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内伤发热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582583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内伤发热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内内伤发热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内内伤发热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内内伤发热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内内伤发热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内内伤发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内伤发热(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伤发热,中 医 内 科,彭卫,概述,发热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争,阴阳失调的必然现象。发热又能消耗气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发热分为 急性发热-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长期发热由内伤而阴阳失调所致。,* 恶寒发热外感表证的表现 *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一般无汗,舌红绛,为邪热传营,劫烁营阴*长期低热发热2周以上,体温37.238度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目的要求,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导致的发热,可以表现为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五心烦热而体温不高。,一、定义,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引起机体正邪相争,一时失去正常的平衡,导致体温升高的病症。,源流:,内经: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尤其是阴虚发热金匮要略: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李东桓:用补中益气汤使甘温除热治法具体化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早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范围:,凡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均

3、属内伤发热的范畴 西医:功能性低热,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某些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等。,病例1:,女,48岁。近二年月经不定期,延期多见。阵发性哄热、面色潮红、汗出、烦躁易怒、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易因小事而发怒并哄热阵热表现更明显。心悸,梦多,口干,舌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理化检查:性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二、病因病机,内伤: 情志、饮食、劳倦、久病产生虚实的变化 虚-阴阳气血不足(阴阳失衡)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1、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 肝失调达 郁而化火 恼怒过度 肝气上逆 肝火内盛2、瘀血阻滞 情志抑郁

4、劳倦过度 血行不畅 郁滞不通 壅而为热 发热 跌打损伤3、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湿邪内生 郁而化热 忧思气结,4、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 饮食失调 脾胃损伤 久病正虚,阴血不足,阳气亢旺,5、血虚失荣 久病心肝血虚 脾虚不能生血 长期慢性失血,血虚失养,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发热,阴火各种原因损伤脾胃,使脾胃的元气下降,肝肾的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包。即所谓的“阴火”。 有医家认为: 1、“阴火”有两个特性,一为脾胃气虚,二是内脏偏亢之火,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2、“阴火”包括脾虚阴火和肾虚阴火,前者多采用炙甘草配合人参、黄芪、白术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类;后者多用炙甘草配合附子、干

5、姜等组成的通脉四逆汤之类。 3、认为阴火是由于劳倦、饮食、七情等因素损伤脾胃之气后形成的内伤发热证,气虚是本,火热是标,是真火而非假火,治以甘温补中药与清热解毒药合方化裁。,6、阴精亏耗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 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 气 偏 盛 素体阴虚7、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 气虚及阳 虚阳外浮 脾肾阳虚,阳气亏虚,火不归源,发热,归纳病机,病因:内伤为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及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诸因素有关。情志抑郁、劳倦过度、饮食失调、瘀血内停,是本证的主要原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病位:本病的病位涉及多个脏腑。 病性:虚-阴阳气血不足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

6、阻遏,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 “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此胃气已败,生意已穷”,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体征:低热(37.2C38C)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三、诊断:,5、与西医相关疾病(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6、鉴别诊断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由内伤病因引起 感受外邪所致 病机 气血壅

7、遏,阴阳失调 正邪相争 虚实 多属虚证 多属实证 起病 缓 急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短 特点 低热或自觉发热, 大多高热 恶寒 不恶寒,怯冷, 发热恶寒同时得衣被则温存在, 得衣被而寒不减 兼症 常兼见头晕、神倦、 常兼见头身疼痛自寒、盗汗、脉弱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一)辨证要点1、 辨证候特征: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两周以上),发热反复,多为低热(37.2C38C ),偶有高热,或五心烦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四、辨证论治,气郁:低热或午后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血瘀: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湿郁:低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2、辨各证型发热特点,气虚:发热,热势或

8、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血虚:全天发热,多为低热 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 欲近衣,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阳虚:发热而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欲近衣被,3、辨虚实(依据病史、症状、脉象), 4、辨轻重(病程、兼证、胃气盛衰) 5、辨疾病:原因不明或功能性的发热,中医疗效好(较西医有优势)肿瘤、血液病、红斑狼疮,中医疗效欠佳。(同西医一样),(二)治疗特点,原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方法:实-行气、活血、化湿;虚-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注意:禁用发散解表(耗气伤津)慎用苦寒泻火(损伤中阳,化燥伤阴) 单用中医治疗效果欠佳者,结合西医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特征+气郁症躁

