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素养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4359583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长专业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校长专业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校长专业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校长专业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校长专业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长专业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长专业素养(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标准的新时期校长专业素养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好教育的前提是要有一大批好教师。 当前正处在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 跃”,由政府出面鼓励中小幼校长教师成 名成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时代。这个时代给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专业成 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实现个人价值的可 能性。校长教师想要在中小学教育岗位上 做点事情,体现个人价值正是时候。政府 的职责是给校长教师提供各种专业发展平 台,通过各种任务,让更多的校长教师成 长成熟,成为优秀的教育专家。,2013年1月25日教育部人事司发布了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这 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引, 强调校长从角色适应(初级)、经验积 累(中

2、级)、职业成熟(高级)到专业 引领(特级)的动态发展。是制订中小 学校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在职培训、 绩效评价,及晋升和流动等政策的基本 依据。,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从 校长的价值(思想)领导、教学(业务) 领导和组织(行政)领导三大核心工作领 域提出了六大基本专业职责(理念3、知 识3、能力4):1、规划学校发展2、营造育人文化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成长5、优化内部管理6、调适外部环境,新时期校长的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 1、基于办学理想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力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力 3、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4、学校的教学领导力 5、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 6、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力 7

3、、学校行政领导力 8、学校形象设计与文化建设,一、校长的学校课程领导力把国家规定的通用性课程方案改造成学校的个别化课程实施计划。,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表现为: 1、控制基础型国家课程的有效适度学习。 2、开设拓展型校本课程的丰富激趣学习。 3、关注探究型研究课程的参与体验学习。 4、混合编班前提下有效的差异教学对策,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充分学习。 5、从特色项目到特色课程。 现代课程思想是三个同心圆: 内圆:核心课程支持终身学习能力 中圆:素养课程适应未来生活能力 外圆:特需课程特殊学生的特别需求,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首先表现为对国家 课程方案的二次开发和校本化实施能力。 国家颁布的课标与教材是以最一

4、般学生为 对象的,每所学校的实际学生都有特殊性, 需要学校作出自己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1、国家课标的校本化修订,实 施基于学校学科课标的教学。2、多版本教材统整基 础教案。3、校本化练习册建设。4、针对学 生差异的有效教学对策。5、教师对教材 的二次开发、原创性设计与生成性实施。,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打造特色课程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另一种表现。学校办学特色是以特色课程为载体的。特色课程与特色项目的区别主要是受众面、教育性程度不同。特色项目以部分学生为对象,强调出成绩。特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教育学生为目的。学校的特色课程与有特长的教师群体有关。校长要充分利用社区与家长资源,打造能胜任特色课程教学的

5、教师队伍。,特色项目12位教师、部分学生、一个兴趣组出成绩。 特色课程教师团队、全体学生、教育为目的。 特色学校在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师团队、学业评价六个基本“办学元素”都有体现。,特色学校建设是以特色课程为载体的, 特色课程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 很难一蹴而就。实践证明许多学校的特色课程起端于 特色项目,开始只是一二位教师几十个学 生,从兴趣小组开始做起。慢慢有了成绩, 有了声誉,有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同, 有了校本课程,有了教师团队,就可以从 特色项目向特色课程发展,最终形成学校 的办学特色。,对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体验课程,学校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

6、有一 个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让学生喜欢、留 恋学校,从中学会相处、学会沟通、学会 合作,培养友谊,感受温暖,从亲子关系 到伙伴关系,完成良好的社会性发展。除了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科技 节等系列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 外,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各种仪式教育、人 际关系、校园文化活动、行规训练和学生 的自组织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 管理评价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往能力 为标志的领导力的重要途径。领导力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面, 也是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否有所作为、成 为某一领域领袖,直至精英人才的重要素 质。对优秀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尤为重要。光学习好只能成为业务尖

7、子、 技术高手;假如还有领导才能,那不仅可 以发挥个人的引领作用,还可团结一群人, 做成一番大事业。,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 的表现,针对学生差异可以采取的教育对 策主要有三类。 一、教学方法类在一个教学班内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法。(班内复式教学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二、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难度的课程。(对学校要求比较高) 三、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班内分层递进教学的原理是根据学生差异, 为他们设计最近发展区,操作要点是: 1、教学目标分层(A、B、C) 2、学案分层(A、B、C) 3、教学过程分层(显性分组学习、隐性复式教学) 4

8、、作业、练习与测验分层(A、B、C) 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根据测验结果可以 改变层次,鼓励学生向上发展。通过分层 帮助学生在合适的层次上修复自信、培育 自信、养成自信。,从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思路是: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速度个别化教学异步 矛盾 班级授课制 同步 同质前提下的效益最大原理分层教学 (组织同质班)学校分层 班内分层 教学分层 递进教学,中西方学校教育组织形式的比较我国 供给制 西方选择制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班级教室 固定 学科教室 走班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 优点 管理方便,且有利于发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 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效应 个别差异 缺点 捆绑式教育,无法满足 兴

