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438391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美学-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的技术之美,展示思路,主题 选取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构件、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和建筑选址等方面的案例,展示中国古建筑的技术之美,说明中国古建筑并不只是追求意境,意境的表达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中国古建筑中的技艺渗透在人文精神的传达中,与现代“高技派”强调工艺技术的时代感不同。,展示结构,一、构件技术之美-斗栱,斗栱 又称斗科、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斗栱的组成 由栱、翘、昂、斗、升五部分组成,斗拱的作用 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

2、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秦汉斗栱,隋代斗栱,唐代斗栱模型,斗栱的演变示意,唐,五代,宋,辽,金,元,斗栱起源于汉代崖墓、石室、石阙和明器;现存实物有四川省绵阳县平杨镇汉代石阙一斗三升斗拱和四川雅安县后汉高颐墓阙一斗二升斗拱。这种形式的斗拱后传入日本,例如法隆寺。,四川雅安县汉高颐墓阙一斗二升斗拱,日本法隆寺,北魏云岗石窟外廊中的斗拱,唐代中国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杭州灵隐寺石塔一斗三升斗拱, 五代十国时期建

3、,山西大同上华严寺佛殿斗拱, 辽代建,斗栱的历史,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斗拱

4、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出檐变短,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清斗拱模型,二、建筑单体的技术美,三分式的立面构成是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构筑方式所决定的。高高升起的台基起到抬高木构和土墙,防止地下水和雨水对土木构件的侵害;大屋顶起到排泄雨水,防护屋身木构、土墙和夯土台基的作用。台基和屋顶

5、都基于实用的需用而被突出强调成了建筑形象的重要组成。,本小节主要从建筑单体的立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单体的技术美进行展示。,北宋著名匠师喻皓所著木经中说“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上分”即为屋顶,中分为屋身,“下分”为台基。,早期台基,后期台基,台基的功能和作用:防水避潮、稳固屋基、调试构图、扩大体量、调适空间、标志等级,台基由四个组成部分组成: 台明: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构成 台阶:上下台基的踏道 栏杆:有防护安全、分割空间、装饰等作用 月台:台明的延伸和扩展,分析,关于月台的高度,梁思成所著营造算例中有明确规定:正座月台“露明高,按房身下台基露明高,除一踩高五寸

6、余即是”。包台基月台“高按门台基露明高折半。再地势叠落,临时酌定”。就是说,正座月台比房身下台基低五寸,即一个踏级。月台只低下一级,既便于台明排水,又尽可能保证月台与台明的一体感。包台基月台则降低较多,为门台基高的一半。这是针对包台基月台三面包合的格局,有意地强调门台基与月台基的层叠效果。,。,阶有峻、平、慢三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屋身立面的构成因子分为结构构成、围护构成和装饰构成,结构构成中有突出作用的斗栱前已介绍。 围护构成因子主要有墙体因子和外檐装修因子。南方民间建筑的硬山山墙常伸出屋面,做成各式富有表现力的马头墙、封火墙,集中体现了技术与美的较好结合。,徽派建筑马头墙,屋身,马头墙

7、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高高的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在过去民居建筑密度较大的村落之间,起到隔断火源防止火灾发生的作用。 马头墙一般呈两叠式或三叠式高低错落着,也有少数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马头”则显示了民居主人对“读书作官”的理想和追求。在徽派民居那高大封闭的墙体上,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静止、呆板的墙体也因此显露出动态的美感。 从高处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有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的隐喻。,门的形象放大机制运用心理学,大门的形象放大机制,把大门扩大到充满整个开间。,大

8、同善化寺实景(辽金时代),门,门的精神功能尺度和使用功能尺度,明清隔扇门同样运用了放大机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屋檐、屋檐曲线、屋面、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

9、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是各式各样。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屋顶,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卷棚式屋顶,卷棚悬山式屋顶,攒尖式屋顶,庑殿顶,特色建筑单体介绍,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五台山佛光寺,应县木塔,三、建筑群体之美,建筑群体的技术美在宫殿建筑与宗教建筑中较多体现。,古城布局

10、,古城布局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唐代长安城里坊布局,北京明清故宫具有明晰的主轴线,布局极其严谨。 整体布局体现着前朝后寝、五门三礼的礼的隆重规制,匠师们成功地将现实的礼转化为空间序列。,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山西大同悬空寺,悬空寺介绍,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寺内有铜、

11、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各地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 云南西山悬空寺 青海西宁悬空寺 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 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榆林悬空寺石窟 山西宁武芦芽山悬空寺 山西广灵小悬空寺 山西神池辘轳窑沟悬空寺 福建福州永泰悬空寺 四川省旺苍

12、三江悬空寺,布达拉宫,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四、建筑选址技术之美,中国古代建筑选择技术中的主要体现就是“风水”,排除掉各种迷信成分之后,风水之中暗含的是科学的环境意识。,承德避暑山庄,晋中王家大院,风水,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

13、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诸葛八卦村整个村落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即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又有环水塘而建的古商业中心,全村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结论本次展示选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构件、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和建筑选址等方面的案例,展示中国古建筑的技术之美,说明中国古建筑并不只是追求意境,意境的表达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中国古建筑中的技艺渗透在人文精神的传达中,与现代“高技派”强调工艺技术的时代感不同。 教训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建筑日益庸俗化、商品化之时,我们这个时期生产的建筑将有多少能够留存下去?,总结,参考文献(部分),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玉德,堪舆术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