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学方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5831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学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教学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课程性质 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适用对象,本课程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中文专业学生,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要求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是中文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理论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文学叙事理论;文学风格;文学消费的二重性观点等 重点: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文学形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风格;文学接受与消费的关系;文学批评形态等。,教学安排,本学期教学周数18周,每周4课时,共72课时,理论课64课时,实践

2、教学8课时。,具体教学规划,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8学时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12学时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8学时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6学时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0学时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 6学时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8学时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6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作品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课堂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每学期至少要求学生作两篇作业,考试则在期末举行,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最后考试成绩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作业情况及课堂表现。,教学进度表,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授课章节与内容提要

3、教学课时 教学方法 备注 1 第三编:文学作品论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 4 讲授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4 讲授3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文学话语、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4 讲授4 第十章:文学典型 4 讲授、讨论 作业 5 第十章:文学意境 4 讲授6 第十章:文学意象 4 讲授7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4 讲授8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4 讲授9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4 讲授、讨论10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4 讲授 作业 11 第四编:文学接受论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4 讲授12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4 讲授1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发生 4 讲授14 第

4、十五章:文学接受的发展 4 讲授15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的高潮 4 讲授16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4 讲授17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 4 讲授18 复习 4 自学,教案,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文学类型的相关知识,掌握几种主要文学的文学类型,明确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情况。 教 学 方 法:讲授与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本 节 框 架:一、现实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二、理想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三、象征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四、发展演变:(

5、一)、古代:形成阶段(二)、近代:发展阶段1、浪漫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2、现实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3、象征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4、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关系(三)、现代:多向演变 1、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创作倾向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创作特点 3、 “两结合”型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特点 4、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各文学流派的统称,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特点,与后现代的关系,对现代派文学的认识 一、现实型文学: 1、 定

6、义: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2、 特征:再现性、逼真性 3、例证分析:巴尔扎克高老头、司汤达红与黑、鲁迅祝福、巴金家春秋 3、 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现实型文学也有抒情成分,但是它的抒情比较含蓄、隐蔽,总是将作者的情感渗透到具体的情节、场面、人物的描绘刻画之中,而不是直接出面表现自己的情感倾向。 其次,现实型作品的人物多取材于现实,是“熟悉的陌生人”。 二、理想型文学: 1、 定义: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2、 特征:表现性、虚幻性 3、 例证分析:吴承恩西游记、陶渊明桃花源记、雨果巴黎圣母院以及李白 诗歌等等 4、 应注

7、意的问题: 首先,理想型文学也取材于现实,但是这种现实中的材料一定要经过处理,具有变形、夸张的色彩。 其次,理想型作品中的人物多是一些理想中的英雄,现实中很少见,多来源于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三、象征型文学: 1、 定义: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2、 特征:暗示性、朦胧性 3、 例证分析:余光中夸父、杜甫孤雁、里尔克豹等 4、 应注意的问题: 象征型文学的象征意味不是指作品中的几个审美意象有象征意味,而是指整个意象体系都具有象征意味。例证分析:屈原楚辞不属于象征型文学,因为其整个意象体系不具有象征意味,而余光中夸父整个意象体系都具有象征意味,因此属于象征型作

8、品。 四、发展演变: (一)古代:形成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完全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 1、 表现:就一部作品而言,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就艺术地位而言,没有哪一种类型在某阶段雄居霸主地位。 2、 中国: 诗经现实型文学的源头,但亦有其他类型特征 楚辞理想型文学的源头,但亦有现实型特色 庄子象征型文学的源头,但亦有理想特色等 3、 西方: 神话、史诗、戏剧兼具以上几种类型特征。 具体分析: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 (二)、近代:发展阶段 1、 浪漫主义文学: 出现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雪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济慈 创作特点: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

9、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文学主张: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想象的运用、奇特的幻想例证分析: 2、 现实主义文学:又称批判现实主义 出现时间:19世纪30、40年代 代表人物: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列夫托尔斯泰等 创作倾向: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强调细节的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实进行批判 例证分析:巴尔扎克高老头、司汤达红与黑 3、象征主义文学: 出现时间: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美)爱伦坡;(法)波德莱尔 创作倾向:应和思想 例证分析:4、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关系:首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是现实

10、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代表其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只适合于19世纪兴起的文学思潮;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则是任何时代都可以适用的概念。 (三)、现代:多向演变 1、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罗曼罗兰 创作倾向:对社会生活事件进行大幅度的审美概括,不断地深入事件的动因的各个层次,关心人的命运,探究人的内心最隐秘的欲望源泉等等 例证分析:罗曼罗兰 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高尔基、法捷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 代表著作:高尔基母亲、法捷耶

