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饶龙秀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85043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饶龙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饶龙秀二(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之语,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细品田园情趣,世外桃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深味思想之光辉,陶渊明的诗作和坎坷的人生历程带给你什么启示?,著名学者看陶渊明,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叶嘉莹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

2、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 张铨锡陶渊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品。 鲍鹏山,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

3、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陶渊明,东晋大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他宅前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走进陶渊明,陶渊明把归隐时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其田园诗的 代表作。,归园田居诗一组,作于陶渊明归田园后,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

4、第一首。,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时代与陶渊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5、,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时代背景,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读一读,注意字音、节奏停顿、语气语调的处理,以及感情的把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

6、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yn,i,zhu,fn,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景和物的具体描写表达出来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说说诗人如何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呢?,感受意境,“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迎面吹拂。眼前粉嫩的桃花怒放,

7、朵朵娇艳;似雪的梨花,堆砌在枝头,随风摇曳。极目远眺,朦朦胧胧的炊烟袅袅上升,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远处巷子里的犬吠,雄鸡也不甘示弱地在门前的桑树上啼鸣。,思考:诗人如何描写园田?园田的景色有何特点?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恬静 空阔 幽雅 朦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远村、炊烟。,(给人以悠长的遐思),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近,远,所闻:,色彩,声音,反复吟读“开荒南野际鸡鸣桑树颠”,体会诗中的意象,构建优美富有情趣的田园意境。,小结:,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

8、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眉 目 传 情,题眼:“归”,隐藏的信息:(1)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联系作者、背景,4.归去

9、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所感:,3.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作者为何刻意隐去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思考讨论,把握思想,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宁静。作者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陶 渊 明 辞 官 的 原 因,官场黑暗,政治上无法作为 田园静美,精神上自由闲逸 远离尘世,道德上抱朴守拙,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

10、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宁 静 祥 和,向往自然、热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景语,情语,情景交融,清新自然,一切景语皆情语,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思考: 1、分析一下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 2、描写了哪些意象。 3、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4、鉴赏这首诗的艺术表现

11、手法。,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首诗写的是春季之景; 描写的景物有草芽、白雪。 “草芽”二月才见到,“白雪”嫌弃春天来得晚,所以穿越庭院中的树幻化为会飞的花朵。,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表达了诗人嫌春天来得晚,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诗中写“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拟人的手法。 写白雪有“嫌春晚”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 融情于景的手法, 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

12、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春 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拓展,像陶渊明一样在官场和田园选择中挣扎的中国文人 中国文人的几种类型 推波助澜型秦桧、严嵩、和珅 随波逐流型李斯、徐阶、宋玉 独立洁行型屈原、阮籍、嵇康、杜甫、海瑞、袁崇焕 独善其身型老子、庄子、范蠡、陶渊明、王维,思考: 从上述古代文人的遭遇中你发现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将如何选择自己的路?,?,古代文人的可悲命运,要么变节,要么屈节;要么毁没,要么埋没。,文人的出路希望在今天,教师寄语,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作 业:1、背诵本诗。2、将课堂讨论题中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 题目:从陶渊明看中国文人的二难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