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1012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8.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东油田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东采油厂,二一四年二月,孤东油田 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技术方向,孤东油田已进入“双特高”开发阶段,面对资源接替不足、技术接替缺乏、产量接替困难的严峻局面,2012年以来,在油田领导、处室和研究院的关心支持下,围绕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转观念、调思路,积极探索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新途径,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前 言,三、调思路,完善工艺,实现效益开发,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二、转观念,调整流线,扩大波及体积,发 言 提 纲,四、认识与体会,孤岛采油厂,开 发 中 心,海洋采油厂,采油厂管理着孤东、红柳、新滩三个油田。其中主力油田孤东油田含油面积69.9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2108t,占

2、总储量的81.9%。,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水驱单元井网状况表,特点1:密井网主力单元的井距为106-212米,孤东六区5-6单元井网图,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特点2:细分层系,储量一次动用厚油层单层开发,多层单元仅一个主力小层,储量全部动用。,七区西馆上层系划分状况表,孤东七区西馆上油藏剖面图,第二套:52+3,第一套:41-51,第三套:54-61,第四套:63+4,第五套:62+65-8,馆上段共计16个小层,其中主力层4个,划分为5套层系开发,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特点3:强注强采1990年调整后,采液速度20%左右,主力单元七区西采液速度25.0%,累计注水倍数达到4.8。,一、孤东

3、油田开发状况,孤东油田和同类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比,特点4:高速开发27年走完同类油田40年开发历程,目前仍保持0.8%的采油速度,处于“双特高”开发阶段,综合含水95.9%,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24.9%。,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十五”、“十一五”期间依靠聚驱、二元驱,实现产量基本稳定。进入“十二五” 以来,由于储量及技术接替不足,油田总递减加大,孤东油田可持续发展难度越来越大。,259.1,249.6,242.8,238.3,242.1,231.8,223.0,215.6,213.4,212.9,207.5,275.6,291.4,261.7,201.4,189.2,182.4,

4、总递减:4.24%,总递减:2.11%,总递减:2.10%,总递减:4.03%,孤东油田不同开发方式产油量变化图,310.2,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一是资源接替阵地有限,产量补充难,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一二类单元实施水平井调整、细分重组,单井控制剩余储量5.8万吨。,主力层调整到层内韵律段,非主力层精细到小砂体,“三小一新”技术,动用小砂体326个,平均单砂体储量2.2万吨,含油面积0.06Km2。,井网保持完善且井距小,注采对应率86.4%,多向对应率53.8%,注采井距150-200米左右。,二是层系井网一次到位,开发调整难,八区52+3层井网图,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三采区块分布图,适

5、合化学驱资源量14544万吨,已动用12244万吨,动用率达85.6%,目前转后续水驱储量占到74.1%。目前正开展二次化学驱试验。,三是化学驱覆盖全区,储量接替难,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孤东油田稠油储量942万吨,多次加密细分,实施了主力层汽驱开发,次要层水平井单层开发。井距由350米到141米,单井控制储量由13.2万吨调整到5.3万吨。,孤东油田九区年产油柱状图,孤东九区主力层55+61汽驱井网图,四是稠油极致开发,下步挖潜难,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五是高含水低产井比重大,提效难,产量低于经济极限界限井统计表,孤东油田极限产油模版,孤东油田极限含水模版,超出经济界限的低效无效井230口,

6、占总开井数的12.6%,单井日油0.51吨,含水99.3%,年产油量4.0万吨。采取常规技术治理投入高,效益不合算。,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三、调思路,完善工艺,实现效益开发,一、孤东油田开发状况,二、转观念,调整流线,扩大波及体积,四、认识与体会,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精细研究,优化示范区方案,针对孤东油田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按照“调整流线,完善井网,强化学驱,效益开发”的思路,以剩余油研究为基础,流场调整为核心,通过示范引路,探索了不同类型油藏效益开发之路。,二、转观念,调整流线,扩大波及体积,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效益开发的关键, 2012年以来,制定

7、并实施了覆盖全区(17个单元)的剩余油监测方案,重点是加大了核磁共振及取芯井工作量,分类型、分单元、分井组摸清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剩余油监测工作量汇总表,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平面:二元驱和聚驱后富集规律不变,富集位置仍以油井排、分流线富集为主,二元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七区西Ng54-61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数模),不同驱替方式不同位置饱和度统计表,水驱,聚合物驱,二元驱,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29J254井区63+4层井位图,29J254测井图,4米电阻,感应电导率,自然电位,电阻30欧姆.米,63+4层纵向剩余油分布图,井区累产油4.3万吨,采出程度39.6%,目前含水98

8、.8%。,注63+4:136万,注63:31万,63+4:4.4/62万,63+4:7.8/189万,63+4:0.2/7.9万,层内:受韵律性控制,剩余油顶部富集,顶底差异大,取芯井29J254位于63+4层分流线,油层顶部6m平均剩余油饱和度高达50%。,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层位,饱和度%,七区中3-6各小层目前含油饱和度柱状图,主力层剩余地质储量占剩余储量的65%,七区中3-6各小层剩余地质储量柱状图,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层间:非主力层剩余油饱和度高,剩余油潜力主要在主力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一类油藏 (单层),二类油藏 (多层),三类油藏 (多层薄层砂体),层内:上部富集(3

