药方面,开创了治疗腹痛之先河。,4龚延贤寿世保元把腹痛归纳为寒、热、虚、实四类,可谓提纲挈领 5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前人治疗腹痛的经验,认为腹痛“在脏者,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为先”,治法强调以“通”为主,或“通”、“补”兼施,迄今仍为临床所效法,源流,(三)范围,1、本节讨论内科腹痛,外科、妇科不在本节范围。 2、痢疾、霍乱、积聚、臌胀、虫证等病证出现的腹痛症状,参考有关章节。 3、西医学的内科腹痛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

3、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二 病因病机,1外感时邪 寒凝气滞 传 腑 腹 伤于暑热 导 气 寒郁化热 失 不 湿热壅滞 职 通 痛,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脾 气 腑 暴饮暴食 饮食停滞 失 机 气 腹 肥甘厚腻 酿生湿热 健 失 不 痛 饮食不洁 过食生冷 寒湿内停 运 调 通,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抑郁恼怒 肝失条达 腑 忧思伤脾 肝脾不和 气 腹 气滞日久 气滞血瘀 不 痛 跌仆手术 络脉瘀阻 通,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 脾阳衰惫 腑 过服寒凉伤阳 脏腑失温 气 腹 肾

4、阳不足 脏腑失养 不 痛 肾失温煦 脏腑虚寒 通,三 诊断,一诊断: 1、部位: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包括脐腹、肋腹、小腹、少腹。,诊断,2、病程:有长有短,起病有缓有急。 3、诱因:饮食、情志、受凉等 4、辅助检查:腹部X线、腹部B超等。 5、排除外科、妇科腹痛。,(二)鉴别诊断,1、胃痛 胃痛 常相 心下胃脘,伴恶心、嗳气等 腹痛 互见 胃脘以下,伴便秘、泄泻等,鉴别诊断,2、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鉴别 许多内科疾病常伴有腹痛的表现,但此时腹痛只是该病的一个症状,而非其本病的特征。,鉴别诊断,(1):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2):霍乱:吐泻交作。 (3):积聚:腹中包块。

5、(4):臌胀:外形胀大,脉络显露。,四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辨急缓 (1)急性腹痛: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等引起。 (2)慢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热不甚,多因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所致。,2、辨性质: (1)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2)虚痛:痛热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3)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4)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 (5)气滞痛: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

6、得嗳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6)血瘀痛: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7)伤食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嗳后得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3、辨部位,(1)大腹疼痛:脾胃、大小肠; (2)脐腹痛:虫积; (3)胁腹、少腹痛:厥阴肝经; (4)小腹痛:膀胱。,二、治疗原则,1、治疗原则: (1)“通”则不痛:腑以通为顺,以降为和。 (2)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明辨寒热虚实。 (3)标本兼治:通非通下,不可单纯泻下,辅以理气通导之品;不可过用香燥,中病即止;虚痛宜温中补虚,益气养血。 (4)久痛入络:加辛温活血剂。,注意事项 (1)寒痛:注意保温; (2)热痛:忌食肥甘厚腻,醇酒辛辣

7、; (3)食积:节制饮食; (4)气滞:心情舒畅; (5)虚痛:进易消化食物。,寒邪内阻,1、辨证依据 (1)急起腹痛,剧烈拘急,遇寒尤甚,得温痛减。 (2)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尚调。 (3)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三)分证论治,寒邪内阻,2、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3、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湿热壅滞,1、辨证依据 (1)腹部胀满疼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 (2)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短赤。 (3)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具备(1)

8、+(2)或(1)+(3)均或确诊。,湿热壅滞,2、治法:通腑泻热。 3、方药:大承气汤。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软坚,清燥破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中脏虚寒,1、辨证依据 (1)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 (2)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3)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中脏虚寒,2、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3、方药:小建中汤。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四)饮食停滞,1、辨证依据 (1)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9、嗳腐吞酸; (2)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3)苔厚腻,脉滑。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饮食停滞,2、治法:消食导滞。 3、方药:枳实导滞丸。 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 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和胃。,气机郁滞,1、辨证依据 (1)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2)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 (3)苔薄白,脉弦。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气机郁滞,2、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川芎:行

10、气活血。,瘀血阻滞,1、辨证依据 (1)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2)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 (3)舌质紫暗,脉细涩。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瘀血阻滞,2、治法:活血化瘀。 3、方药:少腹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 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五、预后转归,(1)体质好,病程短,正气足:预后好; (2)体质差,病程长,正气不足:预后差; (3)身体羸瘦,正气日衰:难治; (4)腹痛暴急,伴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虚脱,当积极抢救。,课堂测验,1、开创治疗腹痛之先河的医家是: A、王清任;B、张山雷;

11、C、张仲景;D、王肯堂;D、张锡纯 2、中脏虚寒型腹痛的主方是: A、大建中汤;B、补中益气汤;C、附子理中汤;D、小建中汤;E、四逆汤,3、金某,男,25岁,因暴饮暴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腻,脉滑实。治则应为: A、消食导滞;B、理气导滞;C、行气活血;D、健脾和胃;E、消食和胃 4、患者脘腹疼痛,胀满不舒,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脉弦,治疗可选用: A、天台乌药散;B、木香顺气丸;C、逍遥散;D、柴胡疏肝散;E、枳实消痞汤,5、腹痛的病因有: A、外感时邪,内伤于里;B、饮食不节,肠胃受伤;C、情志失调,气滞血瘀;D、阳气素虚,脏腑失煦 6、腹痛的虚痛,应以何为

12、法? A、温中补虚,缓急止痛;B、温中散寒,理气止痛;C、温中健脾,活血化瘀;D、温补脾胃,缓急止痛;E、温中补虚,益气养血,7、刘某,男,21岁。腹痛拒按,大便五日未排,胀满不舒,烦渴引饮,口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脉洪数。最佳治疗方: A、润肠丸;B、麻子仁丸;C、大承气汤;D、更衣丸;E、六磨汤,病例讨论,1、患者刘某,男,35岁。腹痛胀痛3天,伴有胸闷,烦渴,便秘,身热自汗,腹部痞满拒按,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滑数。 请分析本例的中医诊断、辨证、治则与方药。,2、李某,男,57岁。述腹部当脐腹剧痛拒按,得食更甚,二便正常,舌苔黄腻,脉沉弦。某医从肝郁气滞治疗,处方用柴胡、枳壳、青皮、当归、白芍、川楝、木香、佛手等,服药三剂,腹痛有增无减,且见吐血。 问:A、从肝郁气滞论治为何腹痛增且吐血?B、你认为本例应如何辨证施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