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54709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讲座(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省低保办,一、社会救助的功能、地位和演变,功能:保障基本生活,解除生存危机 地位:居于基础性社会保障地位,社 会 保 障 体 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并有机整合,便构成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三者区别,建国以来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建国初期:救灾救济、生产自救为主,为战后居民提供紧急的临时救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单位体制,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社会救助的主体转变为孤老病残无单位人员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社会身份的困难人员。 改革开放前期

2、:维持城乡分野的救助格局,对社会救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点在农村),并在救助范围、救助方式、救助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所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逐步构建了以低保救助、五保供养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主体制度构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医疗救助制度,住房援助制度,教育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临时救助,生活救助,专项救助,社会救助制度变迁基本特征一是从救灾救济一体到救灾、救助分离二是从无标准救助到有标准救助三是从依据身份救助到依据贫困程度救助四是从随意性救助到规范性救助五是从零散救

3、助到系统救助,二、我省社会救助主要成效,1. 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2006年 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2007年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2008年 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 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2010年 提高农村儿童两病保障水平试点制度切实加强民政社会救助监察工作的通知2011年 建立社会救助的内控制度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2. 社会救助制度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城乡医疗救助:救助水平和可及性不断提高,3. 社会救助覆盖人群迅速

4、扩大2011年底全省常年生活救助对象达到391万人,比“十五”净增144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增加110万人。2011年底农村低保保障人数达到229万人。,4. 社会救助水平大幅提高,三、社会救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新形势: 1. 党政高要求: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2. 群众新期盼:维权意识日渐增强;3. 舆论零容忍:媒体更加关注社会救助;4.监督立体化:司法、行政、审计、社会。 问 题: 1. 认识还有误区;2. 制度尚需完善;3. 管理存在漏洞。,四、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任务,(一)以应保尽保为目标,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1. 实行动态管理; 2. 坚持分类施保; 3. 建立低保标准与物价联

5、动机制; 4. 建立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比对机制。,(二)以落实政策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1. 农村五保做到应保尽保;2 .农村福利院彻底消除危房;3 . 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4. 福利院管理服务全面提高。,(三)以及时便民为要求,加快完善医疗救助制度1.制度层面:医疗救助比例稳步提高;建立定额门诊救助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2.救助范围:从特定对象到低收入群体。3.技术支撑:即时结算平台。,(四)以专项救助为补充,积极拓宽社会救助内容1.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2. 做好与其他专项救助工作的衔接 。,五、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趋向,今后一个时期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发展方向:要坚持公平正义为基本取向,以拓展体系、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保基本、全覆盖、多层次、预防型”为主要目标,以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操作为方向,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逐步向设计合理、运转高效、公开透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趋向发展。,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