9、9.7%),平面,正对行列:油井间和分流线富集(37.4%、39.5%),交错行列:油井间和分流线富集(46%、37%),平面:油井间(38%)、分流线和不完善区域富集(36.7%),层间:非主力层富集(44.7%)主力层(34.5%),层间:非主力层富集(38.5%)主力层(36.2%),平面:普遍富集(38.7%),剩余油研究证明,孤东油田具备进一步调整的物质基础。 孤东油田平均剩余油饱和度36.5% 剩余可动油饱和度10-20%,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孤东油田样品驱油效率-注入倍数关系曲线,根据对孤东油田驱油效率-注入倍数的理论研究,当注入倍数为5-8倍时,可提高采收率8-10.38

10、%,水驱提高采收率仍具有较大的空间。,不同注入倍数采收率柱状图,理论计算水驱采收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深化认识,摸清剩余油规律,转流线选区调整前井网图,水井排,油井排,井网方式:212X212m交错行列式, 单井液量:107m3,单井日油:0.9t,88/0.8/99.1,72/0.3/99.6,122/0.5/99.7,133/0.4/99.7,89/2.6/97.1,130/2.2/98.7,116/0.3/99.8,孤东油田极限含水优化模版,试验井组七区西63+4单元25XN246井组,含水99.1%,比经济极限含水高0.4%,开发效益差。,探索特高含水油田提高效益途径,转变观念,开展

11、转流线试验,开发特点:高注水倍数4.7PV,高含水99.1%,高采出程度41.7%,层内高渗条带发育,动态非均质性严重。,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转流线选区调整前井网图,为实现效益开发:先后开展超支化堵调、常规调剖及PPG调剖,调剖后对应油井均未达到预期效果。,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平面行列式井网油井排剩余油富集,层内存在一定的优势通道,七区西馆63+4先导试验区主流线部位饱和度分布,从剩余油分布状况及常规堵调工艺特点看,目前的井网已形成固定水驱优势通道,井网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难度很大。,试验区剩余油分布图,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2013年2月实施25XN246井组转

12、流线调整,通过油水井别互换,转流线60度,实施转注4口,转抽1口。,探索特高含水油田提高效益途径: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开展了井别互换转流线井组试验。,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井别互换转流线,层内射孔优化:油水井均实施全井封堵复射顶部,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水转油25XN246(中心油井),微电极,4米电阻,感应电导率,63+4,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自然电位,27-4246井(中心油井),4米电阻,感应电导率,63+4,62+3,微电极,新射孔井段,原射孔井段,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平面注采参数优化:转抽井强化提液;老水井控制注入,新水井强化注入,调整流线。,转流线选区调整前井网图,转流

13、线选区调整部署图,转60,新转注水井4口,日注110m;老水井2口,日注50m。,井别互换转流线,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7-25XN246井1987年投注,累计注水230万方,排液1.7万吨开始见油(190天),排液2.3万吨日油达到2.0吨(230天),目前日油3.3吨。,水井转油井(中心井)7-25XN246效果:,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试验区剩余油分布图,190天开始见效,水转油排液阶段,日 液,日 油,含 水,动 液 面,水转油井7-25XN246井生产曲线(中心井),7-27-4246实施全井封堵复射顶部,转流线后81天开始见效,175天达到高峰,日增油7.0吨,含水下降19

14、.1%。,转流线后老油井7-27-4246效果:,试验区井网部署图,原水井排,原油井排,转注,转注,水转油,水转油,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7-28N266井8月实施水转油,累注165.5万m,目前累采液0.5万m,已经开始见油(129天)。,水转油井28N266井日度生产曲线,作业防砂提液,129天见油,水转油排液阶段,水井转油井扩大试验:7-28N266,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试验区井网部署图,原水井排,原油井排,转注,转注,水转油,水转油,变流线井区调整后平均单井日油由0.9吨增加到1.7吨,单井增加0.8吨,综合含水下降1.0%。,+0.8t,-1.0%,变流线井区开发效果对比图

15、,转变观念,开展转流线试验,整装水驱单元,单层单元,多层单元,提高采收率,变流线+层内细分七区西52+3,有化学驱潜力单元,变流线+细分六区5-6,无化学驱潜力单元,变流线+抽稀+非均相二区馆5,高注入倍数下井组流场调整试验的成功,表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通过调整流线,能够充分挖掘剩余油,实现效益的提升。,精细研究,优化示范区方案,针对问题:井网形式固定,厚油层高注水倍数大孔道发育,效益差。 调整思路:变流线调整,强化弱驱,提高分流线驱油效率。,1990年井网图,七区西52+3选区参数表,调整方案设计,1、单层厚油藏转流线调整七区52+3示范方案,根据七区西52+3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设计井网变流

16、线调整方案6套。,隔一转变井别正对,调整方案设计,方案一,方案五,排间加密,方案三,抽稀二套、交替脉冲,方案二,抽稀一套,方案四,九点井网,隔一转变井别正对,加密,方案六,原井网变流线,抽稀,加密,1、单层厚油藏转流线调整七区52+3示范方案,正对行列井网调整对策:行列转九点,强化注水,矢量注采,正对行列井网调整对策:行列转九点,强化注水,矢量注采,结合油水井生产现状、数值模拟结果和经济指标,同时考虑充分利用现有老井,选择部署成大、小九点井组,实施分区域部署。,300300m九点,原井网,剩余油富集区,300150m九点井网,小九点,大九点,优选井网,300150m正对行列,1、单层厚油藏转流线调整七区52+3示范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