11、夫毁灭、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创作特点:把革命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高度统一起来;从革命现实出发,展现胜利的明天,鼓舞人们为伟大的理想而奋斗。 例证分析: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两结合”型文学: 代表人物:毛泽东 代表作品:毛泽东诗词、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 创作特点:既注重现实,又注重理想,以革命的现实为基础,以革命的浪漫为主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定 义:各文学流派的统称 思想内容: 艺术特点: 与后现代的关系: 对现代派文学的认识: 作业: 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现代派文学的认识与理解? 2、 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主义的关

12、系,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3、 介绍你所读过的一部现代派文学作品,并谈谈你对它的认识与理解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有关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掌握几种主要文学体裁的结构、特征。 教 学 方 法:讲练结合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节课主要学了三种主要文学类型及其发展演变: 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文学作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而进行的划分。 一、现实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二、理想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三、象征型文学:定义,特征,应注意的问题 四、发展演变:(一)、古代:形成阶段(二)、近代:发展阶段1、浪漫主义文

13、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2、现实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3、象征主义文学:出现时间,代表人物,创作倾向,文学主张4、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关系(三)、现代:多向演变 5、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创作倾向 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创作特点 7、 “两结合”型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创作特点 8、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各文学流派的统称,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艺术表现特点,与后现代的关系,对现代派文学的认识一、诗 (一)诗歌的含义: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

14、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二)、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 (三)、诗的品类 1、 叙事诗与抒情诗: 2、 格律诗与自由诗 3、 散文诗 4、 民歌 二、小说 (一) 小说的含义 (二)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三)小说的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三、剧本 (一) 剧本是的含义: 剧本是供戏剧演出用的脚本,它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二) 剧本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三)剧本的分类 依据其表现形式,可

15、以将其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和我国特有的戏曲。 按照戏剧的容量和场次,则可以将戏剧文学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根据作品内容的性质以及审美特征,戏剧则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1悲剧 悲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酒神颂,叫“山羊之歌” 2喜剧 喜剧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狂欢舞和滑稽剧,叫“愉快的行列”, 3正剧正剧又称悲喜剧四、散文与报告文学(一)散文 1、定义:它(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2、特征:文学散文的基本特征主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3、分类 (1)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与议论散文 依据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划分的。 (2)小

16、品和随笔 3、杂文 (二)报告文学 1、 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 基本特征是: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文学本文的层次问题 教 学 方 法:讲练结合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从对一首古诗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探讨诗歌(文学作品)审美意蕴形成的本文层次原因 导入:从对一首古诗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探讨诗歌(文学作品)审美意蕴形成的本文层次原因 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7、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 1、 本文:“本文”(text),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这种文本我们称之为文学文本。 2、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言、象、意”三个要素 三国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王弼,在对周易进行诠释时,则更为详明地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认识到诗有四义 黑格

18、尔: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首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蕴和内容。 波兰现象学派理论家英加登把文学作品的本文由表及里地分成五个层面: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本文三个大的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一)文学话语层面。 文学话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1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 2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二)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1、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

19、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4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三)文学意蕴层面。 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第二节 文学典型 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文学典型的定义、特征以及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问题 教 学 方 法:讲授+大量例证的分析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典型论的发展 1、典型论在西方的发展: (1)17世纪以前,典型的类型化阶段,重视类型概括,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代表人物有贺拉斯、布瓦洛。(古代17世纪,“

20、类型说”) (2)18世纪以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代表人物:黑格尔(18-19世纪,“个性特征说”阶段) (3)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1)“阶级典型”说:认为典型就是本阶级的共同特征统一于单个人物形象之中。 (2)“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强调典型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3)“共名”说:认为典型人物不仅活在书本上,也流行于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称呼某些人的“共名”,如称多愁善感的女子为林黛玉,称足智多谋的人为诸葛亮等。 (4)“

21、必然与偶然联系”说:认为典型之所以有具有个性体现共性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偶然现象中体现着社会的本质规律。 (5)“个性出典型说” (6)“中介特殊”说:认为典型是介于个别与一般的中间环节“特殊”,也叫“中介”,典型就是这个“中介”,即“特殊”。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它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的美学性格有如下几点: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采的局部特征,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

