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773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师用)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语文必修1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烛之武退秦师一、 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722) ,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 ,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 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 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二、正字音氾( )南佚()之狐夜缒()而出若不阙()秦逢( )孙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an2 yi4 zhui

2、4 que1 pang2 fu2 fu2 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2秦伯说“”通“” ,。3失其所与,不知“”通“” ,。4共其乏困“”通“”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 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 “ 供 ” ,供给)秦伯说( “说”同 “ 悦 ” )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 “ 智” ,明智)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以为(古义:把 , 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行李(古义为 “ 出使的人 ” ,今义为 “ 出门时所带包裹”

3、 )3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 “夫人”古义:,今义:。夫人(古义为 “ 那个人 ” ,今义为 “ 妻子 ” 的尊称)5亦去之。“去”古义:,今义:。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五、特殊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省略介词于2 (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3 (烛之武)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4 (烛之武)夜缒而出。省略宾语烛之武5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

4、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以其无礼于晋: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乱易整,不武:以其无礼于晋(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2而3 今急而求子:夜缒而出:若亡郑而有利于君: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表修饰)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3焉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朝济而夕设版

5、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 于之 ” ,在那里)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以其无礼于晋: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指使者)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5之公从之:许之:将焉取之:子犯请击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是寡人之过也:4 何厌之有: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

6、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何厌之有(提宾标志,不译)七、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 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 若不阙秦()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 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且贰于楚也()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 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 ,。8不仁,不知(智) ,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 ,。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 ,。1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13君亦无所害()

7、,。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 ,。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 削减)5、且贰于楚也(数次作动词,从属二主,有二心)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 撤兵)9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11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雄厚,变的弱小)13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15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5 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初有国策、 国事、事语、 短长、

8、长书、 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有三十三篇。约12 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一、通假字1. 秦王必说见臣“”通“”2. 日以尽矣“”通“”3.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4. 请辞决矣“”通“”5.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6.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7. 图穷而匕首见“”通“”8. 卒起不意“”通“”卒惶急无以击轲“”通“”9. 秦王还柱而走“”通“”1.说,通 “ 悦” ,yu ,高兴。2.以,通 “ 已” ,已经。3.反,通 “ 返” ,返回。4.决,通“诀” ,诀别。5.振,通“震” ,惧怕。6.奉,通 “ 捧” ,捧着。7.见,通 “ 现”

9、,出现。8.卒,通 “ 猝” ,仓促,突然。9.还,通 “ 环” ,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4、教乃今得闻教()5、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王还柱而走()6、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7、穷图穷匕首见()8、室拔剑,剑长,操其室()6 9、诏非有诏得不上()10、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1、亲:接近2、深:刻毒3、解:解除4、教:教诲、指教5、还:回来;通“环”,绕着6、振:通“震”,惧怕7、穷:尽8、室:指剑鞘9、诏:君王的命令10、被:受三、词类活用1. 进兵北略地() ,。2. 函封之() ,。3. 前

10、为谢曰() ,。4. 樊於期乃前曰() ,。5. 左右既前() ,。6. 其人居远() ,。7. 使使以闻大王() ,。8. 太子迟之() ,。9. 发尽上指冠() ,。10. 群臣怪之() ,。11. 箕踞以骂曰() ,。12. 秦兵旦暮渡易水() ,。13. 乃欲以生劫之() ,。1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5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6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 动词使动用法,使 , 听到8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迟9 名词作状语,向上竖起10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怪7 11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 名

11、词作状语,马上13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 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2.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3.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5.持千金之币物币,古义:,今义:。6. 秦王方还柱走走,古义:,今义:。7.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今义:。8. 左右乃曰左右,古义:,今义:。9.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10.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 di3 ) :,今义 (ti2):。11. 断其左股股,古义:,今义:。1.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12、。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古义:礼物今义:钱币。6.古义:跑今义:步行。7.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8.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9.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0.古义:投击。今义:拿着。11.古义:大腿。今义:量词。8 五、常见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二)省略句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取之 ( 以 ) 百金 (

13、 省略介词“以” ) 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待吾客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谓语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词宾语 ) 嘉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省略介词宾语 ) 乃 ( 穿 ) 朝服,设九宾 ( 省略谓语 ) 见燕使者 ( 于 ) 咸阳宫 ( 省略介词 ) 使 ( 之 ) 毕使于前 ( 省略兼语 )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词 ) 献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词 ) 比 ( 于 ) 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 而 (

14、 按 ) 秦法, ( 根据文意省略 ) 皆陈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词 ) (三)被动句1.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四)倒装句2. 嘉为先言于秦王 ( 介宾短语后置,于秦王言 ) 3. 燕王拜送于庭 ( 介宾短语后置,于庭拜送 ) 4. 使毕使于前 ( 介宾短语后置,于前毕使 ) 5.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定语后置,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7. 秦王购之 (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 ) (五)固定结构1.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 的办法2.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 的办

15、法3.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 , 的人( 东西 ) 。 “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 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 , 呢。6.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 , 吗。9 7.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8. 事所以不成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9. 以故荆轲逐秦王“以故”,因此。六、一词多义(一)发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发尽上指冠1、打开2、出发3、头发(二)顾1、顾计不知所出耳2、荆轲顾笑武阳1、只是,不过2、回头(三)为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为之奈何3、乃为装遣荆轲4、乃令秦武阳为副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1、被2、对付,处理3、准备4、做为5、因为6、发出 (四)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5、荆轲逐秦王,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