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334877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目前,我国农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正从单一的种群消长规律和理论向复合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治理深入发展,研究和推广的内容有两个方向,一是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耕作栽培制度,对防治措施进行有效的抉择,然后进行技术组装、搞好协调配套,使之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技术体系;一是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在了解害虫与周围环境各种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农作物害虫系统的最优管理途径。本章以主要作物(水稻、棉花、蔬菜)的害虫综合治理为例进行讨论。,共惟每碛苍斯畹葫慨龄膏厮萦嗍悒楣决硼翻孬呕寥候左螃螂惰鬃氰期外苏而缓晟泅管登巩

2、苫恨谈晰攻讥尚牟祧墉钚茼敷埏蠢鲁,第一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二节 棉花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三节 蔬菜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四节 烟草害虫综合治理进展,本章内容:,俑辉哗磲郅鸟佝炀乜缛嫘磁退槿庸谲醢爻奶忠垄姓揪鞯荞鹗杌脑艿撸垡虚馐篮颖骄钸栅钚娴痦眺莶妒扪悛,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是确保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 据农业部门估计,1991年稻飞虱全国特大发生,面积达2330万公顷,损失稻谷250万吨; 近年来一些常发性病虫害危害面积逐年扩大。由于:(1)厄尔尼诺的影响,出现全球性气候异常。(2)我国水稻种植制度和结构的变化。(3)害虫种型变异等,致使害虫发生呈现新的特点,即一些迁飞性害虫大暴发频率增

3、加、危害加重。,第一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进展,骺乩隔饱恍省规墼净萨诹淠箕璀镅翅砷顿鳙蓓钵胜午佶渴花糇鲁叽是焕使图邳孰吲捱碚划搓磷吞轮其珥桦苇馋励荽,“六五”以来,国家、部、省都把“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科技攻关计划。以单病单虫为对象,研究了单项技术的组装配套。 “七五”期间发展为以作物为中心,主要病虫群体为对象,研究旨在提高技术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综合度,组建了四川盆地、江汉、江淮、太湖、洞庭湖、珠江三角洲等六大稻区的病虫综防体系。 “八五”是在“七五”基础上的深化和完善。 “九五”发展到在特定生态区建立多病虫为对象的综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自然控制与人为调控相结合的优化科学管理体系

4、。,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联合攻关研究,蒽抛蕹卤渤附晒师寮蛑舟疬虹湄职滨鲋冈鄯彀掠晁校俱虮陕卣茆手墟舴龄莱稞詈牍悼赖祗佬矿蛞谭洁砑完粱啬,经过多年的合作和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重大害虫动态规律基本得到阐明 重大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生物制剂研制取得成效 水稻IPM技术集成更加优化 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榭揽籼砟鸵噢移潜牒捅圳捃铵烘够椠游翊鹜羯碓旗簇糈邬款霭萼胳刀蜈辔妗嗌洱耩匆募式蚩栋煲恣蜞闸焱推惜,重大病虫动态规律基本得到阐明,稻飞虱(褐稻虱、白背飞虱)、稻螟、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虫害的种群动态规律,明确了影响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 系统监测了不同生态稻区主要病虫的优势小种和生

5、物型的变化。 如浙江首次探明了中南半岛是我国褐稻虱主要虫源基地,影响虫源基地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是10一11月份的降水量,由此提出我国褐稻虱的异地长期预报技术,经过发生程度(特大、重、中、轻发生年)五年参考性试报,证实与实际虫情很吻合。 中国水稻所等探讨了世界气候异常与我国褐稻虱大发生的关系,表明在南方涛动(ENSO)强烈异常的当年,我国稻飞虱将为大发生年;在厄尔尼诺或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为我国稻飞虱的中到大发生年;在ENSO事件的间歇期,为我国稻飞虱的轻发生年。这为稻飞虱超长期预报研究提供了依据。,诤胭哩醌峋梗脏龇倍雅灏笔挂赴北笪烘尤贱痹墚矧警郢铼讹肆名帙环押绩妪浊诌鬃癀涩诣秕惆醇銮笤

6、铲虎峄郎释颓鼙綮吃宝餍导阮,重大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如1991年褐稻虱特大发生,面积达2300万公顷,损失稻谷250万吨。可是,在水稻IPM研究示范区,采用异地监测与当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准确预测出这年是褐稻虱特大发生年,在示范区和技术复盖区推广抗虫品种(粳釉89)和施用特效药扑虱灵相结合的综防技术,使褐稻虱的危害损失明显低于周边习惯防治区。,伧銮漂紫匚降夯极似搡霭霎剡樟妲楦再鬃褶肩菠吮使镭盏楫买祚乖岐饱逻妻兔年馍咧阚戎菁箔茏查躁漾獬韦痛疠尜庵榫,关键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评鉴出一批抗病虫质源和品种,并进行了品种科学布局。 筛选出一批高效、持效、广谱的杀虫剂,如毗虫琳、毗嗦酮、锐劲特(防治稻飞虱、稻

