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脊髓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25039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解脊髓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解脊髓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解脊髓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解脊髓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解脊髓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解脊髓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解脊髓ppt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要求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特点,熟悉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2.掌握脊髓灰质的分部,主要核团的位置及功能性质;了解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 3.掌握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和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的起止、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上、下行纤维束和固有束的起止、位置及功能。 4.了解脊髓的功能及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端脑间脑脑 小脑 延髓脑干 脑桥中脑脊髓,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一、位置和外形(一) 脊髓的位置,第一节 脊 髓spinal cord,椎管内,外包被膜和脑脊液。,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延髓,下端为脊

2、髓圆锥,连于终丝(软脊膜形成)。,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 腰椎体下缘,新生儿的可达第3腰椎下缘。终丝在 水平为硬脊膜包裹,并共同止于尾骨的背面。,2.六条沟裂,(二)脊髓的外形,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连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 (连脊神经后根),1.两个膨大 颈膨大(4节段)腰骶膨大(节段)。,脊髓节段 每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接的部分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3.脊髓节段,31脊髓节段,颈髓8 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与 椎骨序数,T6 T4,C3 C3,C7 C6,T10 T7,【脊髓节段】,的 对应关系,连接腰、骶、尾髓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在椎管内围绕终

3、丝下行,形成马尾。,5.马尾 cauda equina,临床上常在第、或第、腰椎棘突之间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不会损伤脊髓。,临床腰椎穿刺部位: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不会损伤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其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扩大称为终池,内含脑脊液。 灰 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的灰质,由神经元 胞体及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每侧分前角、中间带和后角。 白 质:灰质的外周是白质,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每侧分前束、外侧束和后束。 白质前连合、灰质连合与网状结构,二、脊髓内部结构,1.灰质,2.白质,3.网状结构,灰质板层及其对应的神经核

4、团,13条纤维束的位置、性质、纤维联系,反射,传导,深反射,中央管 白质前连合 灰质连合,中间带,后角,前角,分部,侧角,(T1-L3),脊髓灰质和白质,前索,侧索,后索,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神经胶质和血管等的复合体,颜色灰暗。,(一)灰质Gray matter,后角(感觉):边缘核、胶状质、固有核 胸核(clarke核)、中间内侧核 灰质 中间带 中间外侧核(T1-L3 交感) 骶副交感核(S2-S4 副交感) 前角(躯体运动):、运动神经元,(一)灰质gray matter,exed(50年代)分层模式已被广泛用作脊髓灰质的构筑描述:,胶状质(L) 后角固有核 ( L,) 中间外侧核(L)

5、 前角运动神经元( L,),层 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层内含有后角边缘核。 层 为胶状质,含密集的小型神经元,分析加工、传 入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起重要作用。 、层 接受大量的传入纤维,含后角固有核。(1) substantia gelatinosa (L) (2) nuclei proprius (L),层 占据后角基底部。颈、腰骶膨大处发达。,层 位于后角颈部,除胸髓以外,都可分内、外两部分。外侧部占1/3,参与形成网状结构。内侧部占2/3,与后索分界明显。,层 组成脊髓后角头部,其顶端接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尾端。,层 与调节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层 面积最大,占据中间带。在颈、腰骶膨大处

6、还伸入前角。此层内有一些易于分辨的核团:1.中间外侧核:在13脊髓节段形成侧角,为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2.中间内侧核:,位于层外侧,占脊髓全长,接受后根内脏传入纤维。,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Visceral motor neurons visceral efferent f.anterior horn anterior root,3.胸核(背核或larke核):仅见脊髓节段。分界明显,靠后角基部内侧,传出纤维止于小脑。 4.骶副交感核 :仅见于脊髓节段层外侧部(近后角基部),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层 此层的细胞为中间神经元。,层 一些排列复杂

7、的核柱,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前角最腹侧。颈、腰骶膨大处的层分为内、外两群:内群(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部的固有肌(同其它脊髓节段层);外群(前角外侧核)由若干亚群组成,支配四肢肌,其内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跨关节的肌梭外骨骼肌,运动神经元支配肌梭内骨骼肌。,层 中央管周围,某些后根纤维止于此。,Anterior horn,(1) -motor neuron extrafusal m.f. (2) -motor neuron intrafusal m.f. (3)Renshaw cell local circuit neurons,Motor neuron,muscle fibres,Mu

8、scle,branches of an axon,Showing 2 motor units,前角外侧核,前角内侧核,Rexed 对猫实验观察(1952): 脊髓灰质分为 10个板层。无 论是后根传入 的感觉纤维还 是下行的运动 纤维,都较集 中终止于某一 或几层内而不是个核团。人类得到证实并应用于临床。,四肢肌,躯干肌,细胞, 细胞,梭外肌,梭内肌,脊髓灰质,边缘层(海绵带),背核( 胸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骶副交感核,核团,细胞构筑分层,(Rexed 板层学说),细胞大小、形态、分布的疏密度等。,中间内侧核,(二) 白质 White matter (主要由上、下行的神经纤维

