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415393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0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2、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衬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2、?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以声衬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6、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

3、淡泊。】,【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二、观刈麦 唐朝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明全家人艰辛劳动的诗句:表明劳作艰辛的诗句: 3、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 4、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5、体现刈麦者矛盾心理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

4、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三、破阵子宋朝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主帅军中生活的诗句:侧面表现抗金将士英雄气概的诗句: 表达恢复中原大业,建立不朽功名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的诗句:4、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5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5、什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收复中原,统一国家,6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7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8、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9、体味“梦回”“可怜”的表达作用。,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追忆当年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表现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梦回”在内容结构上

6、将现实与梦境勾连在一起; “可怜”结构上将词作内容由梦境再拉回现实; 情感上从前句情感表达的高潮跌入感情的低谷, 表现出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使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11、“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12、“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里挑灯看剑好!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B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C “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D “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14、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 ”,能点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 ”字。 15、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16、这首词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作者有心为国家出力,希望收复祖国山河,但却不被朝廷重用, 心中非常痛苦(报国无门的失望之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D,挑灯,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17对这首词内容

8、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18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

9、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19.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C,A,D,20、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 、 、 等。 21、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 22、这首词的上片

10、描述了看宝剑、 、 、等军营生活;下片“ ”描写了 场面。,奏乐,点兵,杀敌,可怜白发生,听号角,分麾下炙,战斗,四、使至塞上 唐朝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千古名句是) 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3.全诗紧扣题目,叙述描绘了哪三层意思?4.试体会“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示例:出使路线、沿途风光、最新消息。,

11、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

12、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B,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8、古诗

13、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9.诗中用典的诗句是那句,这用典的好处。,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 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直”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狼烟直上 云霄的气势; “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烘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途中得知军情,语透英豪,显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五、归田园居 晋 陶渊明 (重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 2、写辛勤

14、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 3、本诗的点睛之笔: 4、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 5、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6、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 7、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9、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

15、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 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10选出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一、二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 B三、四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是很会种地,但为了不使豆苗荒芜,他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诗人并不抱怨。 C五至八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不觉可惜,“愿”字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诗中没有体现。),D,11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