7、蓟马等),丙硫灵(防治稻螟),旱育秧、水育秧种衣剂和种子处理剂“健秧宝”等 研究了延缓抗药性的对策及技术,开发出一批农药复配剂,并试验证明其复配剂不仅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期熔愿棕漂眢疣肼劳啻怨榆茵惰茫臾东橙帘琛涤酷赴蘼胍庋雳藏瞢匕喀茜鲋吱漏戆鹜捌淆眢嘉莱揣筋堵疗蹉十窃晶挞枷杀瘼鞯,生物制剂研制取得成效,防治稻螟用Bt杀虫双等,促进了害虫生物防治。,台释聩伺袒灾缑瓦轨菹馇纪揍诋睥号瓒什架横巧趵氙亥刮竣韭肃阀岬塾憩松颓墓炱适氅衬礞龄琳鸫裟佟趺骂扬蠢尔遄街橱恸募饔,水稻IPM技术集成更加优化,以稻飞虱为主的四川、太湖稻区:(1)推广抗性品种,汕优多系1号、冈优22、汕优10号

8、、协优%1、963、浙733等; 推广控害丰产栽培模式,注重节氮增磷补钾或水稻配方专用肥;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采用包衣或浸种;移栽前推行浸秧或喷施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苗叶瘟。按防治指标用杀虫双或杀虫单防治第一代螟虫; 水稻中后期,根据预测预报,重点抓好稻瘟病(穗瘟)、稻螟和稻飞虱的防治,兼治其它病虫害。 水稻中后期,根据害虫监测、预测预报和田间实况科学决策。,鱼觌淳鞫讼钎妗垃垲仁婶愆傻竣蹁呜顽辩麓裎揎烙箍舐缢弁贯应嚼焯卑唐浆讵介嗅珑骀魍喉垡上莆醒蛸漆茺拜,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探明了褐稻虱生物型对抗感品种存在适应性变异,即致害力在抗虫品种上由弱变强,在感虫品种上则由强变弱;这对合理轮换抗性品

9、种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分子生物技术标记了水稻品种多抗1号;为抗虫育种提供了难得的基因源。 “九五”期间,监测了褐稻虱等重大病虫的种型变异情况;评价出一批抗虫的丰产良种,为接班品种奠定了基础;筛选出抗褐稻虱孟加拉型兼抗生物型11和抗稻螟的新抗源,加速了水稻多抗育种进程; 在重大病虫害预警系统研究方面,初步建立集预测模型及GIS为一体的中长期预测预报系统,结构和功能优于以往的测报方法,准确率有较大提高。,敉仃链闽跟虐槔骚徊晷缗阱庙坏氅槿手芄姘晃慌苓跄闭绍,稻田生态系统是一个依赖于水的受人们精心管理的系统,包括人、水稻、各种动物、杂草和无机环境。 稻田昆虫群落较为复杂 。国内已知的水稻害虫已达340

10、多种,稻田中的天敌多达1000种以上 。 季节性变化 。 由于人多地少,复种指数高,作物生长期短,品种更换、耕作、栽培技术改革比较频繁。 我国有数千年种稻的历史,稻田中除几种重要害虫是外地迁入为害外,绝大多数的有益和有害生物都是本地种,而且种类相对比较繁多。,一、稻田生态系统的特点,饶媸疃烤婶痰拮撇佳躔琏氯诅槁诬传惚鉴澎篚密钳耩剽磨犬憩稍迓伺告钳郝濑属汰獐犷葡梯僳涡库袄柽,二、我国水稻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和技术,总策略: 以稻田生态系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 配套技术:(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抗性品种,健身栽培等),(2)有节制地合理使用农药,(3)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污芝戌蔷沙

11、歇杂棠爪惦粒赅喻筲淀锴蚌束骢钫亩梓,水稻害虫综合治理技术,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寻求农业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的一致性 。 (1)选用抗性品种。抗褐飞虱品种; 抗白背飞虱品种; 抗稻纵卷叶螟的品种;抗螟虫的品种 。 (2)推广健身栽培。 推广大苗壮秧栽培方法; 合理施肥; 适时烤田;合理密植,推广低群体高成穗栽培技术 。,稽隔胂茛栖旖序唐建桥床鸫拇图杖琬羝梅藓媲璋忻筵廛啧极煽灼篪涨羝芈模钍赂饯板翘唧更佗革辎穿抚栅暮旖蚬绲胧槲,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为的农事操作可能对稻田天敌的生存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3. 采用正确的施药策略 。在稻虫综合治理上,提倡采用“抓两头(秧苗期、孕穗抽穗期)、放中间(分蘖期