22、征。(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1、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首先表现为吸引力。 2、真实性。 3、新颖性 4、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也来自诚挚性。 5、蕴藉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什么是典型环境 1、 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例: 阿Q所处的典型环境, 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 狂人所处的典型环境: 高老头所处的典型环境: 贾宝玉

23、所处的环境:(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形成的基础。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2)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3)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问题: 1、举例谈谈你对文学典型的认识与理解 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举例谈谈你的认识与理解。 第三节 文学意境 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典型的内涵及

24、其美学特征 教 学 方 法:讲授+大量例证的分析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意境的形成及界定 1、 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皎然刘禹锡司空图王国维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庄子。 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初见端倪。 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中的一境: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25、,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唐代,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这个“境”包括两个部分,即“象”和“象外之象”,也就是下面我们将要论述的实境和虚境。 2、 界定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26、。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二)虚实相生。 (三)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意境的分类 1、清朝刘熙载根据意境的审美风格将其分为四类: 花乌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花鸟缠绵”,是指一种明丽鲜艳的美;如苏轼的海棠 “云雷奋发”是指一种热烈崇高的美;如杜甫春望 “弦泉幽咽”是一种悲凉凄清的美;如雨霖铃 “雪月空明”是一种和平静穆的美。如陶渊明结庐在人境、王维的一些诗等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

27、)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清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清玉案) (2)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

28、“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 再如:杜甫的七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 举例谈谈你对意境的认识第四节 文学意象 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意象的内涵及其美学特征 教 学 方 法:讲授+大量例证的分析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1、 意象的四种涵义(1) 心理意象,即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它是指在知觉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 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

29、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形成的心中之象或“胸中之竹”。 (3) 泛化意象,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 (4)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简称意象或文学意象。本节所讨论的意象就是指这一种。 2、 表意之象(观念意象)与“审美意象”(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 (1)表意之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最早源头: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 古义:“表意之象”。也就是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可称为观念意象。“意”指那种只有圣人才能发现的“天下之赜”、“天下之至

30、理”。 作为一个概念,“意象”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这里的“意象”是指以“熊麋之象”来象征某某侯爵威严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 总之,我国在汉代以前,意象说已名实俱备,十分成熟:把意象理解为“表意之象”,理解为象征。 (2)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以荒诞性为其表现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的表意之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一)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如:朱熹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再如:苏轼题西林寺壁

3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借庐山这一意象,说明不跳出事物的圈子,是很难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正如站在庐山之中看不清庐山一样。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借清澈的小溪这种意象暗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概括了读书给人带来的那种智慧之光启迪心智的精神升华和享受,说明了学问境界犹如源头活水,要常读常新,才能日新日进的道理。 (二)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台湾诗人余光中夸父、里尔克豹、杜甫孤雁等(三)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1、形象上的荒诞性: 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

32、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 埃及狮身人面兽是人与兽的嫁接 华沙美人鱼是美女与鱼的合成等等 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 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笔下一个小镇上的人都变犀牛 2、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 例如: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四)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1、 寓言式意象 所谓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哲理、观念)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东施效颦等等 2、符号式意象 (1)涵义 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2)分类 符号式意象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型,一类是具象型。 A、抽象型符号式意象在

33、建筑、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中比较发达。而在语言艺术中比较少见。所谓抽象型,是指你找不出适当的自然物体概念来描述它的形态,而只有借助于某些抽象的概念、术语去表达它。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你只有用巨大的“方锥体”这个概念来描述它,某些现代雕塑,你不好说出它的形态,而只能用“S形”、“不规则图形”等等来描述它。 这种抽象型符号意象不仅自古有之,而且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巴黎埃菲尔铁塔、西方各类教堂、教堂上巨大的十字架、各国的国旗等等,都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风格和神圣的含意。西方现代抽象雕塑和抽象绘画也属于这一类,但立意隐晦。 B、所谓具象型符号式意象,一般是由自然物体的变形、夸张和拼接组合而

34、成。不论在哪一门艺术中都是符号式意象的主要形态。 比如:我国的龙凤图像,我国的国徽,埃及的狮身人面兽,黄河边上的哺育等等。在文学中,这种形象也很常见,如闻一多的死水、红烛,郭沫若的骆驼、臧克家的老马等等。作业: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意象的认识与理解?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学习,理解叙事性作品的构成、特征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叙事性作品的结构、叙事话语 教学方式:作品分析与理论讲授的结合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叙事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叙事是对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的解释,

35、制约叙事方式与叙事风格的要素是意识的形态。 四、叙事的构成 叙述的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事件、情节、人物、场景 二、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三、行动:故事逻辑、逻辑序列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视角和人称变换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节学习,弄清楚抒情性作品的特征、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抒情话语、抒情构成、抒情角色 教学手段与方法:借助作品感悟、体会、分析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二、抒情与

