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419014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潮汕文化变迁史的(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身边的潮汕文化变迁史,一、百年教育的变迁 二、工艺的变迁三、建筑的变化 四、习俗的变化,百年教育的变迁,潮汕地区的教育始于韩愈时期,曾经潮汕地区被称为南蛮。而韩文公的到来开启了教化之门,从此潮汕开始了文明的进程。他引领了民众们向光明的未来走去。由此潮汕一地的山水尽姓了韩,韩公祠千古流芳。这里我就不提及太长的教育变迁史,而仅以我的母校三都书院为模板,大略展示一下潮汕教育的变迁。,以三都书院为例,1830年(清道光十年),由普宁知县陈凤图倡议,戎水、桂江、铁山三“都”(都:县辖基层行政区划单位)乡民及侨胞捐款,设置“学田”,收取“学租”,在铁山鱼盘岭南麓的“砰硼地”创办“三都书院”。书院的建筑面

2、积2100平方米,格局为三进两包厢,中厅供文昌帝君像,后楼供韩文公像,讲堂及山长卧室、教员及诸生宿舍共28间,围墙绕周,前立照壁。1871年(清同治十年),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普宁洪阳人)重修三都书院。,三都书院旧址,三都书院一角,这是大概的历程,1949年普宁解放后,流沙成为普宁的新县城。7月上旬, 普宁县委派卢逢生接管普宁县立第二初级中学。当时,除了接收学校一批简陋设备外,也接收了原属于三都书院的学租,作为普宁县立第二初级中学的一部分临时经费。1949年8月, 大北山党委调罗俊三来校任校长。1949年冬,普宁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改名为“普宁第二中学”(简称普宁二中),新办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

3、这是普宁第二中学的正式诞生。 期间教育日月先前发展- 2007年12月,被省政府教育厅确认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9年10月3日成功举办“普宁二中庆祝建校85周年大会”。 2010年,经普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普宁第四中学(在建)并入普宁二中统一管理、统一招生、统一调配师资。 2011年9月,新校区(普宁四中)正式投入使用。 -摘自网上资料,沧桑的回忆,学校的变化,普宁市第二中学的前身是普宁三都书院。 1924年春,三都书院改办为普宁第二初级中学,由陈岱山任校长。 1926年秋,学校迁至乌石,因众多学生参加第一次大革命运动,故 1930年被县伪政府下令停办。 1945年秋复校,校

4、址设在流沙白塔秦村秦氏祖祠,更名为普宁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曲尺楼夜景,普宁二中,我的母校,走过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灿烂的未来,它的校歌,唱出了我与父亲的心声,祈祷未来回更好。纵使曾有灰暗,前路依旧光明。,我的母校,我们的笑靥,潮汕木雕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应用广泛,遍布城乡的祠堂庙宇、大屋书斋以至当代的一些楼堂馆所、私人客厅,备受各方人士赞赏。,1、始自唐代。现仍可见的有保留在潮州开元寺里的唐代木鱼的雕饰。 2、潮州木雕的成熟期在明代。 3、清代至民国是潮州木雕的全盛期。 -摘自网上资料,工艺的变迁史- 潮汕木雕(为例),潮州木雕与潮汕文化,唐、宋两代, 常兖、韩愈、李宗闵、杨嗣复、陈尧佐、周敦颐

5、、朱熹等公卿重臣的莅潮, 促进了潮地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韩愈刺潮时,大力置办乡校,推崇儒学, 培养人才, 发展了封建文化,使潮州文化日渐发达。 潮州木雕始于何时己很难确定。唐宋时期, 随着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渗化,潮汕的工艺美术得到了发展。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潮州便有木雕艺术了,现存最早的潮州木雕制品出现-摘自网上资料,解放初期的潮汕工艺木雕,解放初期,地方政府为弘扬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曾招募潮州木雕工匠进行有组织的生产,使潮州木雕工艺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处都在破“四旧 ,潮州木雕、尤其是作为信仰祭祀场所的庙宇祠堂连同建筑

