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788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训练试卷卷面分值: 16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命题人:冯斌审核人:张英才一、现代文阅读(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 题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 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 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 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 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蜷曲如鸡毛状,在 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 “好

2、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 月, 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 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 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 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 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 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 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画 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

3、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 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 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 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 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要把毕生功力都画 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 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 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 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

4、议 的叫喊。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 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 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 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 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 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 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 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

5、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根枣树剌得眨眼的星星和 苍白的月亮了呢 ?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 凡、偏僻、普通到不值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 的真髓 ! ( 选自光明日报 ) 1正确理解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的含义。(1) “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粱是一幅马奈”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意思是。(3 分) (2) “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3 分)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 ( 事实上本文也写了很多 ),为什么第二段还要重点写公路两边的白杨呢? (4 分) 答:3“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

6、是如此丰满、充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说这些色彩“似乎未曾见过”?(6 分) 答:4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 分) 答: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 题(18 分)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 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 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 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 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 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 国赋大平, 民富而府库实。秦伐

7、韩,军于阏与 (阏 y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王召廉颇而 问曰:“可救不 ?”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 颇言。又召问赵奢, 奢对曰:“其道远险狭, 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 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 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 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 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 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 闻之,悉甲

8、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 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 “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 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 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 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 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 蔺相如同位。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用事者:主事的人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C秦军鼓噪勒兵鼓噪:击鼓呐喊D

9、赵奢既已遣秦间遣:派遣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3 分) ( ) 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军中侯有一 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BC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 肯交租的主事。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

10、力主救 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 终使秦军大败。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3 分)(2)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3 分)(3)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3 分)9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 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4 分)

11、答:(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4 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独立,。(李密陈情表)(2)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3),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分)1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分泌(m ) 粗糙(z o) 龟(j n) 裂绚(xu n)丽B.浸渍(z ) 悄(

12、qi o)然尽(j n)管氛(f n)围C.栖(q ) 息哽咽(y a) 奴婢(b ) 怯(qi a)懦D.慰藉(jia) 模(m ) 具盘桓(hu n) 笑靥(y 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 美术家和掐丝工人的合作, 使景泰蓝器物推陈出新, 博得多方面人士的爱好。 B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 “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C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 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D 地震,海啸,瘟疫,绝症, 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

13、亲 人毁灭。 1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B今年我厂彩电产量提高了两倍,而生产每台彩电的时间却缩短了一倍。 C 关于影片英雄的批评已很多,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 D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每年都向世界公布一个新的兴奋剂药物的名称。 1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以“人、车”为主语的单句,原意不得删改(4 分)桥的中间是车马道,两旁是人行道。桥面宽阔,便于人、车穿梭似的来往。人、车 15某个三位数是 9 的倍数,并且在 300 到 400 之间,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 字的和是 10, 那么这个三位数是387。 这个三位数 387 是怎样分析得

14、出的? 请用文字写出分析过程,尽量简洁。(5 分)答:四、选考题( 18 分)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题(18 分)中国历史上对外来文化吸收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东汉年间传入的佛 教,一次是明清之际传入的基督教。在同这两次异质文化的碰撞、冲突和交流 之中,中国文化发生了变迁。 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中国哲学 对域外的影响主要在亚洲地区。大航海时期后,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开始一 体化的过程。此间,明清间的文化交流一开始就呈现出双向性特点,“西学东 渐”和“中学西行”同时进行

15、。 1718 世纪中国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不仅直接影 响欧洲思想的演进,也为日后发展起来的西方汉学奠定了基础。 历史是思想的基础。通过对这种哲学交流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 启示。 第一:中国哲学的发展从来不是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交往中完成的。历史 告诉我们,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没有异质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和哲学决不 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中国文化和哲学之所以到今天还有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 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历史的过程赋予了它新的内容。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 外文化交流的历程,就把握不了中国思想的特点,不懂得佛教,就抓不住中古 时期中国思想的演变,不知道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学”,就无法理清近代 以来中

16、国哲学的头绪。 凡有生命力的文化都不是“独语”的文化,惟有“对话”,才能促进思 想交流,惟有宽容才会有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第二:会通是哲学交流的必然结果。西学和中学何为体?何为用 ?这个问 题争了一百多年也没弄清楚。80 年代“西学热”,有人说只有西方文化才是人 类的希望; 90 年代“国学热”,有人说下一个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三十年 河东,三十年河西,越吵越糊涂。 其实答案就在历史中,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新问题,佛教来自“西国”, 天文更是“大西”的利玛窦传来,实践证明这两次“西学”的传入在中国也是 经历了一系列冲突,但最后的结果是“西学”变了味,天竺国的佛教变成了禅 宗,罗马的基督教穿上了儒袍。反之,坚守夷夏之别,拒绝外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