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卷(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276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卷(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卷(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卷(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卷(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卷(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卷(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卷(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九年级语文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030 分)分) 1.抄写下列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 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采撷的东西,只要用心感受生活,不因一时失意怨天 yu( )人,就会 采摘到许多 m( )足珍贵的果子。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我赞美秋风。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 给根须,使它找到了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春天的温 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2、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3.下面一段话 A、B 两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文字写在横线上。 (4 分)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A 它不但不会趋炎附世的扭曲自己的形象, 而且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 许会被无情的搁浅。B 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 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A 处:_ B 处:_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 )和( ) 。 (4 分)。屈原为国为民“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然,他带着满腔悲愤离开了人世, 但他留下的爱国主

3、义精神食粮,千百年来滋养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子孙。陆游为国家民族 奋斗一生,临终前赋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永远牵挂的情怀。 。 A.杜甫由个人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万方多难,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表现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B.有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是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献身的重要前提。 C.一个人的命运一旦融入到国家的命运中,个人的丹心投献于旋转乾坤、救亡图强 的伟业里,个人的生命就变得伟大而不朽! D. 文天祥在民族遭到侵略欺凌,处于存亡关头的时候,权衡定夺,毁家纾(sh

4、 解除) 难,以身殉国,临死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篇。 5.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 (8 分) 明月松间照, 。 (王维山居秋暝)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 苏轼浣溪沙词中由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 环境有好有坏,人生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要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种广 阔胸襟:“_ _,_ 2_。 ” 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8 分) 我校刚刚举行了秋季运动会。我们九年级为了弘扬运动会的拼搏精神,鼓

5、励同学们向中考冲刺,准 备开展一系列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仿照“栏目一”为本班的纪念专刊另外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英雄谱(介绍在运动会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栏目二:_ 栏目三:_ (2)班上要以“充满信心,迎接挑战”为主题召开班会,请你为同学设计一句鼓励的口号:_ (3)班委会准备邀请校长来班上为同学们鼓劲,如果让你去邀请,你打算这样说:_二、阅读(二、阅读(4040 分)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711 题。 (15 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 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 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注释】豕(sh):猪 蒲:水杨树。 笞(ch):鞭打、杖击 鬻(y):卖。 嘉:赞许。 伪汉:北汉。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

7、这一政权是与东晋对立的。作者以东晋为正统, 故称之为伪汉。 7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 行拂乱其所为 拂: 亡失羊豕 亡: 人恒过 过: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8翻译句子。 (4 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 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_ 9 【甲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什么?表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个句子?(3 分)_ _ 10 【甲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同【乙文】中的王育在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甲文】 【乙文】 两文给了你什么启示?(4 分)_ _3(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0 分)分) 江南陶公柳江南

8、陶公柳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鄂州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感受春光,报送春的信息。 江南陶公柳,生长在古武昌今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绸带柔媚地缠绕在数千亩湖面的堤 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色泽鹅黄,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似襁褓中的婴儿般柔嫩,嫩芽在蒙 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柔情,有如睡眠初展,称之为柳眼。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和煦春风 使蒙眬柳眼慢慢睁开,初生柳叶呈嫩黄色称之为柳黄。柳黄渐浓,变成绿色柳叶,柳叶细长,如美人之 眉。风吹柳絮,如雪飘飞。柳条垂地,轻拂行人,情意绵绵。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画图中,我仿佛看

9、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 走来,诉说陶公柳的来历。他的征战生涯年,其中有年是在今鄂州度过的,他虽身居高位,但 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他曾带领官吏并督导百姓植树造 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当时部尉夏施曾盗来柳树种植于自家门前,陶侃见后,停下车来问道: “此是武昌西门前官柳,何因盗来此栽?”夏施十分惶恐连忙谢罪。 “陶公柳” 、 “官柳”和“武昌柳”之 名由此而来。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 好事忆陶公。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 映楼台。 ”北

10、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常泛舟南来,浏览西山,遥望城西陶公柳,发出“春江绿 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 “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的感叹。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 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 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它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生命力旺盛,仅凭一截枝条,几捧泥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在湖畔、河渠、路边、田坂、 庭院蓬勃生长起来。初春之际,刚解冰冻,春寒料峭,它傲霜斗雪,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

11、 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 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它的根茎很长,盘根错节,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炎黄子孙的心,每个 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仍然同根同种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跟其它树种一样,很平常平淡,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 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质朴无华,恬静淡雅,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 济价值。它的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柳箱等,在市场销售乃至出口创汇;它的树干可加工成木材木板, 供人们打制桌、椅、柜、门

12、等家具,美化人们的生活。它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其叶、茎、皮、根皆可 入药,一旦人们需要,它就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整个身躯奉献出来,以解决病人之痛苦。它具有很好的 环保价值,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发展使人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陶公柳却昂扬起头颅,挺 拔起身姿,高举绿色旗帜,编织美丽风景,净化城区空气,绿化城乡环境,使这座城市跨入全国优秀旅 游城市行列,功不可没。但它并不满足,要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柳树,本是一种普通大众树木,因陶侃以民为本,亲率百姓栽种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它 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我爱陶公柳,它是鄂州的象征。 2007 年 4 月 7 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11.简述“陶公柳”名称的来历。(3 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