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466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浏教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一、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获得什么, 打好运动基础 养成体育习惯 形成健康意识 发展身心健康,1、打好运动基础,增强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获得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2、养成体育习惯,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养成体育习惯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及掌握的程度更重要。 形成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3.形成健康意识,获得对健康的理解。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发展身心健康,健美体格,强健体能。 意志坚强,乐观开朗。 善于合作,乐于助人。,二、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需要深入推进课

2、程改革,新体育课程正是考虑到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20多年下降的这一现实而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1、正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统计显示: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7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2000年的调查表明:与199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均呈全面下降趋势。其中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 制止并扭转这种趋势,正是这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之一。,2、认清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有观点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继续

3、下降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造成的,提出要重新解读课程标准。 上述这种看法不能成立。学生体质下降是1985年以来长期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营养过剩或不足、睡眠时间不够、身体活动时间减少等等。,有观点认为: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就是要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吗?那为什么现在还在继续下滑呢?这不是意味着课程改革不成功吗? 更不能简单地这样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年只有38个县级实验区进入实验,到2004年秋季学期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小学和初中、四个省高中的起始年级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怎么能拿2004或2005年全国的监测数据来批评和否定课程改

4、革呢?,以较早进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的广东省为例:,200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与2000年的监测数据相比,广东省7-22岁城乡男女青少年在身高、体重、身体发育的匀称度和充实度有所改善;虽然体能素质指标的总体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但718岁城市男女生50米跑、718岁乡村男女生立定跳远、712岁乡村男生斜身引体、712岁城市女生的50米8往返跑和718岁汉族乡村男女生的肺活量水平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而在广东省2000年的测试结果中,除肺活量一项外,所有各项体质健康水平指标均为1979年以来的最低点。,当然,要根据这些微小的变化来证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促进学生健康的作用,也同样为

5、时过早。但从目前全国和各地已经进行的许多独立的调查都充分表明:绝大多数师生对体育课程改革是持充分的肯定态度的。,调研结果,例如,有研究对深圳、郑州、许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 30%和62.9%的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稍有提高或明显提高; 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活动量与课改前相比稍有增大和明显增大分别占84.3%,认为活动量明显变小和稍有变小只占15.7%; 41.5%和57.1%体育教师说体育课中学生活动时间在25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 认为课改后学生课中活动量稍有增大和明显增大的老师分别占了41.4%和42.9%; 认为课改后学生技术技能情况稍有提高和明显提

6、高的老师分别占32.9%和35.7%,远远高于认为明显下降和稍有下降的7.1%和14.3%; 有52.8%和32.9%的老师认为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比过去稍有增多或明显增多。,三、增进学生的健康是新体育课程的起始点和落脚点,起始点:新体育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 落脚点:新体育课程期望的结果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1指导思想由“增强学生体质”向“健康第一”转变。,思考一:消除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误解,误解之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而不应该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

7、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更为密切,因此,更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增进学生的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误解之二:体育课程不应该强调“健康第一”, 有观点提出体育课程不应该强调“健康第一”,认为体育课应该以运动技术的传授为主要目的,体质健康、体育风尚、团队精神,都是运动技能技术传授的副产物。, 有观点进一步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问题不能由体育课程来承担,不能把“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因为“试图靠

8、每周两节各4045分钟的体育课堂教学来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决不能因此而放弃体育课程对增进学生健康应该承担的责任。,误解之三: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淡化运动技能。,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动技能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本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

9、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课程标准解读强调:“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实际上,课程标准中对“对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要求和内容标准。,误解之四: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淡化竞技运动。,在课程标准的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田径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等六个运动系列中至少有四个系列运动项目是竞技运动项目。,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我们反对的是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而不是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技能仍然

10、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和手段。竞赛仍然被用作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这些项目被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竞技,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考二:从多维角度理解体育活动与健康,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多维进行判断。 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 体育活动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毛泽东对体育的认识,体育对于个体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对于国家则能造就不计其数的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国民。,知识、技能、情感的目标同等重要。,Rink (2006)指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作准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

11、目标,学生可能是技能型的和知识型的学生,他们可能选择不参与身体活动”。1 1 Rink,J.E.,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g for Learning (Fifth Edition),the McGraw-Hill Company Higher Education, 2006, p6-7,2课程理念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手段论与目的论。 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是为了教育。 既要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技术性、生物性,也要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3. 课程目标由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增强运动能力、培养锻炼意识和习

12、惯以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转变。,目标多元化:体现体育的育人功能。 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高目标。,4. 课程内容由单一的竞技运动内容向多样化内容转变;由成人化内容向学生化内容转变;由内容的训练化向内容的生活化转变。,(1)充分依据学习目标 选择有价值的运动技能。 设计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运动技能教学。,(2)内容的选择强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运动技能的生理适应程度和兴趣爱好具有明显的差异。 选择的运动技能越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高,运动技能也会掌握得越好,身心就自然会健康。,(3

13、)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内容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越高,也会学得越好。 内容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课外参与运动主动性越高,也就容易形成运动习惯。,5. 教学方式由单纯地围绕技术进行教学向围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教学转变。,(1)面向全体学生 教全体学生学习运动技能主要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行体育锻炼。 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考虑,运动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通过运动技能积极参与运动。,(2)服务学生健康 必须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完全照搬竞技运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学生的健

14、康弊大于利。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和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 必须改变仅仅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观念,防止技术越教越细、内容越教越多。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 评价方法由单纯地围绕体能和技术向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单一向评价内容多元转变。包括: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 评价方式单一向评价方式多样转变。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7. 课程结构由单纯的“体育”向体育

15、与健康教育的融合转变。,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仅仅靠“体育”是远远不够的。 专门的健康教育课时保证了健康教育的真正落实。,三、树立大体育课程观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 树立大体育课程观,即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课外和校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为了课外运动。 Rink,J.E(2006) 指出:无论你在开展什么教学,坚持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过渡到校外。如果你在进行网球教学,那么学生需要知道在哪里他们能打网球及如何开展与网球有关的活动。, 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体质健康标准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是由教育部颁布的文件,且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相互替代,只能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不能将体育课上成 “达标课”,不能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能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