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春秋时代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49885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春秋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五、春秋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五、春秋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五、春秋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五、春秋时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春秋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春秋时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一、大国争霸 二、井田制瓦解 三、大夫执政 四、百家争鸣,一、大国争霸,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王室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这一段的历史大体上与孔子所修的春秋一书的年代(前722年前481年)相当,所以把这一段历史时期叫春秋时期。,东周 世系表 (前770 前256),(1)平王宜臼(2)桓王林(3)庄王佗(4)嫠王胡齐 -770-720 -719-697 - 696-682 -681- 677 (5)惠王阆(6)襄王郑(7)顷王壬臣(8)匡王班-676-652 -651-619 -618-613 -612-607 (9)定王

2、瑜-606-586 (10)简王夷(11)灵王泄心(12)景王贵 (13)悼王猛-585- 572 -571-545 -544-520 -520(14)敬王匄-519-476 (15)元王仁(16)贞定王介(17)哀王去疾 (-441) -475-469 (- 468-441) (18)思王叔(-441) (19)考王嵬 (20)威烈王午-440-426 -425-402 (21)安王骄 -401-376 (22)烈王喜(-375-369) (23)显王扃(24)慎靓王定 (25)赧王延-368-321 -320- 315 -314-256,春秋(前770年前476年)29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

3、个阶段: 从平王元年(前770年)至齐桓公即位前一年(前686年),是霸权形成以前的混乱阶段; 从齐桓公元年(前685年)至“弭兵”会议前一年(前547年),是霸主迭兴阶段; “弭兵”会议(前546年)至周元王即位前一年(前476年),是吴越争霸和大夫执政阶段。在春秋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封制、贵族政权逐渐瓦解。 一、春秋初年的混乱形势 周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 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 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矛盾激化。在郑、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东迁洛邑。,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大国争霸,二、大国争霸 郑庄公小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

4、、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周郑交质,(一)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前685年前643年)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积极进行改革。 主要内容为: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加强军事力量,“作内政而寄军令”。实行军政合一,利用宗族关系加强了国家常备军事力量。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制改革,设职官管理全国山林、川泽收入。任贤使能。 政治上,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齐桓公的霸业中,有四件大事: 前663年,伐山戎救燕; 前661年,伐狄救邢,次年伐狄救卫。 前656年,伐楚,迫使楚国参加召陵(今河南郾城)会盟,承认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暂时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前651年,会诸侯于葵丘(河南兰考东

5、),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齐桓公,宋襄公,(二)晋文公争霸中原 晋国在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通过努力,成为北方的大国。但晋献公晚年又很昏聩,酿成内乱。 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前636前628年)。晋文公重用狐偃、赵衰等人,进行改革。同时,晋文公出兵勤王,杀王子带,平定周王室之乱,护送周襄王回国,恢复王位。博得了“尊王”的美名。 前632年,晋、楚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之战,晋国大获全胜。城濮之战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附了晋国。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周襄王册封晋文公为侯伯,正式确

6、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晋文公、秦穆公,(三)秦穆公独霸西戎 西部的秦国立国时间比较晚。平王东迁时,秦仲因护送有功,开始被封为诸侯,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即位时,秦国已经成为大国。秦穆公想在中原建立自己的霸权,结果遭到晋国的阻挡。经过殽之战(前628年)和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都被晋国打败。 东进受阻,秦穆公转而向西发展,“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秦本纪) (四)晋楚争霸 春秋时期的楚国,疆域最大。楚庄王(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即位时,正值晋国霸业中衰,为楚国北上争霸提供了有利机会。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任用孙叔敖为宰,改革

7、政治、发展经济。 前589年,楚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诸侯,晋、宋、陈、卫、郑等12国参加,除晋国以外的中原主要诸侯国都承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直到前546年,“弭兵”会议召开,晋、楚两国的势力始终相差不大。,楚庄王,(五)吴越图霸 吴王夫差、伍子胥、孙武(吴受晋的支持) 越王勾践、范蠡、文种(越受楚国支持)(卧薪尝胆、范蠡与西施、兔死狗烹),吴越争霸,(六)“弭兵”运动 春秋时期两次“弭兵”运动都是宋国倡导的。华元“弭兵”:前579年,宋国大夫华元约合晋楚,于宋相见,订立彼此不使用武力,互相帮助、救助危难,共同讨伐不听命者的盟约。 向戌“弭兵”: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倡导的第二次“弭兵”运