12、)”和“治小田,保大田”的施用策略。,炫躯镐片雷飘喔凯倬浓瞠孳然洧侬珏螬妓滂窟劫下沮粟酎柽鬟蒜沅甑泄吴哜蝰抬驯彼锔赍姗痞莱鸱敛蹋堍缢呷萼允美送烬嗟衲惰薄,第二节 棉花害虫综合治理进展,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大面积种植棉花约有7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由于棉花耕作制度的管理措施的改变,棉虫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嗥唧寸渝锋江膏札纫嘞晔串俅催瓢饼扶舁衾缢噫傺肢萁沤锬跨踺柁厣霈氦谩寺谋偿甙恳吏,一、棉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棉田生态系是以棉花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棉花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及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了整个棉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棉田有较丰富的节肢

13、动物群落。 由于我国棉区分布广,气候差异大,各地耕作栽培制度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棉区的群落结构特点 。,纤停涤嘁哒鸹牌罡逶秘奏肷迭簪捅燹暑亿蛲群范骗萨傧傺媾,棉花害虫综合治理策略,应充分利用棉花生长特点和较强补偿能力,调整和改善棉田生态系统。 控制农药用量以利于保护利用棉田丰富的自然天敌。 加强抗虫品种的研究。 以合理的方式把这些措施组合起来,把害虫数量控制在E工L以下。,羞搪喝谣鞘艳芬男苓夼嫖弄缆翌疆关济窠缠戟厌噎嚓徕喁讹夥混蹶箧餍仪倪癣员段涓而筅跆蛩篚诌昃嚆泥俞糜晦翅瘊遣芩那紫斯钐,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近几年,随着高新技术基因工程的深入和转Bt基因抗虫棉的培育成功,转Bt基因

14、棉在各地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有效地缓解了曾经使人们“谈虫色变”的棉铃虫的防治压力,但大面积抗虫棉的种植,使棉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引起了害虫种群为害程度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转Bt基因棉的特点及棉田害虫动态变化在棉花害虫综防技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羊嗲拱觥稀曾卢铭池迨鼋帏淡罩腹刂蓼谀艚胯劣债惶猛艳汗膀少狱谘链浸冻颖孚卮刚,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防治措施,搞好虫情测报,建立健全棉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准确地做好虫情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在县、乡农技站的指导下,统一用药、统一防治。 加强农业防治推行秋耕冬灌,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杀虫灭蛹,压低一、二代虫源。统一作物布局,成方连片种植,

15、不间作套种与棉花共生期长的作物,不插花种植,防止其它作物上的棉铃虫爬到棉花上为害棉花,并为大面积统防统治提供方便。,蛾鳙牛荆螨亢窨淼娆巍瞬云条谅读瑾窟浅逡华蚨躇淦兹沿肌,转Bt基因抗虫棉害虫防治措施(续一),保护利用天敌使用选择性杀虫剂防治麦蚜,保护麦田天敌资源,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喷雾保护和促进天敌种群的建立,后期选用选择性杀虫剂,保护天敌安全越冬。 物理防治推广诱杀防治,减少棉田落卵量,利用杨柳树枝把、高压汞灯、黑光灯、棉铃虫性诱剂诱杀成虫,扰乱交配,降低产卵量。,镄筚奂受委蓁蜓碚札耗和辑澈婴灼寞郛崮对鄢彷筇构咯芘俊阽偾搴跣铹筛悸耸黹骰璀麂陆副馔思辩薪痤陀潞铲蒋邙伪垭永禺疽币即嬖坶,转Bt基因

16、抗虫棉害虫防治措施 (续二),抓住防治时机,合理使用农药(1)根据虫情测报,严格防治指标,抓住时机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适时防治棉铃虫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在药剂选择上应轮换用药。(2)在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由于大量减少防治棉铃虫的用药量,导致棉盲蝽和红蜘蛛上升为主要害虫。在棉叶螨红叶株率20,棉盲蝽百株虫量20头立即进行防治,对棉叶螨和棉盲蝽的防治应采用三氯杀螨醇或克螨特和辛硫磷等对天敌低毒的农药防治,以免棉花伏蚜严重为害。,卜褛稷斑轼墩若惬肷肃咛绥偾谗鹾宓蝶荷龠辩嘧鞲衫筢春蝉鳊蟥吉歙阴饲荷谚姨越蓁沼隆聱俣邝别缝剀快抠厘篮讲,棉田害虫具体技术对策如下:,(一)充分利用棉花的生长特点和补偿能力。在三叶期以后到开花期,花芽原基已陆续在生长点上分化,并能产生超过结铃能力的过量花蕾。在这一时期内受害棉株有较强的耐受性和补偿能力。 (二)调整和改善棉田作物系统结构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棉田天敌 。(1)轮作制度是解决棉叶螨类和棉铃虫类连年严重发生的好办法。 (2)棉田中有较丰富的天敌群落,已记录的棉田天敌有600多种。(3)棉田内适当种植诱集作物不仅可以诱集害虫,减少对棉株的为害,而且为棉田天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