36、现实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四、抒情与宣泄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一)声与情:诗与乐、声调与情调、节奏与情感运动形式 (二)景与情:诗与画、情景关系、真与幻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比喻与象征、倒装与岐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 二、抒情角色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文学风格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学风格的定义与内涵 教 学 方 法:举例分析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导 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介绍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一节 风格概念与内

37、涵 一、风格辨析 1、 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古希腊,本意为“雕刻刀”,后引申出比喻义,表示组成文字的一种特定方法,或者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 2、 中国: 风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汉魏,起初称为“体”,用来品人,评价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特点 刘勰文心雕龙最先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理论和批评,并写出了专论风格的篇章文心雕龙体性 3、 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4、 文学风格还包括文学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 5、 作家作品的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 二、关于风格本质和内涵的诸种学说 (一)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观点:此种观点从外

38、部来研究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或修辞特色。 代表: 亚里士多德: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此观点影响深远,到后来发展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古印度毗首那:风格只是连缀词句的特殊形式 德国学者威克纳格:风格是“语言的表现形态”。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认为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代表: 扬雄法言问神“心画心声”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文如其人”说 曹丕典论论文以“气”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39、”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文如其人”说分析钱钟书的解释较为合理 “风格即人”说辨析 (三)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这主要是从作家主体育表现对象的统一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代表: 文心雕龙:认为风格具有有机整体性,不仅表现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还表现为主体与对象的统一。不同的题材、主题意旨应有不同的风格。 黑格尔:认为风格要受到题材、主题等的影响,风格应该适应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这一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

40、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出的一种格调。 西方:高尔斯华绥 三、风格的定义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一)风格与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1、 创作个性界定: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明显特征,它制约和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示。 2、创作个性不等于文学风格。 3、创作个性不等于日常个性和人格4、创作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与先天禀赋气质有关。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41、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法国理论家丹纳“精神气候”说。 5、创作个性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 由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 6、 创作个性转化为文学风格 (二) 主体与对象、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1、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文体,分为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体裁 一方面,不

42、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风格要求。 另一方面,同样的体裁、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谓“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语体语言的体式,是文体的第二层面 一方面,体裁要靠具体的语体来体现。每一体裁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性,这种具有规范性的语体,可称为“规范语体”。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还有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我们称之为“自由语体”。 风格 只有作家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自由语体,才有可能形成文学风格。风格不等同于语体,也不等同于体裁,它使文体焕发出作家个性的光彩,以其独创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惊异;它给某一文体的僵硬躯体

43、里灌注进盎然生机,获得了艺术生命。所以,文学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2、 语言编码、修辞分布与文学风格 四、风格的特性 1、 独创性 2、 稳定性 3、 多样性 第二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和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1、风格的形态:风格的形态,是作家创作个性表现在作品中的客观存在形态。 2、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 简分法: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但以刚柔两字分类影响最大,并且源远流长。后人也有不用刚柔二字的,但大同小异。 繁分法: 繁分法始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八体”说。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建立了

44、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格分类模型。 现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风格分为四组八种: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和繁丰由气象的刚强和柔和,分为刚健和柔婉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和绚烂由于检点功夫的多少,分为谨严和疏放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1、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2、文学风格多种多样,各有各的审美价值,不分轩轾。3、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需注意: 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大多数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一、风格的时代性1、时代风格的形成: 不同时代

45、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2、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3、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 4、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当然也离不开诗人的有意创造。 5、 时代风格总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

46、 二、风格的民族性1、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文化传统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2、民族风格是特定的民族历史境遇的修辞表达,是民族个性的体现,是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 3、 民族风格的表现:首先在反映民族的生活题材内容上表现出来。在人物塑造上也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特点。在环境和风俗描写上,不同民族的文学各具特色。在语言、结构、艺术手法上,各民族也有自己的特点。 三、风格的地域性1、地域风格的形成: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

47、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2、19世纪法国作家和批评家史达尔夫人指出存在地域风格的区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把西欧分为北方和南方,指出南北方文学风格之不同。 3、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分析指出南北文学的不同风格及其原因。 四、文学流派的风格1、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时代、跨国界的。如豪放派和婉约派就是跨时代的,写实派、浪漫派、现代派就是跨国界的。后者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同一流派的作家,既有个人的独立风格,又有流派的风格。 2、流派风格:所谓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