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45667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7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观材料题公务员考试 申论写作 技巧(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观材料题培训,开场白,厚薄厚,傻乎乎小聪明大智慧,2010主观材料题趋势,主观材料题立足申论写作,以公务员招考申论的标准进行重编;,概述,考试的内容和特点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试题的特点(1)材料来源的社会性、广泛性、“原生态”性 (2)题目设

2、置的非专业性 (3)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考试答题的特殊要求强调:考试着重于多种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观材料题是一种思维,归纳性思维,不是演绎式思维辩证性思维,不是教条式思维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实践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公务员思维方式的特点,高: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升华主题大:具有宏观视野、思路开阔全:概括要点全面,思维周全、辨证 ( 统筹兼顾)实:内容充实、真实精:语言精炼、通顺,考试的误区,单纯写作考试杂文评论学术论文,考试的陷阱,陷阱一:主观考试题靠能力考试有章可循,大有技巧可用。阅读材料的“三遍四步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万能框架 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 写作开头与结尾

3、的万能句式 热点问题的虚实结合法,考试的陷阱,陷阱二:考试是个性化考试陷阱三:考察的政策理论水平,可以脱离材料自由发挥,文章的本色官样文章,申论申而论之 申申述、申明、引申(针对特定事实) 论议论、论说、论证(针对自己观点) 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 什么是官样文章? 申论就是”现代八股”,要求你做的是四平八稳的大文章。从风格上来说,平和、中庸、凝练、沉稳。,平和语言朴实无华 中庸观点过犹不及 凝练文笔紧凑简练 沉稳思维细密周到,阅卷情况大揭秘,考试存在的普遍情况: (1)考试缺考人数多,全部完成的考生占应考生的80%左右(三分之一的考生具有实力) (

4、2)卷面潦草、字迹不工整,画蜘蛛网的考生大有人在 (3)语言表达不清晰,口语化较普遍、网络流行语较多 (4)错别字层出不穷 例如:合(和)谐 详(祥)和 新义(意)如火如涂(荼) 竖(树)立,常见扣分因素: (1)审题不清,跑题、偏题现象严重 (2)信息点把握不准,概括不全面 (3)层次不明,逻辑结构不清晰 (4)对策不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5)综合分析的方向不明确 (6)申论文章写作缺题目,或者题目不符合规范,应付考试的关键,一是申明或阐明特定事实,包括特定事实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二是论证特定事实表现的准确性、原因的针对性和对策的有效性三是两个核心技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统一思维);理论联

5、系实际,考试的命题趋势,(1)给定资料从单一型转向综合型(2)阅读给定资料的难度逐渐加大(3)作答要求越来越灵活,阅卷标准,采分制 具体要求:每点X分,答对X条即为最高分。排列次序不分先后,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超过30字扣1分。 评分公式(概括内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等题目):内容字数错别字实得分 写作部分评分公式:内容形式奖励字数错别字实得分 参见北京公务员社招考试申论的评分标准,临场高分秘诀,字迹清晰,尽量不改动,甚至不改动。有错也不改。 首尾段、首尾句原则。要特别注意仔细斟酌第一段、最后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要在草纸上写好后再往上写。 使用优美的过渡段落。 关于草稿

6、纸的用法:只发一张。概括归类提炼对策斟酌首尾段和首尾句。 语句力求通顺。简短、精练、主谓宾齐全。 条理化。不要吝惜表条理的符号,尽量用符号来表示。,考试的准备事项,第一,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第二,备考参考资料半月谈(普通版)、人民论坛、南风窗、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2008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国政务信息网 106.1 中国之声,考试的准备事项,第三,培养语感 申论写作有其特殊的语体特征。要求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半月评论或申论范文。 强调: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和大白话,申论文章的语言是有特定形式的,例如“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勤于动手,养成分析问

7、题的习惯,考试基本技巧,应试一般分为五步 阅读理解 总结概括 分析问题 提出对策 论证方案,关键:用材料说话,一定要重视材料!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 材料的组成:事例类材料、评论类材料、理论类材料,阅读概括材料的基本套路,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特定事实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怎么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怎么办)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每一段材料都是有用的,绝不是摆设!(不要轻易断定干扰性材料),两种问题意识,具体的问题意识: 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