9、趣第一,难以保证 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质量,班级课程教学制 个别课程教学制一班一表 一人一表混合课程教学制以班级课程为主加上部分个人课程混合编班,教学分流,兴趣分组,程度分班,个别设计,集体授课,因班施教,充分学习。,混合课程教学制班级课 兴趣课 程度课 小学低年级 14/15 1/15 /小学高年级 12/15 1/15 2/15初中 10/15 1/15 4/15高中 8/15 2/15 5/15,差异教学对策除了分层递进教学中 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同 一教室里采用分组学习、复式教学之外, 还可在教学组织方式上进行变革。灵活机动的教学组织方式,包括: 长短课时,部分走班选修,分

10、科课程与 综合主题课程融合教学,跨学科协同教 学、特需学生的个别化课程与抽离式教 学等等,保证班级授课,用多样化的组 班方式让不同需求的学生学得适度。,二、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学校的教学工作指导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能力。,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包括: 1、学校教师的有效配置总量超编,结构缺编 2、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秩序)建设水平 3、教师的上课能力、学校家常课质量 4、有效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5、学生的总体学业成就 6、学校的教学效能高低(绿色升学率产出与投入之比),学校教师有效配置与教学常规水平: 1、结构性缺编的有效对策:通过有效配置,优化结构,降低内耗,把现有教师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2、有

11、关教学制度的完备性。(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教研、展示等) 3、学校教学次序的稳定性(教学制度的内化程度:人治、法治、无为而治-专业自觉:深入人心、习以为常)。 4、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保持动态平衡)。,教学质量监测主要有结果性监测与 过程性监测两种。结果性监测是指从教学结果的测试 中发现教学问题,进行反馈矫正。过程性监测是指加强对教育教学过 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让每位教师 做好每件事情”弘扬“零缺陷服务” 理念。,结果性教学质量监测的主要手段是 测验,但使用的是准则参照测验,强调 试题与教学目标的一一对应,通过试题 对错的统计反映学生达标情况,并提出 针对性教学补救措施。其特征为:

12、重视研究教学目标,要 求试题与目标的对应,只做试题对错统 计不评分,只分析不同学生的达标情况 ,不作相互比较,是一种低利害考试。,开展教学质量监测需要重视的问题: 1、明确区分教学质量监测与测验考试的异同(前者从目标出发,检查达成度。后者从试题出发,区分好中差。) 2、研究教学目标,有清晰可测的教学目标系列(学段、学年、学期、单元)。 3、创新试题形式,有与各级目标对应的检测手段。 4、开发监测结果表示办法,能方便明确地反映监测结果。,学校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用好 三把“锁”: 1、当堂检测(堂堂清)标杆学生。 2、作业批改(日日清)有效设计,仔细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单元测验理

13、清单元目标,对应单元测验,从答题情况推测达标情况,反馈教学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单元测验只看分数排队, 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 放矢,异化了补课的原有价值。,补救教学是针对性教学。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课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次、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有效期 高原期 逆反期 学习量,学习效果,适度学习点 过度学习饱和状态,学校保持适度学习才最有效,过度

14、学习看似学了很多,效果不一定好。,要在教师中提倡少补课,上好第一次 教学的风气,狠抓第一次教学质量,争取 一次就让学生学会。要改变教学结果监测办法,从量尺子 到照镜子,变分数管理为达标度管理。分 数管理是尺度评价,只能比较进步与否, 对鼓干劲有作用。达标度管理属镜面评价, 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为补救教学提供信息, 让教师知道应该补哪些学生,补什么,怎 样补。,单元教学质量管理单,现在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 学的盲目性比较大,教师做了很多无用 功,没有把力气用在刀口上。假如教师 能把精力放在提高每节正课的有效性, 增加补课的针对性。不仅可以提高教学 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 到教师智

15、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最终要落实到提 升教师教的智慧水平上,而不是简单的 加油鼓劲。,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是指通过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过程性质量监控,提高其有效性。实施过程性教学质量检测的基本思路是让每位教师做好每件事情不留 遗憾,零缺陷服务。其中上课是关键。教师对课的感受力与判断力既是观课评课的基础,又是自己上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多听多积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多观课评 课。其中的研课磨课(同课异构、一课多 上)从分析角度讲有两个层次五种分析: 1、 形式分析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同行对视)、教的水平分析(俯视)。 2、有意义分析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教学价值观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