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242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rxism 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 什么是 Marxism ? Marxism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Marxism 是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主要包括Marxism , Marxism 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 Marxism 产生和发展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Marxism 产生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阶反对资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提出强烈需求(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

2、定律,生物进化论)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创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3 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标志着 Marxism 哲学诞生; 1848共产党宣言标志着Marxism 诞生。4 Marxism 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Marxism 表现出强大生命力根源就在于其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和阶级性是Marxism 根本特征Marxism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arxism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3、一切理论和奋斗应致力于东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Marxism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Marxism 最崇高的社会了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2 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对立性表现在: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科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某一部分特殊规律两者统一表现在: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3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4、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的唯一依据,是生活中普遍存在不能回避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和这是第二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 第一问题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是具有直观性、简单化倾向,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测】 : 泰勒斯(谁是万物的本源) ; 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 (

5、气)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用近代物理学对物质的理解作为唯物主义的基础,造成学说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最终导致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培根(一切只是都来源于感觉经验);霍布斯;洛克;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C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A 客观唯心主义: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 ;朱熹(理在事先)B 主观唯心主义: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第二问题的回答

6、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是可知论,只有少数不可知论,如休谟、康德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5 世界存在方式问题形成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赫拉戈利特是古代辩证法奠基人;黑格尔辩证法: )与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存在作用)。赫拉格利特是古代辩证法的奠基人;柏拉图式古希腊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第一章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无

7、只是不依赖人的感觉有伟人的感觉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世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主观映象。社会实践在意识产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1. 指明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能,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从与一时的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规定物质,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观点的根本特点。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2. 指明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界限。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界限。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

8、一。运动观: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运动和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稳定的,暂时的, 物质运动过程中包含某种相对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明显位移和事务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未发生质变)。时空观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展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空

9、与物质密不可分: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实践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 “纯粹”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客观实在性绝对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便现在:1.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实践活动要以自然界为基础2. 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是物质性活动3.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是Marxis

10、m 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时间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的诸要素是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和条件制约。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实践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它实践形式起主导作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时间集中体现了人

11、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 形成了社会生活基本领域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和根源,是人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联系是

12、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方法论: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普遍联系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新生事物之所以新是有了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功能;旧事物要素功能已经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变化,必然走向灭亡 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合理因素,并添加了就是无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新事物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在

13、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要求得到人民拥护的,必然战胜旧事物二.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实质与核心,原因在于: 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事物为何会发展 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范畴的钥匙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矛盾统一体的发展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同一性规定者事

14、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事物有规律的相对立面转化矛盾斗争性: 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作用:促进双方力量变化,造成双方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接,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运用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原理指导实践,必须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15、,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关系: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个性不可分离。矛盾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矛盾性质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量变与质变:量变与质变两

16、种状态和形式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事物的限度、幅度、范围。在认识处理问题是要掌握适度原则。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肯定和否定肯定因素: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中,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