9、(情志)、胀(痛性)、移(痛位)、苦(口苦)、弦(脉弦) 分析:情志不舒,气郁化火低热 或午后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四)分类治疗,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 加减:(1)肝经火热炽盛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2)肝热阴伤疏肝清热,滋养肝肾滋水清肝饮,症状:内伤发热病征+血瘀证症状块(肿块)、刺(痛性)、定(痛位)、紫(舌紫)、涩(脉涩) 分析:瘀血阻滞,气行不畅,壅而为热: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加减:,瘀血发热,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湿热证症候 重着、乏力、胸脘痞闷、大便粘滞 分析:湿阻气机,郁而化热低热,午 后热甚,身热

10、不扬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加减:,湿阻发热,男,24岁,民航中专老师。99年5月3号入院。年余因工作关系,常饮食烟酒肥腻辛辣,寝食无定。今发热,汗出不解二月余,口干不欲饮,口苦口粘腻,烦躁不寐,胸闷不食,小溲浑浊色黄,舌苔黄多白少厚腻,脉弦滑而数。体查:体温38.5度。余无特殊。理化检查:血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病例2:,内伤发热(痰湿郁热) 三仁汤+温胆汤,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气虚证症候 短(气短)、淡(唇舌淡)、无力、疲(神疲) 分析: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加减: 变证:气虚

11、兼湿或夏季感受暑湿健脾益气,除湿清热东垣清暑益气汤,五脏中惟肾虚不可用补中益气汤:+青蒿、银柴胡治原因不明的低热(脾胃气虚)+五味子、冬花、紫苑、旋覆花治肺气虚的气喘、咳嗽(难经“损其气者益其气”)+香附、厚朴、青皮、治肝气郁而致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内经“木郁达之”),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血虚证症候 色白(面色、唇舌)不用疑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偏旺全天发热,多为低热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加减:,血虚发热,归脾汤: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龙眼 肉、枣仁、 远志、木香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阴虚证症候红(颧红)、热(低热)、干

12、(便干)、细(脉细)、少(苔少) 分析:阴虚阳盛,虚火内炽午后潮热,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 加减:,阴虚发热,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阳虚证症候冷(肢冷)、清(小便清长)、静(神)、淡(舌淡)、迟(脉迟) 分析:火不归源,虚阳外浮发热而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欲近衣被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 加减:,阳虚发热,退虚熱的药物:,青蒿苦寒辛,归肝、胆、肾经退虚熱,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肾经 凉血退蒸,清泄肺熱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 退虚熱,清疳熱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

13、、胃、大 肠经 退虚熱,除疳熱,清虚热,白薇清肌胃虚热,治原因不明的低热,兼清冲任血热 银柴胡退阴分的虚热。柴胡(北柴胡)和解少阳的实热。 胡黄连治阴虚发热,尤其是结核性的低热川黄连清热泻火,偏于湿热毒盛、痢疾、疮毒等实热证。,地骨皮1)泻肝肾虚热,治阴虚火旺,退有汗的骨蒸,血虚内热;2) 兼清肺中伏火;3)治消渴烦热,能凉血清热,主入血分桑白皮清肺热,泻肺火,主入气分,二药常同用,以气血双清。青蒿清肝胆虚热,退无汗的骨蒸,兼除温热久留,治热在骨间,似表似里,类虚类实,可将邪热由阴分引至气分而使其外出。,方剂:清骨散内清骨蒸之热,二透伏热使从外解,三是滋肾填精 青蒿鳖甲汤养阴透热,内清血中伏热

14、,外透伏阴之邪 秦九鳖甲散滋阴清热,兼驱风和解 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固表止汗(盗汗阴虚火旺型),女,48岁。近二年月经不定期,延期多见。阵发性哄热、面色潮红、汗出、烦躁易怒、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易因小事而发怒并哄热阵热表现更明显。心悸,梦多,口干,舌红苔薄微黄,脉弦细数。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理化检查:性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亢进。,病例1:,内伤发热(肝郁化火) 丹栀逍遥散,女,45岁,从化干部疗养院会计。97年1月23号入院。风湿心病史。半年前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发热仍反复。今转院治疗。入院时见:发热(37.838.8)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心悸,食少便溏,尿色红赤。舌淡,苔白薄,脉细弱体检:贫血貌,心脏二漏二窄杂音,肝脾肿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理化检查:白细胞1.2万,中度贫血,尿红细胞+,病例3:,内伤发热(气血两虚) 脾虚:气虚发热、乏力,气短懒言阳虚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淡,苔白薄,脉细弱失运化面色无华,心悸,食少便溏脾不统血尿色红赤 治疗:气血双补 方药:补中益气汤+四物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