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553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201401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析试析 201401 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试析 201401 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 导读: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省 黄三角建设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评估要点。以中期评估为契机, 全面回顾总结黄河三角洲建设进展和取得的成绩,认真查找存在问 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更好地推进规划实施。按照中 期评估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各市对本辖区规划实施进展 情况进行了自查评估,形成了自查报告;省直各有关部门根 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情况的汇报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黄三角建

2、设取得了重 要阶段性成果。2012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对黄三角建 设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2 年是规 划实施的第三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开展区域 规划中期评估试点,为下一步在全国开展区域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 作创造经验、提供示范。目前,中期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有 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规划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三角中期评估工作,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 行安排部署,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评估要点。以 中期评估为契机,全面回顾总结黄河三角洲建设进展和取得的成绩, 认真查找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措

3、施,更好地推进规 划实施。 按照中期评估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各市对本辖区规划实 施进展情况进行了自查评估,形成了自查报告;省直各有关部门根 据职责分工对本部门直接承担任务完成 1 情况和开展行业指导工作进行了自查评估,对各市上报自查报告中 涉及本行业内容进行了审查汇总,形成了部门评估报告。2012 年 11 月底,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会同省科技厅、国土厅等 8 个部门到区 内各市,对各市报送的自查报告进行了实地督查复核;12 月初,省 监察厅会同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到交通、国土等 6 个省直部门进行 了实地复核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初稿),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实施总体

4、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存在 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意见建议五个部分。 二、规划实施的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区域发展落实了国家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 初步探索和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规划提出的 14 项主要发展目标中,核心保护区面积、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等 4 项指标提前实现 2015 年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 GDP 能耗降低、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 入等 5 项指标,明显高于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速度,实现

5、了阶段性 目标,预计可提前完成 2015 年规划目标任务;林木覆盖率、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总供水能力等 3 项指标,接近但略低于规划 确定的年均增长速度,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2015 年规划目标;工业固 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主要 2 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2 项指标,由于国家调整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 2010 年以来的数据与规划基期已不具可比性,已向国家发改委汇报, 建议以 2010 年为基期,重新确定 2015 年规划目标(详见附件 1)。 规划确定的土地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金融创新、开发区 升级、综合保税区设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 17 项重 3 4 5 6 试析 201401

6、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 导读:贸易中心,建成绿色种植 业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 185 个,形成沾化冬枣、山东黑牛、中澳肉 鸭等知名品牌。2012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750.47 万吨,畜产品 332.71 万吨,水产品 171.53 万吨,蔬菜 1104 万吨,分别完成 2015 年目标的 107.21%、158.43%、85.77%、112.65%。积极发展环境友 好型工业,着力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盐 大政策事项中,除东营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需等待国家出 台具体政策措施外,其他已基本完成或取得了重大突破(详见附件 2)。黄三角建设呈现出投入力度大、增长速度快、质量

7、效益好、发 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进入到深入推进、显现成果、发挥效益、形 成示范的阶段,已经成为引领山东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 “三 X”绿化工程,完成成片造林、沿海防护林 166 万亩。实施百 万亩湿地修复工程,连续三年对黄河现行流路南北岸湿地和刁口河 流路进行生态补水,已修复湿地 38 万亩。寿光市、莱州市分别建设 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 生态损害补偿试点工作。黄三角被列为 2011-2014 年全国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示范区域。区内 55 家

8、电厂全部安装了脱硫装置,城市(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53%,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1.96%,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4.33 和 3.36 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培育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等 16 个 3 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基本建成了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特色果蔬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生态养 殖基地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建成绿色种植业 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 185 个,形成沾化冬枣、山东黑牛、中澳肉鸭 等知名品牌。2012 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750.47 万吨,畜产品 332.71 万吨,水产品 1