8、。题干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 抽象的问题意识: 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 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强调:关于以上问题的答案完全从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自由发挥,任意引申。,阅读申论材料的三大主线,(1)新闻媒体的报道或调查显示;(2)相关人士的看法;(3)相关方面的举措。,阅读材料的“三遍四步法”,一般要读三遍材料。 第一遍整体感知,抓住特定事实; 第二遍局部切片,对材料仔细分析 第三遍分门别类和总结概括。 这个功夫不能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工作做得好,考试就成功了一半,这个工作做不好,就彻底失败了。,第一步:整体感知,抓住特定事实,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基本要求:

9、 (1)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要因干扰而分神,尽量减少回视和重看的次数 (2)学会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把逐字逐句地阅读与逐行逐段地阅读结合起来。,第二步:以特定事实为统领,搞清楚每段资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阅读与理解的区别方法与技巧: (一)对段落标号、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二)抓住关键词 1关联词原则: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四类关联词,(1)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2)转折关系: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其实,于是 (3)递进关系

10、:除此以外,同时,还 (4)并列关系: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2.常见词原则:在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这类词有: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 3.观点性原则: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就是关键词。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三)把握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

11、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主旨句原则:主旨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的句子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的句子。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与特定事实相关的句子。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四)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批注:现状、原因和对策 注意两类材料:典型现象、事例;图表和数据(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第三步:分门别类 ,理顺给定材料之间

12、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 横向关系: 不同的事实之间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 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关系: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 多层次关系:一般不是一个层次(横向与纵向交叉) 分门别类的原则: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第四步:按照考试要求,选准角度,概括材料内容,概括类试题的类型 (一)概括主要内容 (二)概括主要问题 (三)概括部分内容或问题 1.概括部分内容 2.概括要素 3.概括思路和观点 4.概括目的和意义 (四)其他类型: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标准,全面:涵盖所有信息点 准确:抓住主要信息 简明:语言简单明了 流畅:

13、完整连贯的整体表达,概括主要内容的具体要求,(1)概括的角度要准确: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2)概括的内容要有信息含量防“空”(概括的内容没有信息含量)防“碎”(照抄照搬给定材料) (3)概括的思维要清晰围绕特定事实进行概括,注意逻辑性万能模式 (4)概括的答案要客观准确中性的、白描的,不要引申和发挥,不要用感情色彩太强的词汇。,归纳概括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特定事实是什么(总括句) 第二步分述特定事实的细节信息特定事实的现状(成绩与问题、特点)问题产生的原因特定事实的影响和后果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第三步得出关于特定事实的对策结论 强调:根据给定材料合理选择分述的细节信息,这里介绍一个八股模式

14、,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分析评论观点和社会现象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弄清命题者的意图,选准角度 正面: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反面:错误的表现及原因 中立:将上述二者结合、辩证分

15、析 第二步、观点和现象出现的背景原因分析 (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三步、针对观点和现象采取的对策措施 (扬长避短),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一、分析评论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 万能模式: 材料中提出的两种思路观点理念分别是 A 和 B 。 A 的积极性表现在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足; B 的积极性表现在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不足。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把A 和 B 结合起来,在方面发挥A的优势,在方面发挥B的优势,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分析评论某个特定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 万能模式: 事件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其合理

16、性表现在; 其不合理性表现在。 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事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地制宜,要,不能一概而论。,人肉搜索:“天使”VS“魔鬼”,有人说,“人肉搜索”是“天使”,能在最短的时间揭示真相,看上去“恐怖”,实际却很“正义”;有人说,“人肉搜索”是“魔鬼”,是“网络暴力”。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解答思路:一分为二(辨证思维),参考要点,“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的假、丑、恶等现象进行揭露,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二是对广大普通网民来说,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规范或矫正自己的言行。三是可以促进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弘扬。 其社会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如果在不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任意挖掘他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络公共领域随意散布,以至于影响他人的家庭生活甚至工作学习,这就很可能成为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其二,“人肉搜索”如果被滥用,就会转化为网络舆论暴力工具,失去公平正义的立场,反而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三,由于网络规则的不健全,“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