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423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二元”结构结构 一、必要性一、必要性 是农业的地位和重要性决定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 力落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 巨得多。 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内需是我国 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我们要大力发 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 重。 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安定、健 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2、 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二、措施二、措施 要走“两高一优”、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这是我国农业由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 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要积极引导农村中出现的新现象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以实现 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以利于农业科技和先进农用设备的应用和 推广,从而更加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要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组织农业生产。农民应当成为价值规律的 自觉运用者,市场调节的受益人,不应被动地被“指挥”。 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

3、学文化素质,做新时代的新农民。 农村可把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专业的产前、 产中、产后服务队,解决农村中从事非农工作,而又不想荒弃农田、果林者的 后顾之优。 三、把握三、把握“三农三农”问题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是什么(一)是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农业、农村、农民 这是一个长效热点,高考中它多 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是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 (二)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二)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三农三农”问题?问题? 1 1、(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国家自立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

4、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 大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2 2、(现状)、(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仍然是制约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为) (三)怎样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三)怎样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 1、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农科教相结合,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 2 2、具体措施:(略) (四)背景(四)背景 1 1“十一五十一五”时期农业要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最突出问时期农业要着重解决的三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最突出问 题)题) A A、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措施)、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5、切实保护好耕地和水资源 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提高主产区粮 食生产水平 完善粮食储备调节体系粮食生产要优化品质,搞好转化,提 高效益 B B、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途径)、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增收途径) C C、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解决办法)、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解决办法) 根本靠发展经济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2 2十七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观点:十七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观点: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 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发展经济

6、、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 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 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 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 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

7、事业。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 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要 义之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 农村的首要任务。贫困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农民集体化程度不高, 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缓慢,应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 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支柱产业培育、特色基地壮大、龙头产业经营、科学技 术长入、基础建设完善等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

8、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 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宽 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丰富内涵在于,除群众的特质需求得到 满足后,更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偏低,物质文化生 活相对贫乏,应用组织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组织好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成乡风民俗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贫 困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和聚众赌博、大操大办、封建 迷信等陈规陋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

9、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难度,必须 尽快破解,加快“乡风文明”趋向步伐。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 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造就 新型农民。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 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并采取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民 间协会等多种措施和机制,把政府疏于管理又管不好的事情交给民间组织管理, 营造人人讲文明、自觉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催生乡村面貌新变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贫困地区农村公益事业投

10、入普遍不 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医疗、村容村貌等状况相对落后。 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教育、 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 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创 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奠定 物质基础。在村镇发展上应坚持规划先行,既要认真规划好新农村试点,做到 典型示范带动,又要规划好每一个新农村的发展规划,努力实现统筹发展。在 资金投入上,既应加大政府投入

11、,还应采取在外老乡捐助、大企业赞助、对口 单位帮扶等多种形式注入资金,更应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和热情, 挖掘潜力,踊跃投资投劳,从绿化、美化、亮化等具体环节入手,改变农村面 貌。 五是实施民主管理,健全乡村治理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 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加上农民自身素质较低等方面的限制, 基层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困扰。应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 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

12、农村基 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 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特别应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在制定新农 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 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 政绩工程。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因势 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 务求实效。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 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 城带乡

13、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 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 民就业;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 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 度规

14、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 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 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3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2008 年 10 月 19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正式公布。文件 作出了六方面决定: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

15、共事业,促进农 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 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08 年 10 月 9 日 -12 日 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 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 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 村改革发展。全会提出了到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方面的基本目标任 务,让广大农

16、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 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8 年翻一番,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 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 善。 4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活力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活力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必须 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