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448344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十中2015年化学中考实验复习(共37张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考化学实验考题 谈实验复习方法,宁德十中,中考化学试题在命题时加强了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加强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八个必做实验的考查,更加关注化学实验方法的考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经历的思维过程的考查,凸显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试题的表现形式呈现新面貌,导向功能突出。,近年来福建省中考实验考题特点,1、实验命题形式多样化,2、实验题的来源多样化。,3、对实验双基的考查并未弱化,4、实验探究题的考查内容更加全面,5、注重初高中衔接,加大对科学思维的考核,实验题的命制形式从常规题向多种题型发展,主要体现在除常规题外,加大了对开放性实验题的考查。考题涉及到实验目的的确定,操作步骤的设计,

2、对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完善实验方案或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多种题型。,1、实验命题形式的多样化,不断创新。,(2013莆田卷第10题)下列所用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水 B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的硬度互相刻画 C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观察颜色 D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简单实验方法的设计与评价,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考点涉及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的金属大,碱和碳酸盐的性质,用溶解、过滤和蒸发的方法提纯可溶性固体。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014

3、年厦门卷5 .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用力下压,A闻气体 B塞紧橡皮塞 C稀释浓硫酸 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本题涉及闻气体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仪器的装配和连接,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溶液酸碱度测定的正确方法等考点。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013年厦门卷第16题)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图9 图10 图11 (1)图9中Y 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 (2)图10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

4、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 ;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1), 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 。,试题将学生熟悉的化学原理巧妙地蕴藏在新的实验情景中,以Y形管与Y形导管为实验器材将几个看似不太相关的考查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初中化学的常见实验“分子运动”、“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验证”进行了改进,具体操作中实验现象均比较明显,有效地检测考生应用学科基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实验中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命题立意较高,强调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2013南平卷第1

5、8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 、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 、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

6、物质的种类不一样,本题题干简洁,问题设置合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试题摈弃简单罗列元素化合物、实验基本技能考查的手法,融合化学实验方法和学科思想的考查。问题设计层层递进,不仅考查了学生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也考查了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实际应用的能力,最后一问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多角度进行实验评价和分析。,许多实验题都是从课本实验变形而来的,体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一部分实验题还涉及学科间的综合,虽然综合程度不大,但体现了发展的趋势;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也是实验命题的热点。这些命题大多综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发展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联

7、系实际,模仿问题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既熟悉又灵活,以实验为依托,着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源多样化,自然选题也就有充分的空间。,2.实验题的来源多样化,(2013龙岩卷第15题)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甲 乙 丙 (1)甲图实验中,装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2)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

8、,镁、铁消耗HCl的质量比为 。,水 空气,试题立意新,素材源自课本的“活动与探究”三组实验,实验背景真实可信,有探究价值。结合“观察与比较”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考查了对比、控制变量法等方法的掌握情况。试题设置有一定的层次性,考点涉及面较广,从易到难,能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真实水平。第(1)小题,通过医用注射器吸入等质量的空气和水,比较微观粒子的特征(粒子之间的间隔大小),考查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第、小题,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分析,又由理性认知指导化学知识应用,特别是最后一小题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检测考生对物质化学变化时的数学模

9、型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对考生定量认识化学反应的学科思维能力进行了较高层次的检测。,(2014年宁德卷16)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实验】 分别将石灰石和稀盐酸加入到A装置的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中。 先关闭K1,打开K2,将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虚框位置用C装置收集CO2气体,导管的连接顺序是a与 (填“b”或“c”)连接。 (3)当B装置中出现 (填现象)时,可判断C装置已收集满CO2。,打开K1,关闭K2。 (4)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通过E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的原理是 (填序号)。A隔绝氧气(或空气

10、)B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 【拓展】 (6)利用A装置还可制取的气体是 (任写一种),写出化学方程式 。,试题素材来源于课本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的研究,命题立意创新,改变了长期以来考查气体制备和性质试题的老面孔,这种改变在2014年的宁德市质检卷16题中已经出现,在2015年第一学期的质检卷依然沿袭着这种改变。,2014年质检题的图,4、对实验双基的考查并未弱化,实验基础题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只是在考查内容或形式上有所变化。像过滤、气密性检查、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分子运动等还是考查的重点。,(2014年福州卷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

1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2014年莆田卷10.)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图3,(2)认识物质的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 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福州2014年13题,(3)认识物质的制法图4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 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 制氧气,反应的

12、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图4,16(10分)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一: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于天平 (填“左”或“右”)盘的烧杯内;量取所需要的水(水的密度为1 gcm-3),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mL(选填“10”、“100”或“250”)。,2014年厦门,实验二:水的电解实验用图8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 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3)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

13、塞, 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8所示, 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极(填“正”或“负”), 用 验证 b管中的气体,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4)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的实验事实: ; (5)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5、实验探究题的考查内容更加全面,中考实验探究题既保持了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查同时还加大了对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考查。命题不再局限于对课本实验结论的简答记忆,重复应用,而是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只靠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实验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验考题所提出的新问题是无法适应中考要求

14、的。,(2014年宁德卷17题)黄铜是铜锌合金,铜质量分数为6770%。黄铜中锌含量越高硬度越大。某兴趣小组对纯铜和黄铜进行以下探究。,【实验】比较黄铜与纯铜抗腐蚀性强弱 资料铜锈蚀是铜与空气中的O2、H2O、CO2作用生成Cu2(OH)2CO3(绿色固体)。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图,(3)方案一存在的问题是 。 (4)小组同学按方案二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B试管固体表面出现绿色较为明显。由此可知 (填“黄铜”或“纯铜”)抗腐蚀性较强。,【实验】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方法一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测定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5)将的锥形瓶中固体和溶液分离的操作名称是 。所得固体经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35g。 (6)计算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