9、组成),三索 前索、后索、外侧索 三类纤维 联络脑和脊髓的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脊髓的白质前连合,1.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顶盖脊髓束,2.下行纤维束,功能:联系脊髓不同节段,脊髓借固有束可完成节段内或节段间的反射。,3.固有束:,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是后根内侧部纤维在后索的直接延续。,功能: 向脑传导本体感觉来自肌、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及振动觉和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纤维排列:内外: 骶、腰、胸、颈,脊髓小脑后束和脊髓小脑前束:位于

10、外侧索的边缘。,L以上同侧背核脊髓小脑后束小脑下脚小脑 腰骶膨大节段的两侧中间内侧核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上脚小脑,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及关节的反射性本体感觉。,脊髓丘脑侧束:,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 功能: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纤维定位: 前外侧背内侧:骶、腰、胸、颈。,(3)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 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后角固有核(主要对侧、少量同侧)白质前连合交叉(同侧不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 功能:传导粗略触觉和压觉。 纤维排列: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当。,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前内侧。,脊髓丘脑束传导,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粗触

11、、压觉信息。,一侧脊髓丘脑束纤维损伤,对侧损伤平面节段以下区域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上行到脑干后则合并成一束,称为 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系。,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脑干延脑处交叉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3.下行纤维束,对侧: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皮质脊髓前束,功能: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侧束: 下降至延髓锥体交叉处左、右交叉,纤维行于脊髓全长,在外侧索后部、脊髓小脑后束内侧。 纤维排列:外内:骶、腰、胸、颈,Lat. corticospinal tract,Ant. corticospinal tract,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位于脊髓前索的前正中裂两旁,一般

12、只下降至胸部,大多经白质前连合交叉,止于对侧的前角运动细胞(也有一部分止于同侧前角运动细胞),主要是支配躯干肌的细胞。,皮质脊髓束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的控制,其中主要的是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多是间接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接受对侧大脑半球的纤维,但也接受来自同侧的少量纤维。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的皮质脊髓束及其它下行控制前角运动细胞的神经元。损伤时,引起损伤平面水平以下有关骨骼肌的硬瘫(肌萎缩不明显、肌紧张和腱反射亢进)。 下运动神经元 即前角运动

13、神经元,其纤维与肌肉形成运动终板。损伤时,引起支配骨骼肌的软瘫(明显肌萎缩、肌张力低下和腱反射消退)。,皮质脊髓侧束腹侧、人类此束较小,仅达脊髓上部。 中脑红核交叉脊髓外侧索后角中继后至前角运动神经元。 功能:调节(兴奋)屈肌的活动和肌张力。与皮质脊髓束共同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和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3)其他下行纤维束,起于同侧延髓前庭神经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层,部分层。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伸肌,调节身体平衡。,分别起自前庭神经核和上丘,参与头颈部肌运动和眼外肌运动的调节。,起于脑干网状结构,纤维大部来自同侧,下行于前索和外侧索,

14、纤维行走弥散,止于和层,主要参与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运动的调节。,薄束 楔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固有束,脊髓白质,脊髓丘脑束,1.传导功能 感觉 脊髓 脑 脑 脊髓 躯干四肢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2.反射功能 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感觉神 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中间神经元,骨骼肌,传出神 经纤维,脊髓,三、脊髓的功能,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脑,但在正常情况下,其反射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的固有装置,即脊髓灰质、固有束和前、后根。最简单的反射弧只包括一个

15、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大多数反射弧是有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一)脊髓反射,脊髓反射可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内脏反射:竖毛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1. Somatic reflex,(1) Stretch reflex tendon ref. ( knee jerk ref.),牵张反射 最常见的骨骼肌反射,两个神经元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感受器(肌梭、腱器官)感觉纤维-运动神经元效应器(骨骼肌)。,(2) Flex reflex,屈曲反射 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至少有三个神经元参加。,脊髓损伤多见于脊髓截瘫和脊髓休克。 脊髓病变常见的有脊髓空洞症、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四、脊髓损伤,Brown-Sequard syndrome,布朗-色夸综合征,脊髓半横断,脊髓空洞症,脊髓灰质炎,思考题,1.试述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 2.脊髓灰质分哪几分部,主要有哪些核团? 3.试述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的形成、有无交叉及其 交叉部位、止点和功能? 4.试述皮质脊髓束的起点、交叉部位、止点和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