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4419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相对于希腊史, 阎宗临对罗马史研究的贡献更为突出。他曾说:“我是爱读罗马史的, 为此我曾到过罗马七次。”阎宗临首先关注的是罗马何以从一个台伯河畔的小城邦发展成为庞大帝国。他通过分析罗马帝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精神,解析了罗马成功的原因。“倘使我们分析罗马胜利的因素, 我们首先发现是地理环境的赐予。既便吸收古代的文化,又易控制地中海。”意大利半岛所处的位置“既便于吸收,又便于传播,形成欧洲文化的策源地。”“罗马的文化是意志的, 一方面讲求实用 ,别一方面发明组织。而两者的目的 , 在树立人与人的关系 , 建立强大的国家。”“无论是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还是对外发动侵略, 都

2、是以国家为唯一的归宿。” “做一个好公民与好士兵, 是罗马人最高的理想。罗马思想的中心就是国家”。阎氏认为,讲求实用和国家至上、依法治国的文化精神促成了罗马帝国的形成:“国家是罗马人唯一的思想”,“人民以国家的福利为归依,这是罗马独特的精神”,“罗马的伟大,不在他的武力,而在他的法律”。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是,关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无论吉本或者蒙森,还是其他西方学者都只强调帝国统治集团的无能,基督教的影响,却低估了奴隶起义和蛮族入侵的重要作用,也忽视了匈奴西迁的重大事实。有鉴于此,阎宗临利用中国古籍中所见资料,撰成匈奴西迁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一文,认为 “汉朝防御匈奴的措施,

3、影响至深, 不能再被忽视” ,着重强调了匈奴西迁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影响,指出:“汉室与匈奴的长期斗争,使汉室执行“断匈奴右臂”的策略, 匈奴中不愿放弃游牧生活者便向西迁移引起中亚的变化。更由中亚向西发展,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加速奴隶制度的崩溃,这是应该特别重视的。”在论文中,阎宗临还对匈奴西迁的具体路线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证。阎氏这篇文章较之齐思和先生在文革后撰写的那篇相关文章,不仅在写作年代上要早于后者,就是在观点上也各有所长。李维是罗马最富盛名的史学家之一。在战乱时期,阎宗临就注意到了李维的史学贡献。1944 年, 在未发表的罗马史中,阎氏就多次引用李维的著述并作了片断评论,认为他是“高傲的罗

4、马史学家”,其罗马建城以来史第一卷对研究王政时代历史有重要价值,“叙述较为完全,然以其生于奥古斯脱时代,许多地方有过度的夸张”。此后他又发表李维(Titus-Livius)史学研究一文,根据近20 种外文资料对这位西方古典史学家的史学思想和贡献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论文共分六部分:时代特征;李维的史学思想;李维著述的目的;李维自成一家之言;李维写作史著的特点;李维的史学成就。 阎氏把李维的史学著述置于罗马帝国初期这一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指出:“我们不能以现代史学观念,批评李维的著述,须要了解他的时代与环境,始能明白他的价值。罗马精神寄托在政治上,李维利用传述,表彰过去的史事,将历史变成一种教育

5、的工具,深合时代的要求”,“而罗马史也从此有了定形”。阎氏在论文中不止一次地与其他学者论辩,他说:“现在研究李维者,只看他的史著是一种史料,那完全错误的,李维有他的历史观念,并非没有尽史家的职责”。对此,阎氏做了深刻的分析,指出“李维的历史观念,便在适用。他的罗马史缺点很多,没有严密的方法,常时夹着情感的冲动,可是他能握住史实的重心,用心理分析。使过去的史事,再现出来。他在叙言中说,倘使历史知识是有用的,便在静观过去壮丽的遗址,或者为自己,或者为国家,使众人有所法。”阎氏还把李维和其他罗马史学家进行了比较,指出他的研究超越前辈之处: “老加图著述源一书,教其明白罗马的伟大,萨鲁斯特的著述, 在

