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53980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359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9页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9页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9页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9页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概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概论课件(3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电视新闻节目,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电视节目分类(内容) 六分法: 新闻类节目 言论类节目 知识类节目 教育类节目 文艺类节目 服务类节目。 四分法: 新闻类节目 教育类节目 文艺类节目 服务类节目,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界定和分类,一、电视新闻的界定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发现,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消息类新闻: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新发生的事态的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 深度报道类节目: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节目时间长,内容丰富、深刻,信息量大。选题往往是反映社会上人们关注的

2、、议论纷纷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新闻评论类节目:主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发表议论,阐述道理,鲜明地提出电视台或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看法,从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电视新闻的旗帜、灵魂。 电视新闻杂志:借鉴纸质平面媒体杂志的专题或者专栏设计的特点,把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专题类节目或者言论类节目,甚至纪录片、MTV等节目整合到了一个大的新闻板块中,打包播出。,第三节 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哪些栏目,你认为是电视深度报道?有哪些栏目中的节目,你认为是深度报道?这里面有哪些人给你的印象很深?你从这里面能够概括什么样的特征?,一、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的内涵:,在西方新闻学中被称为

3、“DEPTH REPORTING” 侧重于以新闻事实出发,追究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发展的深层原因,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及影响。,二、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的特征:,一是深度,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及评论时体现深度的追求; 二是广度,在采集新闻背景资料,开展新闻采访活动时体现对广度的追求; 三是进度,看待事物,分析事物时充分考虑其进度与过程特征。,三、述评类新闻栏目,1、发展历程。 1980年,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 1994年,焦点访谈,标志着电视述评类新闻栏目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原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媒体自身充分 发挥社会引导作用,新闻监督作用的内在要求。,2、内涵: 所谓“述”是指用电视

4、画面和声音来叙述现场材料和背景材料,使评论时观点的形成有了客观事实基础。“评”则是对相应的事实展开的分析说理。电视述评节目就是将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融于一身,在对事件进行横向纵向挖掘的同时,适时进行分析评论。,3、基本要素 新闻事件、背景资料、发生缘由、发展前景; 大众话语、社会影响 、建设性意见、可挖掘的新闻点。,4、形态特征 新闻事实:整合性 ; 新闻报道:深度性; 新闻分析:解释性; 新闻判断:建设性。,5、分析焦点访谈 结构形态: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演播室主持人评论+新闻事实陈述及分析+演播室主持人评论 报道内容的侧重点:关注于新闻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而并非观点和

5、见解 。 述与评的比例:“述”多“评”少 目的: 中国特色的舆论监督-建设性 推动社会发展,四、调查类新闻栏目,1、 发展历程。20世纪初。西方纸质新闻媒体“黑幕揭发时期”。该时期内容集中于“暴露或揭发”。1972年“水门事件”。,2、调查性报道和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界定,西方新闻界对调查性报道的界定: (1)通过记者的调查,揭露某一社会集团企图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隐私。(美国CBS60分钟)。 (2)对某人或某集团力图保密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的事实必须是自己挖掘出来的。(美国新闻日报记者)。 (3)英国学者David Spark说,调查性报道就是寻找和收集被势力掩盖的事实,他收集的不是被提供好

6、的、勿庸置疑的信息,而是被掩盖的秘密。 (4)一般是报道某些人和某些组织试图掩盖的新闻,强调在调查性报道中调查和收集材料必须是记者的原创行为,而不是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的调查行为,选题和采访必须由新闻媒体独立进行,调查性报道面对的是一个重要的事实,而对这个事实某些人或某些组织力图使其保密。 (5)调查性报道以暴露或揭丑为核心,以社会的腐败现象、犯罪政府官员的错误行为,内部新闻以被某些人企图掩盖的事实作为目标。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揭秘的深入的采访活动,它比较费时,篇幅较长,经常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出现。,我们所认可的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第二,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7、第三,这种行为被掩盖。我们认为,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中国新闻界对调查性报道的认识: 第一, 调查性报道的题材。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总体上倾向于揭露性的,但不排斥主题报道,非揭露性的报道。 第二,调查性报道的手法。我国的调查性报道并不都是记者原创性、独立性行为。,3、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四个特点 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经济独立、调查独立、观点相对独立)。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 个性化的调查记者。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

8、志和品牌形象。 深入的独家发现。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 完整的调查过程。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4、新闻调查分析 节目制作形态: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 (1)、新闻调查的样式: A,人物调查:围绕某一新闻人物展开调查。 B,事件调查:围绕某一新闻事件展开调查。 C,主题调查:围绕某一社会现象、问题或热点来进行调查。 D,内幕调查:对某一历史内幕、或是对某

9、一现实内幕的调查揭秘。,(2)、新闻调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多元探索时期。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 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在以主题性报道为主的同时,也对多种类型的节目进行了探索。,第二阶段(2000年到2002年)发展时期,提出“探询实事真相”。 真相是什么? “真相就是正在抑制或被遮蔽的实施。有的真相被权利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集体意识遮蔽,有的被狭窄的生活圈子和知识技术遮蔽”。而新闻调查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记者的调查揭示真相,要挖掘出被一个机构或被一部分人遮掩的事实真相,挖掘内幕。,第三个阶段(2003年至今)成

