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4332758 上传时间:2018-09-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3课时)课件 (岳麓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本姓马, 小名三宝,云南人, 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者,明成祖即位后, 赐他姓郑,升为内宫 监太监,世称三宝太 监。,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1条件和目的,2意义(影响),郑和为什么能多次前往西洋?他去的目的又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技术上: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 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精神、组织才能; 明成祖的支持与励精图治。,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答:P81正一 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 加强与海

2、外的联系。,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明代罗盘,郑和航海图,百船竞发壮观景象,2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影响),答:P81正二2 + P83正一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 在此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贡献。,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占城,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蒙巴萨,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海,红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倭寇及其危害,2戚继光抗倭,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P83正二,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台州,登州,福建,广东,俞大猷,纪效新书,戚氏军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