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团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5688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团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团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团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团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传统文化团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团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团课(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在我心,11级英护班 主讲人:李慧2012.4.27,一、 奏团歌 二、 传统教育(儒家思想)朗诵 弟子规 表演者:王阿妮、翁梅芳 三、传统音乐音乐赏析 演唱但愿人长久 表演者:廖秋菊等人 四、传统服饰Show Time 表演者:陈晓彬等人 五、 传统医学 六、畅所欲言 七、评委点评,团课流程,一、奏团歌,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二、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儒家思想的交融,1

2、、有教无类,诲人不倦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3、学思并重,传习结合,1、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明确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思想。他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被贵族所垄断。这一教育思想地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地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

3、多发明创造。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拘,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都能学习各有成就。,3、学思并重,传习结合,所谓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

4、,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中庸把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要求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弟子规 表演者:王阿妮 翁梅芳,弟子规,【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5、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6、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亲爱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

7、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三、传统音乐,1、器乐音乐,中国的器乐音乐可以划分成两个类别:独奏和合奏。独奏音乐中再次划分成弓弦、弹拨、吹管、打击等类别。 同样,合奏类音乐也可进一步划分成弦索乐、丝竹乐、吹管乐、鼓吹乐和吹打乐。这五种合奏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髓。,2、戏曲音乐,中国有三百多种

8、地方戏曲剧种。这些剧种根据音乐的不同可划分成四个类别: (1)皮黄腔(京剧); (2)梆子腔: (3)昆腔; (4)高腔,(1)皮黄戏(京剧),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胡琴(京胡)、和锣鼓、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

9、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脸:勇猛 红脸:忠义 黑脸:刚直不 阿,多为谏臣 白脸:奸诈 青脸:多为妖、怪,3、民歌民歌是各类民间音乐的基础。在中国,由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歌。一般来说,中国民歌可以划分成三大类别:(1)山歌;(2)

10、小调;(3)劳动歌曲。 4、民间舞蹈音乐中国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中最流行的有(1)秧歌;(2)腰鼓;(3)跑旱船;(4)花灯;(5)采茶;等等。,但愿人长久 表演者:廖秋菊等人,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

11、共婵娟,四、传统服饰,古代服饰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古代女子的服饰,妇女服装,王后及贵妇的礼服多为深衣型,如礼记上列举先秦的揄狄、阙翟、鞠衣、展衣、素纱都属深衣类。揄狄、阙翟为祭

12、礼服,上绘(绣或织)五色翟(锦鸡)形图画。鞠衣色黄,为告桑(祈祷先王保佑采桑养蚕顺利的仪式)之服;展衣白色,为宾礼服;素纱是穿在里面的衬服。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属深衣型,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楚木俑妇人也服深衣。,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贵妇衣,深衣型,表演者:陈晓彬等人,Show Time,五、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医学体系。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各民族医学的统称,主要包括汉族医学、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等民族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由于汉族人口最多,文字产生最早,历史文化较长,因此,汉族医学在中

13、国以致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传统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伤寒论 难经 金匮要略 医宗金鉴,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正确记载并论述了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血有清浊之分,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流贯全身,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心脏的搏动情况可以从“寸口脉”和“虚里”等处测候出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血液循环理论,正确地揭示了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它比13世纪西方人所知道的血液小循环,16、17世纪西欧医学科学家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要早近2000年。,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黄帝内经我国三大奇书”之一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

14、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六、畅所欲言,七、评委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