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诗人·领袖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213927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诵读欣赏:诗人·领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欣赏:诗人·领袖(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人 领袖,诗人 领袖,学习目标,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 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作者简介,任先青 : 1943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莱州。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副主席。1988年被命名为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其酷爱写国家大事,写名人、伟人。出版诗集无涯之心、心形的叶子二部。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大型辞书,作为诗人,毛泽东擅长古典诗词,战争年代在“马背上哼成”了不少传世名作。其内容既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载,又是领袖本人戎马倥偬(kng zng:急迫匆忙)的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作品简介,这是一首现代诗,选

2、自诗刊1990年第六期,原题为“诗人毛泽东。”,走近毛泽东,谈谈你对毛泽东的了解: 作为领袖: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燃起星火,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开国业绩,永垂史册; 作为诗人,毛泽东擅长古体诗词,战争年代在“马背上哼成”了不少传世名作。其内容既是风雷激荡的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载,又是领袖本人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风格豪放,大气磅礴,激情洋溢,想像丰富,独成一派。,风格豪放,大气磅礴,激情洋溢,想像丰富,在艺术上也独成一派。可以说,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本诗正是抓住这一特点,把两者联结起来,把领袖开国创业比作诗人酝酿创作,从而找到写作的突破点,以全新的角度确切

3、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赞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课前预习展示,给下列字词注音 平仄 磅礴 酝酿 嘹亮 解释下列词语 意象:意境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风度,不拘束 脑际:脑海、脑子 畅想: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像 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含请主旨的精彩诗句。,诗文大意,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一行。(你)常常在马背上运筹帷幄,(你)便有了战略家的眼光,战场上的黄花,如血一样的残阳,(便)成了诗中最美丽的意境。(你)有时候很潇洒地抽烟,抬起头去看那远逝的南飞的大雁,(你的)宽大的脑子里却像大江的流水一样

4、在不停地思考。在下雪天,(你)更善于敞开思路想象。思想飞扬起来,好象那梅花漫天飞舞的北方。相信你是最严肃的一位诗人,弯起手指来算一算,(你的)一首气势宏大的诗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构思,(你)不轻易朗诵诗句,(可是)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便成了世界上最精练的语句,使世界的东方也嘹亮了起来!,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平平仄仄的枪声: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嘹亮的东方:,毛泽东的许多诗来自革命战争,在毛泽东的笔下,诗与战斗和谐统一。,将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生涯缔造新中国的过程比作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领袖毛泽东的半生的革

5、命历程。,诗人创造了壮美的意象,指创立了新中国 赞颂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按要求填空:,第一节:从诗的( ) 方面 设喻;第二节:从诗的( )方面 设喻;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 )之情。,形式,吟诵,赞颂,内容,第一节:从诗的形式入笔,将枪声与漫漫长征路比做诗韵与诗行。,第二节:从诗的内容上设喻,战 略谋划与战斗生活便函成了马背行吟与意象选择。,五节诗的分析,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选择了“潇洒地抽烟”“雪天畅想”等细节,写出了毛泽东挥洒自若、想象丰富、豁达豪放的诗人气质与领袖风范。,第四节,更是

6、以代表诗作来妙喻,把缔造共和国这毛泽东一生最伟大的贡献比作“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第五节,则以诗歌吟诵来比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言,并以“嘹亮了东方”写出了毛泽东功绩的历史地位。,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上片: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下片: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忆秦娥 娄山关 一

7、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七律冬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风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P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十岁生日,针对国际上七反华势力写的。,诗歌赏析,本诗化用了毛泽东的许多诗句,你能说出他们的出处吗?,“北国风光” 沁园

8、春雪,思考,“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诗意是使世界的东方嘹亮了起来,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合作探究,这首诗抓住了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把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以领袖的开国创作比作诗人酝酿创作,从而找到写作的突破点,以全新的角度确切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那作者究竟是如何将毛泽东的双重身份巧妙的联结起来的呢?(讨论交流),明确:“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 是最长一行。”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平平仄仄的枪声”就是毛泽东的许多诗作来自革命战争,在他的笔下,诗与战斗统一在一起。,由此

9、可见,这节是从诗的形式入笔,将战争的枪声比作诗韵,将二万五千里 长征比作诗行,称这是“最长的一行”。第一节紧扣诗题,既写毛泽东是袖,又写他是诗人,诗句运用比喻,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糅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归纳写作特色,1、运用比喻,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写诗的形象融合在一起。 2、运用意象,展示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豪迈情怀。如:战地黄花 、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3、引用多首毛泽东的诗句。,当堂训练,第一节:从诗的( ) 方面 设喻;第二节:从诗的( )方面 设喻;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 )之情。,形式,吟诵,赞颂,内容,按要求填空:,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课后收集毛泽东的诗词 3、预习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