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393590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 治教育新课题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 课题论文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 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 在写有关于高职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扬长避短也是 一个重大挑战。 2.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 课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学校和企业结合成为一个高职教育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校企共同体 培养模式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课题。研究并 解决这些课题,对于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校摘要:校企合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课题。 研究并解决

2、这些课题,对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 革、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 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该文为河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编号 2013-MYB-085)的阶段性成果。1.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及其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1 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2005 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转 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 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同年,国务 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提出“大力推进工

3、 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 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次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10 年,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 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为解决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理由,纲要还首 次提出要“制定

4、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近年来在中央政策文件的指引和肯定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途径。1.2 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利用高职院校和企 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与资源,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 人才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 式相比较,校企结合具有更加鲜明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和灵 活性,必将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校企 合作使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更加突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成为学生 学习生活的常态。学生从以校园活动为主

5、转向与特定职业活动的联 系加强,从单纯的“学校人”过渡为“职业人”。因此,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转向更加注重职业道德 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上来;第二,校企合作把高职教育从封闭的校园 环境置于开放的工厂车间、实践基地、社区街道、服务场所和田间 地头,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必须随之向校外延伸并与企业、 社区、家庭等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第三,在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实训实习等活动,必定要 求高职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方式创新, 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校外 的活动时间增加,也对学生思想政治自

6、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社区的加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体、资源、形式变得多元、丰富,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如 何变“危”为“机”、扬长避短也是一个重大挑战。2.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新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学 校和企业结合成为一个高职教育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校企共同体培 养模式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课题。研究并解 决这些课题,对于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校企合 作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性、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2.1 关于动力的引

7、入理由动力包含两种含义,本义是指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 电力、风力等。引申义用来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发展的力量。本 文的“动力”是指作用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引起、激发和推 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教育效果的各种力量。在校企合作背 景下,学生不仅与学校、家庭相联系,而且与企业、社区、实践基 地等社会组织有了更多的联系,这些动力都应该发挥其作用,为高 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一直以来,人们普遍以为“高职学生教育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与社会和家庭关系不大”。这导致了社会和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上的长期缺位,从而使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的学校教育 独木难支,效果不佳。其实,教育的过程也是学

8、生社会化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与社会各种成员的接触和交流,才能逐渐 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企业实习可以让学生 体会工作环境中的合作与竞争,社区服务教会学生的是爱心与奉献, 而家庭能够给予学生情感的支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必须充 实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动力源,形成以学校为核心、家庭、企 业、社区和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教育动力紧密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X 络,才能真正实现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和全方位教育,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重保障。引入新动力,一要解决激励理由。以往,企业、家庭和社区不 能充分认识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愿甚 至抵制对高职

9、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政府要建立企业、社 区和相关社会组织在安排大学生实习实践方面的奖惩制度和评价体 系,强化校、企、社区和家庭等多方的利益契合点,并通过政策的 引导、制度的保障等激励他们主动、全力地参与到高职思想政治教 育中来;二要解决体制机制理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家庭、学 校、企业和社会各力量合力教育的结果。因此,要树立“大思政” 观,建立集各方动力在内的联动体制机制,统一部署、分工协作、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制链条,营造良好的 社会环境,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发展。2.2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由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们都知道的教育规律。 但在

10、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往往脱节。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时下,许 多高职院校出于专业课任务重、经费不到位等方面的考虑,在思想 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校内理论课时多、校外实践课时少 的状况。高职学生虽然学到了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 但养不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不到知与行的统一。为此,应加大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的教学力度。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 课题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高职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 指导作用,劳动者”的基础。同时,依据

11、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 道德方面的教育。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需 大胆改革,精炼理论内容、减少理论课时,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 践课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要加强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合理性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符合并指导校企合作环境下容高大全、理论性强、生活化不足。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 培养一律高标准的社会“精英”或称“圣贤”,培养无产阶级先锋 队或者说是革命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的人才往往 是高标准、全方面、完美型的要求。但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 当圣贤、先锋。我们只要能培养出“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即可。“可

12、靠接班人”实际上是对大学生政治上的要求,即拥护党 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合格建设者” 则暗含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合格公民”的意思。因此,应降低标准, 以公民教育为主导,因为合格公民是“合格建设者”、“高素质劳 动者”的基础。同时,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 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需大胆改革,精炼理 论内容、减少理论课时,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时,把思想政 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要加强理论的科 学性和实践的合理性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符合并指导校企 合作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使这一背景下的高职思想 政治教

13、育实践来发展和改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3 关于校企文化的融合理由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虽然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校园文化是相对较“雅”的一种文化, 以育人和服务社会为己任,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偏向于 “俗”文化的范畴,更加注重绩效、更多地是追求经济效益。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直接导致两种文化的冲撞,必 须进行融合,把两种不同文化要素、现象根据现实的需要,建构成 一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使两种文化及其内部保持协调。第一,推动校企文化的融合必须高扬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责任意识。企业文化发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精神内

14、核难 免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痕迹。如果我们一味迷信“企业文化”, 全盘照搬的话,就可能掉进“全球化陷阱”。因此,高职思想政治 教育一定要坚持服从国家意志的本性,在引导学生认识、吸纳一切 先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要注重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增强对各种思潮的辨别力和对腐朽 思想的抵御能力,从而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 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推动校企文化的融合必须开拓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校企文化的融合,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的 要求。一要择取企业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训、精神相一致的文化, 并根据工学结合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素质要

15、求的新变化,拓展诸如创 新精神、团队精神、服从意识、职业素质等教育内容;二要大胆舍 去与高职教育文化相冲突的企业唯利是图文化,坚决抵制社会上享 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低级庸俗文化;三要努力汲取有着 共同文化基调与地方区域特色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通过选择性 的文化融合,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活化,更具有实用性。2.4 关于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协调理由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文与技术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会让学生更加关注技术-经济-利益之间的关联, 注意到与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更 容易忽略人文性的教育。其实,技术与人文是相互推动的。社会越 向

16、前发展,获得物质利益和科技成果就越需要人具有强大的动力和 顽强的意志。也就是说,技术的高度发达,越来越离不开作为推动 技术进步的主体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技术性必须以人文性为 导航和助推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黄炎培先生也说过:“仅仅教 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 器械的教育,只能是改良艺徒的培训,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 ”因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开在校企合作环境下导致 学生往“机器人”、“经济人”片面化方向发展,高职院校的职业 素质训练应坚持人文性与技术性的协调统一。一方面,要有针对性 地增开人文素质课程、举办各种人文讲座、成立学生文艺社团,努 力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另一方面,要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 中注重人文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将技能发展与做人相结合。2.5 关于学生的自我教育理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推动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但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 动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陷入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