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531003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竞争时代培育活跃21世纪的人才(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競爭時代:培育活躍21世紀的人才,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壹、前言,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軸的世紀,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而國際競爭的焦點,一言以蔽之,乃是人才的競爭,也就是全民素質的競爭。 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國際間的競爭更趨激烈。同時全球化競爭的關鍵,在於創意、速度和品質。質言之,就是人才的競爭。 在21世紀平的世界裡,國家競爭力將決定於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因此,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其首要任務在於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貳、核心能力的意涵,在國際組織和各先進國家有關核心能力或關鍵能力的相關研究,其所用之名詞各有不同,而學界之譯法亦有差別,其實內涵頗為一致。”Core Competen

2、ce”或”Key Competencies” 或”Employability Skills ”,中文有譯為核心能力,核心競爭力,關鍵能力,就業能力等。 所謂核心能力、或稱關鍵能力,或稱競爭力皆係指能培養大學生具有突出表現的即時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參、大學生應有的關鍵能力,21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各國政府均高度重視人才的發展,尤其發展大學教育和培養人才更是加強國家競爭力的主要關鍵。,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導學習的五大支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6年出版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中,提出21世紀的

3、教育,需要以五大學習支柱為基礎來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這五大支柱,包括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以及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關鍵能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於1998至2002年起進行大規模界定與選擇關鍵能力(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簡稱De Se Co)的跨國研究計畫,選出21世紀公民的關鍵能力(Rych

4、en & Salganik, 2001;Ruchen, 2006)。,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關鍵能力(續一),能力的定義:能成功地回應個人或社會要求的能力。 關鍵能力的三個範疇: 能互動地使用工具,包括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能力,以便運用知識和資訊能力與他人互動等。 能在異質性的社群中互動,包括發展和經營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處理和解決衝突的能力。 能自主地行動,包括具有較大的世界觀和脈絡下行動的能力,形成並執行生涯規劃與個人計劃的能力,主張與辯護自己的權利、利益與需求能力。深思熟慮,更是關鍵能力的核心。個人必須學習以一種更 為整合的方式去思考與行動。,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關鍵能

5、力(續二),OECD(2001)又提出知識經濟所需要的能力之研究報告指出,想要勝任知識經濟的工作要求,受雇者必須展現下列能力:團隊合作、能在不明確的環境中進行協作、解決問題、能處理非例行程序、能擔負決策責任、溝通技術,以及能從較寬廣的脈絡來理解工作場所的發展。,三、歐盟的關鍵能力,2001年歐盟(EU)提出未來的教育,應提供民眾具備終身學習的八大關鍵能力:包括(一)用母語溝通的能力;(二)用外語溝通的能力;(三)運用數學與科學的基本能力;(四)數位學習的能力;(五)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六)人際互動、參與社會的能力;(七)創業家精神:改變、創新、自我設定目標、策略、追求成功;(八)文化表達的能

6、力:欣賞、音樂、文學、藝術。,四、澳洲的核心就業能力,澳洲教育科學訓練部於2002年未來所需就業力技能白皮書中,提出就業力技能架構(employability skills framework),其中核心就業技能取決於知識技能與態度,包括:(一)溝通技能;(二)團隊合作技能;(三)問題解決技能;(四)原創與進取技能;(五)規劃與組織技能;(六)自我管理技能;(七)學習技能;(八)科技技能。,五、台灣行政院青輔會的就業力,2006年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發表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提出最重要的八項核心就業力。核心就業力可以分成三個類別,分別是:有利於就業的工作態度與合作能力的良好工作態度(包括:

7、穩定度及抗壓性、團隊合作能力、瞭解並導守專業倫理及道德);職涯規劃管理與積極學習進取(包括:學習意願及可塑性、職涯規劃能力、瞭解產業環境及發展、求職及自我行銷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具備專業知識,並能運用於工作上(包括:表達溝通能力、發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術、基礎電腦應用技能、外語能力、能將理論應用到實務的能力)。質言之,核心就業力就是由學習而得,為個人獲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六、哈佛大學前校長伯克的八大核心能力,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伯克(Derek Bok)在其新作大學教了没?(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2006)一書中指出:大學

