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4730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清代前期政府的货币政策以京师为中心编者按这是作者惠寄本坛的第二篇文章内容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有关今年八月中国经济史学会与河北大学在河北承德联合举办“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政府职能与作用”学术研讨会为了配合这一讨论本坛特设“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专题刊载本文和另外两篇文章我们欢迎投稿和寄发这方面的资料(2003/2/6)清代前期全国各地使用的货币并不统一尤其是各省铸造的铜钱只在本地流通因此各省对货币调整的措施具有本地特色且在同一时期内各地又不一样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无法完整的描述全国货币流通的情况只能以京师为中心探讨中央政府货币政策的内容、措施推行政策的依据政策的目的、特点及其作用2清代前期京师是都城

2、也是全国的金融中心顺治元年两个中央直属的铸币局设在京师“置宝泉局属于户部宝源局属于工部” “宝泉局岁铸钱解交户部库配银发给兵饷” “宝源局岁铸钱解交工部节慎库以备给发各工之用”这是终清一代一直沿续的格局 1 当时在京城的金融机构也非常多从康熙年间至道光十年“挂幌钱铺共五百一十一家此外金店、参店及烟、布等各铺带换银钱未挂幌者不在此数”2 乾隆时“京城内外官民大小当铺共六、七百座钱文出入最多”3 早在康熙初年苏州一带缙绅与旅京苏州商人之间拨兑银钱就以会票形式“今人家多有移重赀至京师者以道路不便委钱于京师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师取值谓之会票此即飞钱之遗意”41982 年在北京发现了康熙二十二年到二十五年前

3、门外打磨厂日成祥布店遗留下来的 23 张会票实物 5 这说明康熙年间北京与外地商人之间办理汇兑完成异地款项清算是一种经常现象乾隆时期这里盛行钱票 6 道光初年有山西商人创办专业汇兑机构的票号同样的机构大约在相同时期也出现在北京它起着城市之间调拨款项的作用 7 中央政府调控货币的部分措施主要通过设在京师的两个铸币局以及众多的钱庄、银号、当铺来完成因此透过京师货币供需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政府货币政策推行的全过程3一清政府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货币制度即白银和铜钱(亦称制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银与钱相为表里以钱辅银亦以银权钱二者不容畸重”8 这两种货币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范围一般情况下国家

4、财政收入、官员俸禄、兵饷、商人大笔交易多使用白银而民间零星交易则使用铜钱由于中国银矿藏量很少政府无法铸造统一的银币所以白银只能作为称量货币流通其成色、重量各地都不一样政府基本上没有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完全由商人自由掌握白银数量的变化、流向直接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政府缺乏调控白银货币的能力而对于铜钱来说政府则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不断发掘铜矿从外国购买铜材垄断铸币权力随时调整制钱的数量以及使用范围使之发挥实际作用白银和铜钱不仅表示两种货币而且又是两种金属商品银和铜自身的商品价格决定货币的价值由于两种金属商品的价4格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波动使得两种货币的价值也不能稳定不变如果其中“一种比过去有了更大的

5、需求那么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就会很快改变它们之间的比价”9 因此白银和铜钱的货币价值也就与银和铜本身的价格同时不断升降这就形成了白银和铜钱的市场价格同时也产生了两种货币的市场比价为了垄断货币权控制货币价值清政府继承前代政府规定银钱固定比价的方法顺治四年规定钱值“每十文准银一分永著为令”10 即规定铜钱与白银的比价为 10001 一般来说政府努力维持官定比价的操作体现在对市场上流通货币数量的调控同时也是政府推行货币政策的过程政府认识到“民间钱多则价贱钱少则价增”11 这个货币理论的基本道理其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对货币的生产、流通、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的在生产方面政府根据市场上银钱比价的波动不断增加或减少铸

6、币数量从而控制流通中总的货币量对于京城二个铸钱局政府规定每年生产制钱的数额采取增减铸币数量和增减铸炉数量的方法进行控制据统计从顺治至嘉庆年间京局大约增减铸币数量十四次以后因库存铜材不足每月逐渐少铸 125收购私钱 13 和官方减重的小制钱回炉铸造标准制钱顺治三年“禁用旧钱送部者每斤给价八分”14 十八年在京师等地方“收买私钱及旧钱、废钱使民间无法搀和使用”15 康熙十年收购旧钱、废钱“每斤照铜价给值六分五厘解局销毁改铸”16 二十八年下令“民间私钱在京城限六月交送户部照铜价每斤给银一钱收买改铸”17 乾隆二十二年还分别规定了收换废钱的条例 18在流通方面清代前期多数时间里市场的银钱比价低政府运