10、熟时期,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3)、新闻调查的生产流程 新闻调查的节目生产,从立项到完成整个传播过程,一般有七个流程: 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A,选题遴选 选题的主要来源: 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自主策划 内参资料 各部委新闻办 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互联网 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B,选题申报: 新闻调查选题遴选的标准: 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外,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故事性:要求题材必须是充满悬念和冲突的事件,题材具有曲折

11、跌宕的情节。 命运感:选题必须要有人物,不能只有事不见人,必须关注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命运沉浮,并通过节目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刻画。,C、前期调查与拍摄 前前期调查: 为保证节目的真实深入,立项的选题在摄制组进行前期拍摄之前,往往都要进行先行调查,称作前前期调查,主要有编导或编导策划或者编导记者以及编导摄像等方式完成。一是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确定哪些人可以在镜头前接受采访,选择调查方式和路径等。完成前前期调查后,如发现节目难以进行拍摄,应向制片人提交书面报告,如可以拍摄,编导应拟定书面拍摄方案,提交制片人。策划案应该包括编导阐述、采访要点、拍摄日程、编辑结构、视听方案等内容,经策划会讨论制片

12、人认可后进入拍摄阶段。,前期 摄制组赴新闻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采访。 开机拍摄前,摄制组应该召开会议,就策划案的内容进行充分沟通,就调查重点、影像化方案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预案。 拍摄期间,每天晚上总结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拍摄: 拍摄本身也是采访,拍摄本身就是调查的一种,就是用镜头寻找视觉的证据。 未经同意,不贸然闯入别人的生活、工作场所进行拍摄,否则就是“偷拍”。 双机拍摄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同时呈现的被访者的回答与反应、记者的提问与神态,还应当包括更开阔的视野、更鲜活的细节。 拍摄被访者生活或工作的状态,应自然抓拍,不要“摆拍”;也不搞真人扮演的“真实再现”,以免造成观

13、众的误会。 承诺过对被访者进行保护的节目,如果需要,在拍摄时即做处理,要保证被访者的亲朋根据画面难以辨认。,剪辑: 新闻调查常用的剪辑格式: 片头:在开始曲中出片头,色彩稳重,旋律昂扬; 精彩导视:撷取节目中精彩画面和同期声,不是内容提要,只求制造悬念,吸引观众;、 片名:每期节目的标题要尽量中立; 演播室:演播室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待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是,不做评论。 出镜记者现场调查:画面,同期声,解说,偶尔配乐结构最好是悬念重重引人入胜 隔断:回合之间有固定的片花隔断,再现片名,让观众歇三秒钟; 结尾演播室:不固定,

14、视需要而定。一般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主持人在演播室简单总结,最多一分钟,或报告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片尾:出监制和制作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后期剪辑的要求: 引用的音像资料,一定要在画面右上角打上“资料”二字。引用的文件、照片等资料,最后精心处理。 涉及战争、动乱、爆炸、抢劫、谋杀、地震、火灾、洪水灾难的画面,要注意: 死者应该得到尊重,不展示无遮盖的遗体; 慎用受害者或遗属的特写镜头; 不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事故或恐怖袭击造成的血腥场面和后果方面; 重配音效,比如警车声、爆炸声,如果使观众产生误解,慎用; 承诺过对被采访者进行保护的节目,一定要对声音和画面

15、进行处理,画面可做模糊处理、声音可以由别人配音,处理的程度以被访者亲朋根据声画难以辨认为宜,并向观众交待。,(4)、新闻调查的采访特点: A,用事实说话。 是指记者在广泛占有事实的基础上,把思想、观念隐藏在所报道的事实中,让人们通过了解这些事实而悟出其中的道理。 B,脉络清晰步步深入。 对记者来说,思维清楚、思路缜密非常重要。 C在展现过程中抓兴奋点。 这里的兴奋点是指使观众特别感兴趣,让人振奋、激动或愤概的某一细节或情节。,(5)、新闻调查的采访技巧 曼切尔曾提出采访的四个原则: 、不论何时,只要有可能就必须仔细做好准备工作; 、要善于提出那些能引起采访对象谈论的问题; 、与消息来源建立有助

16、于获得情况的关系; 、认真聆听,仔细观察。,第一、采访准备。在确定采访对象之后,对采访的准备主要包括两部分:背景资料准备和采访问题准备。,美国内华达新闻学院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提出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GOSS”公式。该公式包含了四个要素:目的和目标(GOAL),面临的障碍(OBSTACLE),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SOLUTION),目标是在何时由什么人的意见开始(START)。 以洋山港为例,记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设置这样的一个紧急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地疏通这个通道?”(目标) “要把这么一个岛建设成一个集装箱码头最难的是在什么地方?”(障碍)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种局面,怎么解决这种困境?”(解决) “您希望这个目标什么时候大概能够实现?”(开始),第二、提问艺术。业界普遍认为,提问的基本要求应是:自然、明白、简洁、有特色。 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