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分类及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334603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视分类及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斜视分类及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视分类及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视分类及概述(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斜视概述与分类,侯立杰,什么是斜视,双眼单视,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对应点)所形成的物像,经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到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称为双眼单视。,双眼视功能分级,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像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看成为一个图像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开的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 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图像,产生双眼单视基本条件,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右眼各眼外肌的主要和次要作用,正位眼:当眼球运动系统处于完全平衡 状态时,即使融合功能受到干扰,眼球仍能维持功能性

2、第一眼位而不出现偏斜者,斜 视,隐斜:双眼的眼位有偏斜倾向,但可以 通过融合机理得到控制显斜:如融合机制失去控制,使双眼处 于间歇或恒定偏斜状态,斜视检查法,病史:发病年龄、性质,诱因、治疗史、 家族史、 望诊:偏歇的方向和程度,颜面是否对称有无内眦赘皮 、代偿头位 视力及屈光检查:散瞳孔检影,斜视的定量检查,角膜映光法,角膜映光法测量斜视度数,最简单和常用 意义 判断斜视的方向和度数,斜视的定量检查,三棱镜遮盖法同视机检查法,斜视的分类,按眼位偏斜的方向分:水平斜视,垂直斜视; 按眼位偏斜的时间分:恒定性,间歇性; 按偏斜的眼别分:单眼性,交替性; 按斜视度与调节的关系分:调节性,部分调节性

3、,非调节性; 按偏斜的原因分:原发性,继发性; 按运动状态分:共同性,非共同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分类法(1996):,一、隐斜视 二、共同性斜视 (一)共同性内斜视 1.先天性(婴儿性)内斜视 2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2)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4非调节性内斜视 (1)集合过强型 (2)分开不足型 (3)基本型 5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内斜视,(二)共同性外斜视 1先天性外斜视 2间歇性外斜视 3.恒定性外斜视 (1)分开过强型 (2)集合不足型 (3)基本型 (4)类似分开过强型 3恒定性外斜视 4继

4、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手术过矫 (2)知觉性外斜视,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分类法(1996):,(三)其他 1周期性内斜视 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3微小斜视(单眼固视综合征),三、非共同性斜视 (一)麻痹性斜视 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二)特殊类型斜视 1分离性垂直偏斜(.) 2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3固定性斜视 4眼外肌纤维化 5Brown上斜肌鞘综合征 6-征 (1)外斜 (2)内斜 (3)外斜 (4)内斜,共 同 性 斜 视 comitant strabismus,眼外肌肌肉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 向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度相同 根据

5、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 内斜视 外斜视 垂直斜视,共同性内斜视 comitant esotropia,共同性内斜视,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1.先天性内斜视(婴儿型内斜视) 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恒定性内斜视 斜视角大(40),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等 有轻或中度远视,戴远视镜不能矫正斜视 可双眼交替注视,双眼视力相等,单眼注视者斜视眼可有弱视 可有外转受限,A-V征,下斜肌过强,共同性内斜视,2.调节性内斜视 正常人由看远转向看近距离目标时,发生调节集合反射 每一屈光度的调节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形成一定的调节性集合/调节(

6、AC/A),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因远视未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融合性分开不足,引起内斜视 发病年龄多在2 5岁 有中度远视+36.0D,初期为间歇性表现 戴镜,内斜视可控制 AC/A 比值正常,调节性内斜视,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屈光不正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异常联动,调节性集合反应过强,融合性分开不足时形成内斜视 发病年龄更早 屈光状态可是正视、近视或远视 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超过10 AC/A比值高 多有双眼单视,如有屈光参差可发生弱视,共同性内斜视,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发病早,中度远视或散光,常有屈光参差及弱视 矫正远视时内斜视减少,但仍有残余内斜 常合并垂

7、直斜视 常有异常视网膜对应和弱视,少数人有双眼视,共同性内斜视,4.非调节性内斜视 出生6个月后发病 发病前可有双眼单视,及时治疗预后较先天性者好 开始为间歇性,可有复视,缓慢进展 斜视度开始较小,以后增大至30-70 无明显屈光不正 看远和看近斜视度相等,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内斜视,5.知觉性内斜视年幼时因眼部器质性病变或视觉剥夺引起,如角膜混浊,白内障,视网膜病变,肿瘤,视神经病变等。,共同性外斜视 comitant exotropia,共同性外斜视,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 发展缓慢,由外隐斜发展至间歇性外斜视最后至恒定性外斜视 主要受融合机制的控制能力影响,共同性

8、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病因: 发散过强,集合不足(二者之间平衡失调)近视未经矫正,使调节性集合功能低下屈光参差使双眼成像不清,妨碍融合解剖因素,休息眼位呈外斜,共 同 性外斜 视,分类 先天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继发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 发病年龄04、5岁 斜视角变化大 看远时或疲劳后、发热、或精神集中时发生外斜视,可恢复正位 看近时眼位基本正位 强阳光下眯眼,少有复视 单眼视力好于双眼视力(用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外斜视,2恒定性外斜视 出生后既有或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来 斜视度较大而恒定 发病年龄小者双眼视觉功能差 单眼恒定性外斜视的偏