6、反抗贵族, 赞扬平民; 凯撒的 高卢战记 ,那是一种自我的赞扬,而李维在使罗马整个复活,使每个罗马人得到一种政治教育,这与奥古斯都的政治理想非常契合的”。这种高水平的专论西方史学史的学术论文在当时国内史学界是很少见的。2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三四十年代, 国内影响较大的罗马史著作主要是张乃燕的罗马史和王文彝的罗马兴亡史。前者是曾任中央大学校长的张乃燕博士(理学)所著,分十章,以编年体叙述了古罗马从“罗马王国”(王政时代)、“罗马民国”(即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后者分传说、共和、帝国三个时期叙述了罗马的历史,并介绍了罗马政制、思想和法律对后世的影响。从行文和体例来看,两书均带有明显的编译性

7、质。阎宗临在四十年代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中于广西蒙山撰写了罗马史。较之上述著作,阎氏罗马史有其显著特点。一是在体例上有独到之处。全书分十九章:第一章罗马史的特点第二章意大利的地理与罗马史的关系第三章罗马史的开始第四章王政时代第五章罗马初史与外族关系第六章罗马古代的宗教第七章罗马的军队第八章两种动向第九章布尼战争第十章东方侵略与精神转变第十一章克拉古兄弟改革第十二章马留与苏拉第十三章贵族与恺撒第十四章安东与屋大维第十五章奥古斯脱时代第十六章帝国的功绩第十七章基督教的创立第十八章后期罗马帝国第十九章结论。无论是张乃燕还是王文彝的罗马史,均以政体的演变为其编写线索。 而阎氏罗马史 则摈弃这种流行的体例

8、,以专题结合编年的形式论述罗马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古罗马的历史进程,又可在微观上认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在罗马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其次,行文简洁、信息量大、覆盖面极广。这部罗马史文风凝练明快,言简意赅,论述精辟透彻,含金量极高,虽仅约5 万字,但却论及罗马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既有宏观的综合比较,又有微观的具体分析。第三,史料丰富。张著罗马史所参考的著作主要是贝尔罕的罗马史大纲、波次福特的罗马史、约翰斯顿的罗马人之私人生活、迈尔士的世界史、阿希来的欧洲古代文化史以及伍光建的西史纪要。王著罗马兴亡史参考的主要是吉本、蒙森、罗斯托夫采夫的著作。而阎氏罗马史除在行文中

9、大量引用李维、塔西佗、普鲁塔克、萨鲁斯特、 波利比阿等古典作家著作外,还参考了从19世纪 30 年代到 1934 年出版的近20 种西方学者的罗马史专著,其中既有英文著作,也有法文著作,如罗斯托夫采夫的古代世界罗马史、蒙森的罗马史、皮卡雷斯特的 罗马史论文集 (法文) 和罗马征服(法文) 、霍姆的 意大利起源与罗马帝国(法文) 、查科特的罗马世界(法文)、卡犹的罗马帝国编年史、戈利埃的罗马的起源、蒙田的罗马帝国兴亡史(法文,1934 年出版)。这在兵荒马乱的四十年代是非常难得的,使其在史料上远远超出了同类著作,增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第四,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年轻时,阎宗临就爱好文学写作

10、,曾出版过小说,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加之他对古罗马史料、史实的谙熟。因此,他的罗马史文笔优美,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常给读者深刻印象。如描写恺撒“意志很坚强,判断很敏捷,精于组织,有时不择手段,从不肯徘徊与犹疑”;安东尼“是一个勇敢而粗野的武人, 善用手腕, 随便, 落落不羁” ,而屋大维 “长得很低,多病又胆怯,怕雷声与夜间的树影。外形虽如此,而内心却有勇气,很冷静,贪荣誉,竟至讲目的而不择手段。”第五,阎氏罗马史注意到了其他同类著作所未予关注的问题,基本上站到了国内罗马史学术前沿。如罗马军队对传播罗马文化的作用,阎宗临指出:“罗马军队与罗马文化的传播,关系甚为重要。他们驻扎一地,为

11、时甚久,如驻苏格兰的罗马军队,常在两世纪以上。 退位军人, 不肯他移, 与士兵驻扎在一起,协助军队,教化土人。而罗马的风俗,法律、建筑等都传播开了。”再如关于罗马初期的居民成分,阎宗临利用熟谙拉丁语的优势,从语言学的层面进行考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关于苏拉的历史地位,阎宗临认为他推动了罗马从共和向帝制过渡的历史进程,指出:“这是新时代的人物,启恺撒与奥古斯脱的先声。” 这种观点直到最近才被重新提出。拉丁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往往被忽视,阎氏罗马史的第五章专门论述了罗马初史时期拉丁族与萨宾人、萨莫奈人和希腊人的关系,他指出:“罗马初史至为复杂,须从与其他民族关系上研究,始可有较正确的概念。”第六