8、动,得到了诸侯的同意。该年,“弭兵”会议在宋都商丘召开,晋、楚、齐、秦、鲁、郑、卫、宋等14国与会。这次会议上,晋人让步,由楚主盟。会议达成协议:晋、楚同为盟主,除齐、秦两国外,其他小国同时朝贡晋、楚。晋、楚以牺牲小国利益的办法,平分了霸权。,(七)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意义 大国争霸的历史意义: 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二、井田制瓦解,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的出现和推广: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逐渐增多。但铁器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兵器。铁农具较少,在各类农具中不占主要地位。 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大大提高

9、了农业生产效率。 水利灌溉的发展:春秋时期,齐国、郑国、楚国等都很重视水利灌溉事业。提水工具桔槔据说是春秋时期邓析发明的,大大提高了灌溉速度。,2、井田制的瓦解 (一)井田制的破坏和赋税制度的变化 春秋时期,由于“私田”的增加和土地买卖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前685年,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肥瘠分等级收税。 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废除西周以来土地定期分授的制度,把土地赏赐给人民,使农民使用的土地趋于固定化。 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按田亩征税,这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实现了劳役税向实物税的转化。,井田制的瓦解,各国的新税制,(二)新

10、型阶级关系的产生 伴随着井田制的破坏,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新的关系开始产生、发展起来: 农民由隶属于封建主的村社小农转变为隶属于国家的自耕农;一部分贵族,也转化成自耕农; 一部分贵族转化为官僚阶级。 (三)独立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出现 前524年,周景王“铸大钱”,这是我国文献中有关铸钱的最早记录。,莲鹤方壶是1923年在河南新郑李家楼村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郑国国君大墓出土的墓葬里发现的,原为一对,现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和河南省博物院。此壶为青铜制是盛酒或盛水器,通高118厘米,口长30.5厘米,宽54 厘米,重64.28公斤,为国家级文物。 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

11、莲瓣形装饰组成,立雕双层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莲花的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上立鹤,昂首振翅,似鸣似舞。莲花肥硕盛开,仙鹤站立花芯,大小静动,搭配巧妙,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三、大夫执政,一、三桓与鲁公室的斗争 在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裔,史称“三桓”。 公元前609年,鲁文公去世,发生了杀嫡立庶的权位之争,三桓乘机各自在封邑筑城,发展自己的势力。三家夺得鲁国的政治实权。 二、田氏代齐 在春秋各国新旧势力的斗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齐国。 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公子完(亦称田氏)逃避至齐,被任命为工正。春秋中期,田氏势力

12、逐渐强大,采用施恩授惠的手段,与公室争夺民众,得到民众的拥护。,田氏作为新兴贵族集团的代表与以国君为首的旧贵族集团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斗争,相继于公元前532年、公元前489年、公元前481年发生了三次大的武装冲突,田氏均获胜并于公元前476年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齐康公,自立为国君。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完成了田氏代齐的过程。田氏取代了吕氏的政权地位,但仍保留了“齐”的国名,史家称为“田齐”。 三、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赐韩、赵、魏,皆命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史记晋世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13、建立了三个国家。,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战国的开端,四、 百家争鸣,一、民本思想的萌芽 二、老子和道德经 (一)老子其人其书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著作。老子即老聃,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中国哲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道”“德”、“一”、“理”、“无”、“有”、“常”、“精”、“气”等。道德经五千言,其中充满了对人生体验富有启发性的观念。,(二)老子思想概要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道”又叫“无”。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

14、子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乃是听其自然的意思。 道德经里,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揭示出世界的事物都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互相依存、相辅相成。,老子像、与老子故里,老子思想,老子思想,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楚简老子,老子成书年代,老子成书年代争议较多,有春秋末年说,战国初说,战国中期说,战国晚期说,甚至还有汉初说,以战国初年说持论者较多。老子文中有些语句是战国才有的,例如: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衆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道常無為,侯王若能守,則萬物自化。 百姓有心,異國殊

15、風而得一者,王侯主焉。墨子引老子原文为:墨子曰:“墨子为守,使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者胜,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墨子(约前480-至前390年) 战国 策 魏 策载 魏 武 侯 的 话:“故 老 子曰:圣 人 无 积,尽 以 为 人,己 愈 有;既 以 与 人,己愈多。”魏武侯(前386-前371年在位) 战国策齐策中颜斶引老子:“故曰:无形者,形之君 也;无 端 者,事 之 本 也 。夫 上 见 其 厚,下 通 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 贱为本;虽 高,必 以 下 为 基。 是 以 侯 王 称 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 (颜斶为齐宣王时人,约与孟子同时,齐宣王前342年-前323年在位),(三)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即以“德”治国。要实现“德治”(礼治),必须提倡“仁”学,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形成“仁”这个完美的德性。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但孔子提倡“仁”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即: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动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