8、教育的核心,在於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與有效的教學方法,重視提升教學品質,從而培養大學生可以帶得走的探索力和知識力。尤其是,博克提出了21世紀八個教育目標,更強調能力的培養,從溝通開始,最後要能增進大學生就業能力。大學要培養大學生的八項核心能力為:良好的溝通能力(包括寫作與口語溝通)、清晰的思辨能力、道德的思考力、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拓展廣泛的興趣、以及就業能力等八項。,肆、培養大學生競爭力的策略,大學生競爭力的提升,除有賴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吸引優秀人才體制,加強培育基礎學科及國家重點科技領域的人才外,更須大學本身擔負重責大任,扮演主動者與決定者的角色,

9、研訂各項有效策略,以強化大學生的競爭力。,一、積極發展大學教育的特色,為謀各大學校院的永續發展,首先必須善用各校自有資源與條件建立特色。其次,結合社區人文環境與社會脈絡,兼顧社會需求與學生發展,以凝聚學校的重點發展目標與方向。因此,大學特色的型塑,應以增進大學生學習成效為主軸,培養學生具有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的關鍵能力。,二、適度規劃增進學生職場準備的相關課程,為提升學生就業力,大學教師應在其課程中強調發展學生的領導、團隊工作與溝通技能,並設計體驗課程,提供學生反思經驗的機會,且針對實習工作本位場域訂定嚴謹的準則和評量標準。此外,為增進學生就業力,亦可引進生涯檔案(career portfolio

10、)計畫,協助學生瞭解其本身的學習、知識和技能,並應用至個人生涯發展,增進學生具備就業力。,三、建立彈性人力培育管道,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對人才的培育及課程的規劃,必須掌握更大的彈性機能,才能因應產業快速變遷的需求,滿足產業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進而掌握發展的先機,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因此,有必要設置彈性學程,以學程招生並授予學位,逐步打破系所僵化的結構,以因應彈性學制發展之需要。,四、加強學生的外語能力,由於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外語已成為參與國際事務的一項必備工具。外語的學習最主要是英語,因為英語已成為當前國際社會的共通語言。,五、加強學生的科技知能,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的創新、運

11、用及推廣,已成為未來大學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創新、再學習、網上學習以及科技知識素養等能力的培養,將是提升大學生競爭力的關鍵性指標。此外,加強與科技產業結合,提供學生見習實習機會;建立研究重點,並選擇與國外重點大學密切合作,共同培育人才,以提升大學教育品質。,六、提升大學生知識創新競爭力,大學為培育國家高等人才,研究發明與創新科技的主要場所,其績效與品質,為二十一世紀國家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表現指標。因此,如何使大學成為知識產業的殿堂,能夠創發知識,善用知識,以培育出具有創造力的研發人才,全面提升大學生知識創新與國際競爭力。首先,大學本身應積極建構各領域知識平台,作為促進知識創新、運用與傳播的場

12、所;其次,獎勵大學師生積極從事知識創新與創意教學。,七、追求大學學術的卓越發展,隨著教育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大學教育的發展應以追求卓越的目標,培養與國外大學相互競爭的能力。因此,大學校院宜積極調整學校發展的定位,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學術領域,集中人力及資源做重點之發展,以達到一流大學之目標,進而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大學生。,伍、結語,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人才開發、培養與管理已成為加強國際競爭力及國家發展中的核心策略。 大學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更應積極追求卓越與多元發展,不斷改進創新,提升辦學績效,將是決定大學生競爭力的主要關鍵。 大學生本身能否在大學求學過程中,拓展知識領域,掌握新時代的方向,吸收新議題的知識與培養新技術的能力,以養成明智的判斷,清晰的辨識,創新的能力,成為新世紀具有競爭力的大學生,也是值得大學生嚴肅深思的課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