12、,与其他国内罗马史研究者不同,阎宗临对罗马历史的解释是文化的方法,也是多元的方法,即从历史、地理、人种、社会、文化、宗教诸因素上综合分析,以阐明罗马历史的发展演变。 罗马史就列专门章节论述宗教对罗马历史的影响 (第六章罗马古代的宗教和第十七章基督教的创立)、 意大利地理环境与罗马历史的关系(第二章)、罗马征服后的精神转变(第十章)。在行文中,阎宗临也多次强调罗马文化精神对罗马历史发展的作用。“精神”和“文化” 是阎氏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概念。正因阎氏罗马史具有上述特点,所以,至今读来仍使人感觉到其特色和新意,学术价值自不待言。3 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四阎宗临生于清末民初之际,青年时代得进大学

13、深造,受学于前辈大师,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继之赴欧洲留学12 年,所以其国学基础坚实且精通西学。其学问贯通,不守一隅,有良好的史学、文献学以及西方现代学术理论的素养。阎宗临的学术事业及成就基本是在三十年代打下基础。四十年代的战乱迁徙,无疑影响到他的学术的正常发展,但多年积累的自然成熟,仍使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述不断产生。共和国成立后,阎宗临的学术成果较之此前似乎“稍逊风骚”。他虽然竭尽心力,老而弥笃,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阎宗临对取得的成就并不满意。他曾对幼子阎守诚讲:“我在学术上没有什么成就,在这里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受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较深

14、的阎宗临不能充分运用他擅长的文化史观和多元比较法从事学术研究而外,也与研究资料的匮乏直接相关。阎宗临虽精通法文、拉丁文、英文和德文,有很好的研究世界古代史的语言优势。但是,五、六十年代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界以俄为师,对西方国家的学术动态及西文的历史资料了解、引进很少,特别是阎氏任职单位地处山西,能见到的外文资料更少,语言优势毫无用武之地。五十年代末他曾对山西大学一位中年教师说:“连圣经都见不到,不能读,还学什么中世纪史!?”表达了他对资料匮乏、禁区重重的不满。由于上述两个原因,除了撰著大学世界古代史课程讲义,以及利用中国古籍对西亚和中亚古国的研究外,阎宗临在五十年代后没有能够对世界古代史作更深入研

15、究,转而从中国古代史籍中研究中外关系。阎宗临学术研究取向的无奈转变,对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发展来讲,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4 回复: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侨界文化名人:阎宗临 2004-04-08 山西侨联阎宗临 , 归侨,山西五台县中座村人。1904 年 6 月 18 日出生。 7 岁时入村小学,读论语、孟子。1924 年毕业于崞县中学,受到乔松岩老师的鼓励和资助,独立到北平求学。在兼任国风报副刊校对时,认识山西盂县人高长虹。高是青年文学社团“狂飚社”负责人,与鲁迅有密切交往。阎宗临于是认识了鲁迅, 常到鲁迅家中, 探讨问题, 交流心得, 聆听鲁迅教诲。 有一次,阎宗临就青年读书问题请教鲁迅,鲁迅

16、说:“我读中国书时,总觉得沉静下去,与实际人生离开;读外国书 (除了印度) 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这番话,对于阎宗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他走出国门去读外国书。1925年 12 月,阎宗临得到了山西同乡景梅久的帮助,赴法国勤工俭学。为了生存和求学,他推过土车,做过油漆工, 在实验室做过勤杂工和实验助理员。1929年进入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攻读欧洲古代、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193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中国文化讲师。1936 年,阎宗临获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杜赫德及其著作研究深得导师和学友赞赏。“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已在欧洲居住12 年之久的阎宗临,毅然放弃心爱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携带新婚妻子梁佩云,回国参加抗战。回国后,阎宗临应邀担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1937 年 11 月 8 日,太原陷落,大专院校停办。1938 年春,阎宗临携夫人逃至汉口。在军委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