7、用行政手段改变原来在税收和分配中完全使用白银的情况征收或配给一定数量的铜钱来调整流通中的铜钱数量起到平衡银钱比价的作用政府规定在税收中“银钱兼收以银七钱三为准”但在实际纳税时多“随民便”19 在发放八旗兵饷和官员俸禄时搭放制钱 20 政府用平粜米粮的铜钱减价兑换白银调节市场上的银钱比价八旗、内务府在京城共设米局 27 处政府一方面发给各局银两作为资本使其收买米谷另一方面也发给各局米谷让其平粜收买粜卖所得铜钱在市场上减价兑换白银乾隆二十七年统计户部库存平粜钱八万五千余串五城各厂6存钱一万三千余串“京城内外有此十万余串钱文以资流通而每日平粜钱文又可源源转运岁底钱价自可不至加增”21 政府还设立官钱

8、局并利用钱铺、当铺等金融机构以低于市场比价易换银两调节市场中的制钱数量使银钱比价接近官方的标准政府发放生息银两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顺治年间“为了解决官商周转资金的困难”政府向“商人放贷帑银并收取本息”形成一种生息银两制度康熙时继承这种制度创设了“恩赏制” 、“公库制”和“广善库制” “恩赏制是把库帑管理经营所取得的利息赏赐给有关人员受赏者没有偿还帑银本息的义务公库制和广善库制则是将帑本直接贷借给有关人员”借款者要偿还本息 22 雍正七年政府“为京城八旗兵丁人等生计” “家中红白之事经费不敷”特别拨发“内库之银交付王大臣转用滋息以备兵丁不时之需”23“到乾隆初年更有所发展公项开支在利息银中占的

9、比重愈来愈大遂使生息银两收入蜕变成为公项开支的一种固定的财政来源”24 从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发放生息银两就是把放置在国库中的货币投放到市场中“最盛时期户部库银总额有 5000 万两而八旗公库生息本银的拨款前后几达 1500 万两”25 政府把占库存的 30白银投放到市场无论是用于旗丁生活消费地方政府的经费还是7投资或提供其他需求无疑都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作为中央政府发放生息银两的制度大概在乾隆时期就结束了 26 但是用公款生息的方法至道光年间仍然使用而且已经成为各地方政府、书院、学校、救济等项经费的主要来源可见生息银两也是政府调控货币的一项很有成效的措施在管理方面政府通过增减每文铜钱的重量也就

10、是增减每文钱的含铜量使铜钱增值或贬值以达到防止私销和私铸的目的政府利用牙行在市场上平衡银钱比价康熙六十一年“于大、宛两县设立官牙将钱价议平买卖”27 防止宝泉、宝源局炉头、工匠私自铸造钱币对钱商、钱铺、当铺加强管理防止他们贩卖、囤积制钱乾隆九年政府令京城各当铺将所积制钱“酌钱数送局”由官钱局在市场上易白银给还 28 当市场上钱票盛行时政府企图把钱票控制在京城范围内流通但是对私铸、私销、囤积、贩卖等各种政府认为的非法经营活动官方的严禁则是有限的常常是禁而不止但是也不能因为禁而不止就否定政府对货币的管理8以上三方面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上冬伊等议得数条试行于京师数月以来钱价渐减似有微效民间称便”

11、29“前因京师及各省钱价日贱由于小钱充斥节经降旨饬禁并立限收缴乃自查禁以来已逾年余而京城钱价近又减落”30 台湾学者郑永昌研究指出京师对私钱流通“管理与控制较完善”31 有一定道理二如前所述政府之所以制订和实行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原因“今各省开炉太多铸造不精以致奸民乘机盗铸钱愈多而愈贱私钱公行官钱壅滞官民两受其病”所以“各省铸炉一概停止独令京局鼓铸”32“如遇京城钱价高昂发八旗米局照市价平减零星易换则钱可通流与民有益”33“以京城钱价昂贵复设官钱局”34 以后又因京城“钱价渐减奸民每以在京贱买之官钱运至近京钱贵之地兴贩射利议将官局停止”35 嘉庆四年因为“自增卯以来钱价仍未甚平所有户、工二局

