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140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一)程力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峡库区城镇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1)程 力学 三峡库区传统的城镇形态,因山地、长江的特殊地理环境,既是 “山城”,又是“江城”,其空间构成十分独特而美丽,人工建设 融于自然,传统文化表现历史发展,建筑组合关系充分反映居民的 生活习性,形成了三峡地域富于个性和特色的城镇与建筑空间形态。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众多传统城镇面临重建,而大规模的新城建设, 必然面对大量的城市设计问题。因此,从生态性、地域性、文化性 等方面探讨城镇设计方法,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是一件十分 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工作。 1、城镇整体设计三峡地域传统城镇空间形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簇群”式的整 体构成。这种整体性主要反映在两

2、个方面:建筑组群自身形成整体;人工建设与山地、长江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 “簇群”式的城镇整体设计,是一种尊重环境,结合用地条件的生 态设计方法。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新城镇设计中,将是发展与运用传 统城镇设计方法,延续地方建筑文化的有效途径。(1)一次性的城镇整体设计。即充分参照现状用地指标状况与居民生活的需要,吸收传统城 镇“簇群”式的整体构成,一次性的建构建筑群体之间有机的秩序, 形成城镇的物质与景观印象。(2)引导性的城镇整体设计。即遵循城镇发展自然调节作用和建筑活动的再生长性,只做控 制性重点设计,留出应有的空间,加以引导,达到所需空间形态。三峡库区城镇迁建任务重,时间紧,城镇设

3、计很难做到一步到 位,因此,在城镇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用“人为规划”与“自然 生长”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库区城镇对形态构成起主要作用的因 素有:地形、岸线、街道、重要建筑、轮廓线等,对其加以控制和 把握,进行重点的设计,其它部分在人为的引导与管理下让其相对 自然的生长,让居民参与设计,努力使方案更贴近当地文化和生活。(3)结合气候和地势的城镇整体设计。由于长江、太阳、高空气流、蒸发、山顶绿化等因素的共同作 用,形成了垂直于河岸、掠过坡面、昼夜方向相反的河谷风。山地 传统城镇中连绵不断,级级蔓延的梯道,不但是联系江与城的立体 交通,而且是自然之道风道。同时,跌落式的城镇空间形态满足 了建筑对通风

4、、光照的需求;另外,传统的城镇把山顶和后山作为风景区,对公园或背景山林加以保护与建设,起到了减灾防灾、丰 富城镇景观、调节城镇小气候的作用。山地传统城镇中长江+梯道+ 城镇+山顶绿化所构筑的城镇自然空调系统,是适应地域气候特征与 地理状况的城镇整体设计方法,在新城镇的规划设计中应加以继承 和发展。2、建筑设计(1)结合地形地貌的设计。三峡库区城镇大都建于临长江边的阶地上,用地条件复杂,地 势起伏大。先民们在长期的建筑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许多结合地形 地貌的建筑设计及营造方法。如筑台法、错层法、掉层法、跌落法、 错跌法、悬挑法、吊脚及架空法、附崖法等。这些方法都有效地减 少了对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的

5、破坏。(2)传统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期的建筑创作与实践活动中,三峡库区形成了许多独特的 建筑形态。“跌落式建筑”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此类建筑与 地形、地貌、气候、绿化等周边环境结合完美,满足了山地条件下 建筑对光照、通风、能源、绿化等的要求,同时,使整个城镇富于 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吊脚楼”是传统城镇对岸线处理的常见 形式,它可以在常年洪水位之上,又能有效利用岸线,有利于结合 地形,通风防湿,满足人们接近水面的生活习性。 共 2 页: 1 3、广场设计(1)突出个性特色的设计。个性特色的创造要求对城镇广场的功能、地形、区位和周围环 境的关系以及在城镇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

6、析,在符合 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 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城镇广场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居民生 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2)结合地形的设计。三峡地区新城镇无法形成平坦的大面积城镇广场用地,为了减 少广场建设对城镇地形地貌的破坏(甚至引发山地地质灾害),满 足城镇现代化的要求以及人们多样生活的需要,其广场设计应利用 好坡地,创造出灵活多样、层次丰富的现代城镇空间。(3)尺度适宜的设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要求一种内聚、安定、亲切的环境, 所以,历史上许多好的城镇广场空间 D 与 H 的比值均大体在 13 之间。库区城镇规模一般不大,加之其城镇用地条件的紧张以

7、及复 杂的地形限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设计尺度宏大、壮观的广场,而是应依据广场的性质功能、周边建筑等确定适宜的尺度,否则, 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新城建设的经济压力。(4)多层次的绿化设计。在广场绿化设计手法上,一方面,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气候、 土壤、景观要求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乡土树种;其二,在绿化配置 方式上,应采用群落式的植物配置,提倡生物多样性;其三,应充 分考虑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其四,可利用山地城镇广场地形的高 差变化,采用多种绿化方式(垂、爬、吊、挂等)构筑立体式的绿 化景观,增加广场的空间层次。4、滨水区设计(1)利用并加强滨水的空气环流过程。保护城镇江河两岸的溪沟、湿地,

8、开放水面和植物群落,构成 一个连接建成区与郊野的带状开放空间,把河谷风或郊外自然空气 引入市区,改善城镇大气环境质量;把沿江绿带与城镇内部绿地系 统组成完整网络;降低滨水区建筑密度或将一、二层架空,使滨水 区空间与城镇内部空间通道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2)建立江河绿色廊道。沿江河两岸控制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此控制带内严禁修建任何 永久性的大体量建筑,并与郊野基质连用,从而保证河流水系作为 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另外,可利用道路绿地、高压走廊、沟谷等 防护绿地,线性公园绿地作为联系通道,把水系廊道绿地与其它城 镇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3)自然化的滨水植物设计。植物的选择应以地方性的耐水性或水生植物为主;植物的配置 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4)生态驳岸的应用。生态驳岸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功能,同时具有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以及构 筑完整的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江河生态系统,抗洪护堤等功能。 共 2 页: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