9、斜眼常有弱视,共同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分型: 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看近15,AC/A比值高 基本型:看远和看近斜视角相似(10),AC/A比值正常 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角看远斜视角15,AC/A比值低; 类似外展过强型:看远斜视角看近斜视角,消除融合或调节性集合后,看近斜视角可看远斜视角。,共同性外斜视,3.知觉性外斜视(废用性外斜视)单眼视力损害后引起,如屈光间质混浊,屈光参差,单眼器质性损害。病变发生年龄常较大,罕有复视。,特殊类型的斜视,特殊类型的斜视,1A-V综合征 水平斜视的一种亚型 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改变(类似A或V) 由于水平肌、垂直肌或斜肌功能异常引起 与水平斜视合

10、并存在,也可见于其他类型斜视 下斜肌过强与V征并存 上斜肌过强与A征并存,外斜视V征,内斜视V征,内斜视A征,外斜视A征,特殊类型的斜视,2垂直分离性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DVD) 被遮盖眼上斜视或向上飘移 当上斜眼转为注视眼时,对侧眼无垂直运动或向上漂移 Bielchowsky现象(+) 常合并于水平斜视或垂直斜视,A-V征 多有隐性眼球震颤,V征+DVD,特殊类型的斜视,3.斜肌功能异常 下斜肌功能亢进: 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上转 内转眼注视时外转眼下转 单侧或双侧,常不对称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上斜肌麻痹),V-内斜视下斜肌过强,特殊类型的斜

11、视,上斜肌功能亢进 向侧方注视时内转眼下转,内上转落后 可双侧发生 合并A征,可合并水平斜视,常有下斜视 Helveston综合征:上斜肌功能亢进+DVD+A征,A-内斜视 上斜肌过强,斜视的处理,斜视的处理,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目的:获得双眼单视 时机:儿童期斜视一经诊断明确应立即给予治疗(双眼视觉的发育和完成时期),斜视的处理,矫正屈光不正 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 对伴有远视的内斜视全部矫正 外斜视伴近视者全部矫正 散光者应全部矫正 进行弱视治疗,斜视的处理,调节性内斜视全部时间配戴全矫眼镜,以求最好的矫正视力,刺激融合反射,促进双眼视功能。 戴镜后剩余的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部分在治疗弱视

12、后视力达到双眼平衡时手术,斜视的处理,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双光镜或缩瞳剂。双焦点镜应用下加镜片的上缘水平平分瞳孔水平线。,治疗弱视 提高视力有利于刺激融合反射,促进双眼视觉功能的建立 有弱视应先治疗弱视,提高视力后再根据所有的斜视进行手术治疗,斜视的处理,斜视的处理,3非手术治疗 正位视训练目的:克服抑制,唤起复视,建立双眼视,通过练习控制眼位增加融合范围,增进双眼视觉功能。实体镜训练,同视机训练等。,斜视的处理,集合训练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集合训练,不能代替手术,对于有集合不足的患者可以试用。,斜视的处理,4. 手术 目的 为使患者恢复或重获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双眼视觉。 时机 斜视患

13、者经过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弱视已经痊愈,视力达到双眼近似平衡 在儿童期手术使获得双眼单视的机会增加 成年后进行手术仅能获得美容效果,斜视的处理,预后因素 发病年龄 斜视的类型 开始治疗的年龄 视力和有无弱视及弱视治疗的效果 手术时机 手术结果,眼 球 震 颤(nystagmus),是一种有节律的不自主的眼球摆动 分类 按眼震的节律分 急动型,有快慢相 钟摆型 按眼震的方向分:水平型,垂直型,斜向型,旋转型,混合型 按发生机理分 生理性 病理性:知觉缺陷型,运动缺陷型 隐性,临床表现,生理性眼震 向侧方极度注视时 视动性 不需处理 知觉缺陷型眼震 继发于视觉缺陷(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白化病等)

14、在视力丧失后不久个发生 眼震多呈水平摆动性,临床表现,运动缺陷型眼震眼部无异常改变(眼球运动中枢或控制径路缺陷) 出生后发病 水平性多见,可呈急动性 可有代偿头位 中间带位(静止位):眼震最轻或消失的位置 集合时可有眼震减轻,视力提高。 隐性眼震当遮盖一眼时出现,水平急动性,单眼视力下降。,治 疗,眼震不能治愈,可以通过光学方法提高视力 矫正屈光不正 提高视觉清晰度,减轻视力疲劳 对眼震的病人治疗弱视时慎行遮盖 单眼视力不代表病人的真正视力,治 疗,应用三棱镜 同向三棱镜的尖端朝向中间带位,可以矫正代偿头位。异向三棱镜尖端朝向内,诱发集合,减轻眼震 手术 矫正代偿头位,The end,练习题,共同性斜视临床分类?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