12、俱著全复旧卯”36 市场上钱少则增加铸钱量钱多则减少铸钱量政府9根据流通中货币的需求量下达定额在兵饷、官俸中搭放制钱是因为“京城钱价昂贵” “俟钱价稍平停止”37“近日京师钱价颇昂兼值雨水连绵食物甚贵”38“此项钱文兵丁零星使用自然散布流通钱价可期渐减”39“将卖米所收制钱令五城照市价易银交库俟钱价稍平即行停止”40 照这种办法“将搭放兵饷之钱文令八旗于五城各设一局兑换与民照铺户之数多换数十文以银一两换钱一千文为率如此则钱价不待禁约自然平减于民用似有裨益”41 设立官钱局无非也是“京师钱文昂贵朕不得已设立官局以平市价”42 由此可见市场中流通的铜钱过多或者铜钱货币过少就会引起物价变化为了稳定物

13、价就必需调节钱价这就是政府增减铸币数量的原因那么市场上铜钱数量的多少又是什么原因决定的呢在市场上人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如果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实际价值超过了名义价值也就是当制钱含铜量高市场银钱兑换率低(比价低)私人销毁制钱能牟取更多的利益就会有人大量熔化铜钱取得铜到市场上售卖或者制成铜器出卖但当制钱含铜量低市场银钱兑换率高(比价高)铸币费低廉民间私铸铜钱比较容易的时候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就私铸大量铜钱出卖乾隆时“铜价每斤直银一钱四、五分计银一两10仅买铜七斤有余而毁钱一千得铜八斤十二两即以今日极贵之钱用银一两换钱八、九百文毁之为铜可得七斤七、八两尚浮于买铜之所得何况钱价贱时用银一两所换之钱

14、可毁铜至十余斤者乎”43 可见私销、私铸的出现与铜钱本身的轻重有直接关系而政府原本为防止私销减少制钱含铜量的措施则给私铸造成机会;为防止私铸增加制钱重量的政策又造成私销的猖獗政策、法律之所以无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关键因素就是市场在其中起作用市场调节的作用反映在私销私铸制钱贩卖、囤积等民间的货币经营活动中顺治年间铜钱数量少不能适应流通中的需要所以“奸民开铺市钱多以前朝废钱插入又每千短少六文作为绳底以致街市使钱每银一钱至一百四十文以外”44 特别在“都城辇毂之下天威呎尺之地公然市井之徒将民间废钱作铜收买插和制钱之内以一废钱当一制钱是以废钱日见其多钱数日见其增钱本日见其亏”45 这种情况到雍正时仍然如

15、故“京师钱局每岁鼓铸则制钱应日加增今虽不致缺乏而各省未得流布民用不敷是必有销毁官钱以为私铸者”46 雍正四年京城步军统领在“崇文门外拿获销毁制钱之人”47 以后因“于京城内屡次拿获销毁制钱之奸民”所以京城“钱价已觉稍平”4811私铸、私销行为不仅在民间有而且官局也有炉头、工匠偷漏减重假公济私非法私铸顺治十年“向来官炉夹带私铸尤为病国”49 乾隆时宝泉、宝源二局“所铸钱文尚不能无轻减分两等情弊” “不肖官员将官钱私行减少额外多铸小钱希图盈余肥橐该管上司曾不顾问或且从中分润”50 通常私钱流通都是在货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生而京师没有发现大量私铸、私销现象可能是货币数量比较充足减重制钱的收购铜材的管

16、理都比较严格的原因与私钱流通同样违法的是制钱的贩运和囤积雍正九年有人发现“京城内有奸民勾通经纪预发本银于大小铺户收买制钱多藏堆积俟钱贵始行发卖名为长短钱”51 雍正十三年规定“傥有不法奸商专贩私钱运载至数十百串出京货卖及在京铺户人等将钱囤积在家俟价昂始行出售者查拿究治”52 但到乾隆年间贩运、囤积之事仍不断“京城都会之地各省经营贸易络绎往来奸商将钱装载出京于价贵处兴贩射利再闽广商船由海洋直达天津回空时概用钱文压载运至本地买货又各省漕粮回空亦多载钱文兴贩获利”53 同时“近京直隶所属各村庄、集镇每多富户将粮草货物卖钱去串堆积一室以防盗窃此等乡愚只图一己蓄积遂致钱文不能流通”54从以上私钱流通和私贩囤积的现象中可以看出银和铜两12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对私钱流通、制钱贩运、囤积起到决定作用换句话说是市场的价值规律起到调节作用私钱流通是“制钱不足导致市场自我调适之现象”55 一些学者肯定了私钱流通的积极作用“尽管私铸规模很大私铸形质低劣但并未严重影响银钱比价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反而在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