9、71.53 万吨,蔬菜 1104 万吨,分别完成 2015 年目标的 107.21%、158.43%、85.77%、112.65%。积极发展环境友 好型工业,着力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工纺织、盐 化工等优势产业,已建成全国重要的东营石油装备制造、莱州汽车 零部件、滨州轻纺产业等 7 家特色工业基地。石油装备产值占到全 国的 43%,预计 2012 年全区营业收入过 100 亿元的企业将达到 10 家,过 30 亿元的达到 26 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 占 GDP 比重,2008 至 2011 年年均增长 5.6%,高于全省 0.9 个百分 点。生态农业游、文化休闲游和

10、黄河口生态游成为区域性旅游热点, 建成国家 景区 210 处。着力培育了乐陵(义乌)国际商贸物流园、 博兴京博物流等现代化物流基地,启动建设了黄三角优质农产品冷 链物流科技示范工程。 (三)园区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 特色产业集群,园区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四 大临港产业区进驻企业 1206 家,总产值 4 达到 3000 亿元。依托 30 家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生 态、特色、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行园中园和一区多园模式,明确定 位,科学布局,重点扶持,形成了主营收入过 50 亿元的各类特色园 区 23 家。东营、潍坊、邹平等 3 个开发区升级

11、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 3 4 5 6 试析 201401 黄三角中期评估报告 导读:长 14.2%,高于全省平均 增速 1.2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 收入达到 9637 元,增长 19.3%,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985 元。(八)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省 政府出台了金融支持黄三角发展的意见,新设立银行、证券分 支机构 33 家,村 123456 东营胜利工业园已成为全国产业集中度最 高、行业科技水平领先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邹平韩店现代生 命生物工程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和出口基地。 (四)未利用地开发取得重要突破。摸清了黄三角未利用地基本情 况,明确了开发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

12、标任务,制定了未利用地 开发项目化管理、建立异地土地指标交易市场、开展未利用地开发 管理改革试点等政策措施,召开了全省未利用地开发工作会议,制 定出台了关于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意见。目前,已安排国家和 省级专项资金 14.65 亿元支持东营、滨州、潍坊等市进行未利用地 开发,已开工项目 13 个,新开发面积 48.5 万亩,已完成 20.95 万亩。(五)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基 础设施建设。截至 2012 年底,黄河三角洲建成 5000 吨级以上泊位 18 个,预计完成吞吐量 6320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170.4%。新建加 固防潮堤 140 多公里。胶

13、东调水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滨港铁路一期 建成通车,德州-大家洼铁路正加快推进。滨州至德州高速公路建成 通车,济南至乐陵、济南至东营高速已经开工建设。东营机场 4D 级扩建 5 工程全面完成。华电莱州电厂两个 2100MW 超超临界机组已投产 发电;建成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13 项,新增变电容量 384 万千伏安。 黄岛至潍坊和莱州至昌邑液体化工输送管道已经建成。 (六)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及 “生态谷”建成研发面积 3.2 万平方米,入园机构达到 201 家。潍 坊滨海科教创新园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地级市开展的“国家职业教 育创新发展试验区”,28 所院校及科研院

14、所入住。黄三角 6 市 19 县联合成立了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了一批关键 技术。三年来,区内共有 11 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 级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引进 两院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等 13 人。新建院士工作站 87 个,博 士后科研工作站 22 家,建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78 家,省级以 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292 家。 (七)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了农村 中小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校生 规模增加近 2

15、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试点实现 突破,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9.9%,人均 标准达到 300 元。东营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同步实现新型农村和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 3%以下, 城镇 6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33455 元,增长 14.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1.2 个百分点;农民人均 收入达到 9637 元,增长 19.3%,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 985 元。 (八)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省政府出台了金融支持黄三 角发展的意见,新设立银行、证券分支机构 33 家,村 3 4 5 6 试析 201401 黄三角中期评估报

16、告 导读: 镇银行 7 家,小额贷款 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 126 家。出台了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 实施意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 51 宗,抵押金额 119 亿元。设立 了省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 15 亿元。组建了黄三角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 200 亿元,首期已募集 50 亿元。东营、滨州列入省部共建国 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建设了黄三角农牧业技 术培训中心和全球清洁高新技术中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统筹谋划、科学决策,得益 于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得益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全力推进。在规划实施中,全省上下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 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基本 前提。黄三角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生 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使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贯彻到 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为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