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江,诗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3295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江,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申江,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申江,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申江,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申江,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江,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江,诗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申江申江, ,诗歌诗歌篇一:四君子诗四君子之梅-迎春雪 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105 字)毛主席诗词鉴赏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66 字)四君子之兰-墨兰香(题画兰吴昌硕 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 风叶雨花随意写,申江潮满月明时。 识曲知音自古难,瑶琴幽操

2、少人弹。 紫茎绿叶生空谷,能耐风霜历岁寒。郑燮 (清代)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94 字) 四君子之竹-竹报平安(郑燮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题画竹 (1)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2)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93 字)四君子之菊-傲霜延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 元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89 字)篇二:联合体 2015-2016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城郊市重点联合体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1.命题范围:岳麓版历史 必修二 2.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分数为 100 分3.第 I 卷为客观题,选择题 48 分;第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52 分 命题人:高晓霞 李振利蔡娜 审核人: 兴无瑕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6.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

4、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7.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8.“帝王们也是经济人 ,也要追求

5、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 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 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D.“重农抑商” 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9.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 19 世纪 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

6、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分)1.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7、)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 “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

8、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5.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10.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14.1985 年 1 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

9、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A.1902 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 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11.“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

10、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12.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3.清末,西方传教士观察到福州家庭“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

11、饭” 。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人注意到福州“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 。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 )A.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C.福州引领全国风尚变革 D.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平等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 分配方式转变A B C D 17

12、.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 ,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 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18.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19.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 10 多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 30 多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

13、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 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20.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 17 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 3 倍。 ”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的深远影响是(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 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21.1921 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

14、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22.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 24.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 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 2500前 2000 年) 第11 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 2140前 1730 年) 第 12 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第 13 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

15、系(约公元前 1730前 1250 年) 第 14 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 950 年) ”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 B. 编年史 文明史观 C. 编年史 社会史观 D. 国别史 生态史观第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25.(25 分) 阅读材料, 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 1840 年后, 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 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 大贾载入申江(上海) 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 农人纺

16、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 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 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 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世界第二 D19281937 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 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 减少税收, 提高利率。(转 载 于:wWw.cssYQ.COm 书 业 网:申江,诗歌)这是为了( )材料三 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