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7671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作文素材(3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之、何、乎、若、所、也、于) 一、文言虚词课内语句练习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 答: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答: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答: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 答: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 答: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答: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答: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 答: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1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

2、行 ) 答: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 答:1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答: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答: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答:1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答: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答:1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 氓 ) 答:19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魏公子列传) 答:2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 答: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 答: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3、也。(师说 ) 答:23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 答:2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2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 答:26苟求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 答:2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 答:2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2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二、文言虚词语境趣味练习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僧欲 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应。久 之,此僧以箪食瓢饮之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 “此何难 之有? ”唐僧曰: “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 ”答:2请解

4、释下面加点的“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徐公 何能及君也 ” 本谬也,懂其理者,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 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何其大也!然 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如?答: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如此好乐?若恢恢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钝,所言多谬,王能谅之 乎?答: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

5、故乡。”奇哉! 若人之思, 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 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5请解释下面加点的“所”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以其 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 所以教人向上者也。答:6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也”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

6、 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 汝之言,金玉 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答:7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黄鸟 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昔。吾乡之美已闻 于四方。世人皆欲老于吾乡,此乃多人言于我也,非吾杜撰耳。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是,不亦乐乎?答:三、文言虚词综合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赵王 )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

7、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 张左右翼击之, 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乃敢奉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王许之 吾欲之南海,何如(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

8、的准确翻译。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选自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有删改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深可以隐其孰能讥之乎B.以为陂池夫

9、夷以近,则游者众C.取山之怪石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嚣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与兄义及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 ”崔不听。因聚众数千人,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崔、广等以为举事宜立主以一众心,咸谓嚣素有名,好经书,遂共推为上将军。嚣辞让不得已,曰:“诸父众贤不量小子。必能用嚣言者,乃敢从命。”众皆曰:“诺。 ”嚣既立,遣使聘请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望至,说嚣曰:“足下欲承天顺民,辅汉而起,今立者

10、乃在南阳,王莽尚据长安,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何以见信于众乎?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 ,求助人神者也。”嚣从其言,遂立庙邑东,祀高祖、太宗、世宗。嚣等皆称臣执事,史奉璧而告。(选自后汉书 隗嚣列传,有删改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何辜为天下笑者,何也B.因聚众数千人,攻平襄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求助人神者也安求其能千里也D.何以见信于众乎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特别注意句中虚词的准确翻译。译文:答案解析一、1代词,第一人称, “我” 。2代词,“此” 。3代词,“这” ,否定句中作前置的宾语。4助词,补

11、语的标志,可译为“得”。5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8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9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用作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 ,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11疑问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12语气助词,表示反问,可译为“呢”。13语气助词,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14介词,相当于“于” 。15助词,可作词尾,译为“, 的样子”“ , 地” 。16代词,“你” 。17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18形容词词尾,可

12、译为“, 的样子”。19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形容词前,同动词、形容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 的人”“所, 的事物”“所, 情况”等。20表示被动。21 “所”和“以”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表示原因。可翻译为“, 的原因”。22 “所”和“以” 连用, 构成复音虚词, 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靠他来”“ , 的凭借”。23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4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25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26介词 ,引出动作的时间、 处所、范围、 对象、方面、原因等 ,视情况可译为 “在” “在 , 方面”“向” “到” “自”

13、“从” “跟” “同” “对” “对于” “给” “由于”等。在本句中可译为“在, 中” 。27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28介词,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动词前有“见”与它相应。29 “于”和“是”构成复音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二、1动词,到,往;代词,他;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指示代词,这样,这些;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人称代词,我。2疑问代词,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疑问代词,什么;副词,多么;疑问代词,什么;疑问

14、代词,什么;与“如”构成复音虚词,怎么样。3助词,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介词,相当于“于”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呀”;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助词,词尾,不译;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4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这,如此;动词,像,如;代词,你;连词,表选择,或,或者;与“夫”构成复音虚词,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意思他转,相当于“要说那” “像那”。5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 的原因” ;表示被动;“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以”构成复音虚词,可译为“用来, ”“靠他来 , ”“, 的方法(

15、途径、手段 )” 。6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7助词,动词词头;介词,表示对象,对于;介词,到;介词,表示比较,比;介词,表示被动,被;介词,表示方位,在;介词,表示对象,对,向;同现代汉语的“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介词,在。三、1(1)BB 项均为转折连词。A 项副词,才 /副词,竟然。 C 项介词,把 /连词,因为。 D 项代词,他 /动词,往。 (2)秦国给赵王的宠臣郭开大笔金钱,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于是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参考译文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起用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 “ 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 )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始终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