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4417657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反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人与自然关系论文: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 价值观反思价值观反思 摘要: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理论存在着很 多缺陷,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异化。本文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 分析和反思,得出人与自然应建立一种对立统一的生态价值观,并 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本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竟是 以人的价值为中心,还是以自然界的价值为中心,

2、形成了两种不同 的观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一、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人是主 体,自然是客体。在这里,人类中心主义又分为强势和弱势两 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类的整体利 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自然界的存在只是为了人类实现自身 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为实现人类价值最大化,人类可以肆意掠 夺和破坏生态资源环境。弱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主体地 位,意味着人类在实现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要运用科技的手段 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但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仍是人 w 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是促进人类保护自

3、然行为的依 据,也是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 不管是强势还是弱势人类中心主义,都暴露出人类的功 利性。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片面的夸大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只 承认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不考虑自然界对人的制约性。在这 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实践,就表现为人对自然界的自身存在和内 在规律的漠视。事实不断的证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主张的 “人与自然界之间是一种否定和对抗的关系”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中,把人确立为唯一的价值和 目的中心,形而上学的分离了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并把它 们对立起来,使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陷入困境,导致了人 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随着上世纪中叶的生态危机的突显

4、,非人类中心主义开 始兴起,其中最有影响的三个环境伦理流派是:辛格的动物解 放论和雷根的动物权利论组成的动物解放/权利论,施韦泽的 敬畏生命理念和泰勒的尊重大自然理念表述的生物平等主义, 以及由大地伦理学莱奥波尔德)、深层生态学(内斯)、自然价值 论(罗尔斯顿)阐发的生态整体主义。他们的观点虽各不相同, 但其矛头却是首先指向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认为,一切生命都具有内在价值,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而不是 征服和奴役自然。人能够把自身的价值、利益与自然界其他存 在物的价值、利益平等对待,能够在自身的价值观中包容自然 w 界的内在价值,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自然界是有 机的整体,

5、人类应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 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理论上是理想化的。首先,非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与自然是 平等的,是没有区别的,否认了人的价值地位。其次,它片面 的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归结为“人类”这一概念,认为 是人类中心主义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但是,每个人依据其 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环境受益、环境损失和承担环境 责上是不同的。最后,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社会 制度,而在于近代以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撇开环境问 题的社会原因不谈,忽视现实中所存在的经济差别,抽象的谈 论大自然的权利,这在理

6、论上是说不通的。 二、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传统的价值观不是夸大了人类的力量,就是忽视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是完全否定它们保护自然环境的价值观念。 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的思 维方式,汲取二者合理的观点,构建一种新的价值观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确立依赖于对整个 生态自然界的认识,其内涵包括: (一)遵循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 生态合理性本质上是一种整体合理性的价值观,以整 w 体性、相关性、具体性为原则。生态合理性的价值原理表 现为生态整体的合理性、生态因素的平等性、社会文明的 协调发展等几方面。以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态合理性,

7、考虑到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在理论上把价值的主体与 客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生态关系的合理性。 生态价值观的价值合理性存在于生态整体之中,消除 了人类在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价值地位,强调生态整体的合 理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在价值上的平等性,人与自然都存在 于多样性的价值主体中,遵循对立统一,共生共荣的价值 关系。人类需要一种真正的生存智慧,深刻反省人与自然 的关系,提高对人的行为合理性的正确认识和定位。根据 以上基本原则,架构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价值取 向和建构原理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合理的价值生 态的建构。 (二)在平等的生命交流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界是一个有机体,人和

8、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都 是这个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类承担着协调有机体各部分 功能的职责,人类行使调控者的职责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他不但要考虑人类的利益、价值,而且也要考虑到其他生 物的利益、价值。整个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是 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谐发展的共生关系。这种共 生关系告诉我们,我们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利益整 w 体,其中任何物种包括人类的存在都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是生命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它们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生命的交流和互动。从这个意 义上看生命的价值,便决定了人与自然在价值上的平等性。 (三)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生物

9、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 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 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生态系统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通过 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使系统内 部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 态。生态系统的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系统内的生 物多样性,生物越具有丰富性、完整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就越复杂。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保障, 人类全部的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个动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延 续性,维护大自然的稳定性、完整性和

10、多样性,在人和自 然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 (四)实现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又分国内公平和国际公平。目前,我国乃至 全世界都面临着有限资源代内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要想保 w 持整体发展的持续性,需要采取资源环境公正配置的原则, 缩小贫富两极分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达国家应改 变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则应选择可持续发 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 代际公平也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点上提出来的,地 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各代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是 均等的。前代人的发展不能靠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维持济 增长,这既损害了自己的长远利益,又阻碍了后代人满足 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条件

1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未来 观念,利用生态资源时,在考虑后代人自然资源利益的时 间布局基础上,再去进行代内的空间布局。只有实现了代 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 生态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就要从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加强政府调控等多角度进行,下面 我们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 (一)加强和发展环境教育,对民众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价值观念引导 加强和发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生态保护意 识,引导人类建立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消费观,指导 人们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环境态度与

12、责任感。目前,人类不合理的经实践动已经严 w 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物种灭绝,冰川消融,自然资源枯竭 等现状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体的生态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 则必须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生态道德素养和合理的实践行 为。培养生态道德素养有助于人类建立起对自然的道德情 感,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做有良好生态道德素养的生态人。 培养人类进行合理的实践行为,用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去 科学的改造世界。环境教育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 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是建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前提 和保障,是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制度及法律法规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由相关

13、的法律法规体 系来保障。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环境法制建设应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体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 境相协调”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促进现代 环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目前已有的环境法律保护制度 是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它没有全面的体现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宗旨。保护环境虽然已经成为 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相关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尤其 是地方法规力量薄弱,不能有效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为 此,首先要研究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有关环保护境与经 济协调的立法体系,并在今后逐步实施,并在执行和监督 这两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监督,做 w 到有

14、令必行,有禁必止,真正做到树立并发挥法律的权威, 从而给生态文明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三)倡导绿色科技,树立正确的生产消费观 生态价值观主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促进人类在生产 方式和消费方式上进行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 展的基础,所以人类必须大力发展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 “绿色”科技,改变以往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的线性 发展模式,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模式,以 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同时,人们应建立起科学 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为当代人的后续消费预留资 源,也为后代人的消费预留资源,不能单纯以消费数量增 长的指标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的唯一标 准。 (四

15、)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除了从观念上进行引导, 在实践中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循环经济就是其中之 一。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生态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 排放为基本特征;它的出发点在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 态环境,力求生态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并且符 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它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 源”的物质循环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 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主张以 w 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实质上是在技术 范式革命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一种新的经 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道德与文明.2000(1). 2唐志强,李亮.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内蒙 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12). 3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4谢冬慧,王建国.论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取向.法学杂志. 2008(1).理论新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