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361860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王 磊 博士、教授、博导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电话:010-58805062,13501222004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100875 ,现行化学课堂 教学中的情形,整体的系统改革,局部改革,目的和观念 政策和规划 课程与教材 教学实践 教学评价 教师培训,狭义的 双基传授,全面的 科学素养培养,应试升学教育,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对 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知识传承至上 考试分数第一,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 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开

2、发和使用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和CAI技术辅助的各种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强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活动中、生动多样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 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亲近科学 探究科学 应用科学 热爱科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知识测验与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常规的知识测验和纸笔测验一统天下,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

3、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 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 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

4、合的科学观,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基础性,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此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使课程结构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 使课程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 综合体现化学学科发展、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对高中 化学课程的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取向 使课程实施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各种资源的整和与综合利用;开放灵活的管理保证选择性 使课程评

5、价具有更强的发展性,抓住新课程的精髓,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科学素养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共同的基础、多样的基础所有学生都要学化学,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化学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 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多种课程设计取向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物理 1,物理 2,物 理,必修模

6、块,选修系列,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高中化学课程学分构成,必修学分:6 (4+2) 必修模块 2个,4学分 选修模块6个,至少选修1个,2学分,三个阶段的中学化学

7、课程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必修模块 高中选修模块 科学探究 认识化学科学 实验化学化学实验基础身边的化学物质 常见无机物及其 有机化学基础应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科学探究 物质构成的奥秘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化学科学 物质结构基础 常见无机物 化学反应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

8、度价值观,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与后续选修模块的关系是基础性与多样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关系。整个中学化学课程是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两种类型的发展统一体,第一阶段是入门、第二阶段是发展、第三阶段是个性化的深入和提高。,每一位高中生都必须经历这三个层次的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强调的是共同的全面发展,第三个阶段突出的是多样化、富于选择性和个性化的深入发展。这才是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的全面理解。我们应该在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去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定位。,必修模块的功能定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为全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 必修化学是基础性的保证,但不是基础性

9、的全部。,首先,它要对全体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全面的素养教育,它的课程性质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相一致,这也是高中化学教育的基本性质。,它的课程设计取向应该是多元的,这就要求必修化学不能只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其次,它要为选修课程和其他相关理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知识基础。,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必修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链条中的关键性和枢纽性的环节。它对所有学生都非常重要,但决不是一个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经历的全部。,从广义上说,这种基础也属于公民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但是从狭义上来说,这种基础必须更加关注后续课程在化学知识结构发展上的需要,以及建立知识逻辑的需要。,必修模块的课程内容选择,主题 元素化合

10、物 概念原理 过程方法 STS知识, 化学1 化学2,必修模块内容简介,必修化学1的教材体系结构,1、认识化学科学 2、元素与物质世界,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电解质,氧化剂和还原剂,3、自然界中的元素 4、元素与材料世界,碳的多样性,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氮的循环,铝 金属材料,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复合材料,必修化学2的体系结构,1、原子结构与 元素周期律,2、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3、重要的有机 化合物,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化学反应的利用,有机化合

11、物的特点,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塑料 橡胶 纤维,对现代双基观的认识,STS知识,元素化合物,概念理论,科学探究过程技能,计算、用语,实验操作,问题知识,高级思维、 问题解决技能,现代“双基”观认为:知1:有关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最基本概念和初步原理 知2:有关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事实及其基本规律 知3:能够反映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进步相互关系的知识以及有关化学问题的知识 知4: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性知识,有关化学问题的知识,技1: 实验观察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技2: 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技能;运用科学 语言和

12、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技能 技3: 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技4: 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高中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哪些新的处理?化学 必修模块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内容标准首先是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角度选择元素化合物(见第3、6条);然后再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选择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元素和化合物。,其次,标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

13、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的化合物,一方面希望给教材编写和实际教学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同时也考虑到学时数的限制。与现行高中化学相比,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传统做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具体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变化。,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

14、值。,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的观点;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观点去学习和认识有关的物质,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学习加深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并做出思考和决策,使学生直接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另外,课程标准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概念原理归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这个内容主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打破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概念原理知识学习截然分开的传统做法,有利于学生实现

15、知识的整合。,必修模块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综合考虑有机物的类型和官能团体系的需要,选择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学习。水平要求介于初中和选修课要求之间。,课程标准对于概念原理知识 有哪些新的处理?,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 注重核心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 淡化枝节旁叶的内容,降低死记硬背的学习要求。 注重层次性、过程性和生成性的概念原理学习。,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主要是在必修化学2中)设置了两大概念原理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 具体包括: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等核心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必修化学1中的“认识化学科学”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中渗透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物质的分类、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酸、碱、盐的电离”等基本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