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441999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我要安全,目 录,事故: 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简单说,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事故的特征和分类,4,10.1.1事故及特征1.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 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 以人为中心考察事故,大致分为伤亡事故和

2、一般事故 一般事故: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停工短暂或与人的生理机能障碍无关的事故。也称无伤害事故。 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习惯称为不幸事故。,10.1事故及特征,5,10.1事故及特征,事故的特征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1)事故的因果性因果,即原因和结果。因果性即事物之间,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根据,这样一种关连性。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一个因素是前一个因素的结果,而又是后一因素的原因。也就是说,

3、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是多层次的。,6,10.1事故及特征,(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就一特定事故而言,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等均无法预测。 事故是由于客观存在不安全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某些意外情况而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是难以预知的。因此,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是否掌握事故的原因毫无关系。换言之,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原因,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人员伤亡,物质损失),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

4、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7,10.1事故及特征,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其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外事件触发产生而已。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锁,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了解事故因素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应用概率理论,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宏观安全决策奠定

5、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8,10.1事故及特征,由于事故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因而要完全掌握它的规律是困难的。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它的近似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内部决定性的主要关系却是可能的。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件,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这就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根据。(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酿成事

6、故。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9,10.1事故及特征,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时间是去不复返的,完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然而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故。应当致力于消除这种事故的再现性。这是能够做到的。人们根据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事故规律的认识,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 事故预测就是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事故预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10,10.1事故及特征,3.事故的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生长阶段 损失阶段,11,3.1.2事故形成的条件,矿山生产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管理、组织职工利用所需的物质条件(材料、机器、设备、设施)进行作业的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过程中,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形成事故隐患,若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事故隐患,则会发生伤害事故。事故形成的条件可概括为“四因素”、“五要素”。 四因素可用集合公式表示为: 事故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五要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加害物体(质) 、意外事件(事故) 、伤害(损失).,12,在“人、管理、物、环

8、境”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四个因素中,人的因素处于中心位置,是主导因素;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根源;环境因素是条件。,3.1.2事故形成的条件,系统中人、管理、物、环境之间的关系,13,总之,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人和物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追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3.1.2事故形成的条件,14,3.1.2事故形成的条件,任何一个事故都可以分成五个要素: 伤害或损失; 事故或意外事件;

9、加害物体(介质);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逆向思维)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基本上是按照上述五点顺序进行的,但是,实际所发生的事故过程则与上述顺序完全相反:首先是间接原因的存在,再由间接原因产生直接原因,又通过加害物体作为媒介,导致事故的发生,最终造成人员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预防事故建立新的管理制度时,必须切断它们的联系,排除间接因素。,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致害物,电气设备 母线 配电箱 电气保护装置 电阻箱 蓄电池 照明设备 锅炉、压力容器 皮带传送机,15,金属件 钢丝绳 铸件 铁屑 齿轮 飞轮 螺栓 销 丝杠、光杠 绞轮 轴 其它 起重机械,乙炔 火药 炸药 二氧化碳

10、 一氧化碳 噪声 手工具(非动力) 电动手工具 动物 企业车辆 铸造机械 锻造机械 焊接机械 粉碎机械 金属切削机床 矿山机械,16,伤害分析 .受伤部位 指身体受伤的部位。 .受伤性质 指人体受伤的类型。确定原则: .应以受伤当时的身体情况为主,结合愈后可能产生的后遗障碍全 面分析确定; .多处受伤,按最严重的伤害分类,当无法确定时,应鉴定为“多 伤害” 。 .起因物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称为起因物 .致害物 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细分类详见附录.) .伤害方式 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不安全状态 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不安全行为 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11、17,18,19,10.1.3事故分类,1.按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是指本来可以预见、抵御和的,但由于人为的原因没有采取措施预防而造成的事故。事故责任可分为: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相关责任。 非责任事故是指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和技术事故。,20,10.1.3事故分类,2.伤亡事故的分类1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分类根据矿山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不同,伤亡事故大体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6种。(1) 轻伤事故:指一般伤害不太严重,休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事故,如手划伤,脚刺伤、腰扭伤、腿碰伤、脸

12、烫伤、头打伤等。(2) 重伤事故:重伤是指对人身伤害比较严重,有致残可能和已经致残而无死亡的事故。根据原劳动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凡有下列,10.1.3事故分类,情况之一均为重伤事故: 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非要害部位的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3以上的; 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 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21,10.1.3事故分类,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

13、能障碍不能自由伸屈残废的;脚部伤害:脚趾断二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不能行走自如,可能残废的; 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凡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部门会同工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有关部门审查确定。(3)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含负伤后30天以内死亡)1-2人的事故。,22,10.1.3事故分类,(4)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5)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49人的事故。(6) 特别重大事故:根据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即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的事故以

14、及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23,2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等级分类,25,10.1.3事故分类,按(GB6441 - 86)中按事故类别分为: 1物体打击;2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 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综合预案,10.2非煤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5、),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非煤矿山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26,火灾专项预案,放炮专项预案,现场 处置方案1,27,(1)综合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11项主要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

16、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28,(3)现场处置方案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29,2.编制步骤 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0,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4 、应急能力评估 对 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