6、装饰的金漆木雕和神器用品都被当作“四旧”加以破坏。 -摘自网上资料,改革开放后-木雕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潮州木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有所恢复,随着华侨政策的落实,许多旅外侨胞习收回了自己的房产,纷纷捐款修建寺庙宗祠,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潮州木雕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它从萌芽、起源开始,经历了成熟期,进入了兴盛期,乃至后来出现了衰落、演变和起伏,都无不与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宗族祭祀等宗教民俗文化紧密相联。-摘自网上资料,广东省博物馆中正在雕刻的铜人,正在刷金漆的铜人,正在凿刻的铜人,亲手摄于广东省博物馆,但是它的发展现状是- 市场零散,专门从事木雕工

7、艺的民间艺人不多,木雕成本高,制作难度大,难以大规模生产,形成庞大市场。外销多过本地销售,传统工艺在本地发展市场狭小。-摘自网上资料,以上铜人反映的是近代木雕的发展,其中它的优秀作品有神龛 、蟹鱼篓 、。,潮汕民居的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潮汕地区主要建筑木屋。隋唐时期,潮汕地区的建筑以土木、砖木为主,房屋广阔,出现七间并排的结构。但还没有形成潮汕特色。宋元时期,由于潮汕地区战乱多,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今天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当时的建筑了。明清时期,是潮汕建筑的飞跃时期,形成“寨”。即本阶段潮汕地区开始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建筑 明朝中期以后,天下太平日久,潮汕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畜兴旺。 有

8、钱人建屋,形成潮汕民居“四点金”为基本单元的建筑,这种建筑保留较多的是今天的潮阳。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是“下山虎”,这种建筑包括一厅、二房、一天井、二过水,是一种小规模的整座建筑,在今天的农村仍大量保存下来。规模宏大的是“百鸟朝凰”和“四马拖车。” -摘自网上资料,以前的四点金,近代的建筑小欣赏,潮阳铜盂明安里 -同学家附近,潮阳铜盂明安里 同学家附近-四点金,惠来葵潭世铿院 -多种建筑,当下的潮汕建筑,现代建筑,现代别墅,我的心声,今天的潮汕建筑已经不再那么注重传统了。但是许多的现代建筑楼层依然喜欢在大门上刻上主人的名字-比如陶然居、雅意轩. 往时的建筑依旧充满魅力,喜欢四点金的曲转回廊,喜欢

9、下山虎的惬意 但是,现代的人为了方便,大多建了楼房别墅,不知是否该缅怀.,习俗的变迁-以出花园为例,“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摘自网上资料 于我 而言,我已经出啦。礼仪确实特别繁琐,还要吃很多拜祭品。比如猪肉、粿、最高兴的就是收红包了。,出花园的图片,出花园的礼仪,红皮屐,图景,这就是出花园的图景,有机会我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出花园的仪式,很富有神秘感,但是现在的很多家长嫌麻烦,已经不给孩子过了,我觉得这时一

10、种遗失,出花园古礼以及现在及发展的形式,古礼一:身穿新衣,脚着木屐,头戴“石榴”花 现在很多人图方便以给红包了事,我的时候,大家就是给红包。 在揭阳,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摘自网上资料,我出花园时,父母要求站在门后吃祭品,不能出门太远,还要祭拜很多神-有公婆神等。,出花园古礼以及现在及发展的形式,解释: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当然,现在很多繁琐礼节已经被简化,舅舅可以直接送红包给

11、外甥(女),让孩子自己置办。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摘自网上资料,现在礼节一:吃早餐,“咬”鸡头 注意事项: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她)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者举箸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 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 -摘自网上资料,出花园古礼以及现在及发展的形式,现在礼节二:宴请亲朋好友,收送礼物 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

12、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我的时候是直接请客吃饭,然后就拜祭收礼啦。是一个很开心的日子。 出花园在古时意味着类似成年的礼节,潮汕这边,从出花园开始父母回比较注重孩子的自由,小孩子就会有比较多的自我空间了。是意味很重的礼节。,潮汕有句俗语:“十五成丁,十六成人。”给15岁者举行成人礼,说明将成人岁数提前。,以上的话很好的反应了出花园的意义。我的父母说:从此你要更好地长大了。 学着做人,学着成人 懂得成事 在漫漫人生路上,潮汕人提早起航. 倚杖听涛声 凌云舒壮志,以上即是出花园的变迁,其中个人见解也许颇为粗糙,但是我深感感激,让我们提早起航,见解浅陋,让大家见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