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备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789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9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测数量关系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数量关系备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图名师: 2010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备考与预测公务员考试频道2009-10-27 20:06:13 【字体: 大 中 小】 华图公务员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大纲中对于数量关系的描述如下:“数量 关系主要测查应试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 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通俗一点讲,行测数量关系不是要考 验一个人替代计算器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主要考察一个人的思维,包括对数量关系的敏 感以及将现实主体化入数学模型的能力,当然,基本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会 要求人向计算器靠拢。 行测数量关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字推理

2、,另一部分是数学运算。数字推理部 分给出一些数字,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考生研究出数字间规律之后,选择一个符 合规律的答案。数学运算部分给出算式,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文字,要求考生利用基本 的数学知识计算结果。类似于中学数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 对于数字推理如何备考,考生要有一个时间表,因为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对数字本身 以及数字间的关系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敏感性需要时间养成,较难在几天内速成。 第一步,建议考生不要急于开始大量训练,而应该首先少量做题结合大量培养数字敏感 性的训练。例如:背诵30 以内数字的平方数、 10 以内数字的立方数、 6 以内数字的四次 方,4 以内数字建议背到五次方、 六

3、次方。熟悉 200 以内质数表。熟记一些经典因数分解, 例如: 209=19x11,133=7x19。熟记一些数字间的联系,例如:1,4,9 这个数列,可以看作是 1,2,3 的平方,也可以看作,也可以看作是 9= ,等等。第二步,精做习题。做题量不在于大,而在于每种类型的题型都做遍,都做透,都熟练。第三步,归纳总结。在第二步做习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发现跟着参考书的类型走,我们 拿到题目就知道从什么方法入手,可是一旦脱离归类,我们就觉得一道特征不明显的数 字推理题无从入手,或者错误地尝试太多次之后,才找到正确的规律。这就需要把平时 自己做的每种类型的题目特征进行归纳,例如项以上的,通常是多重数列

4、;有“0”出 现的,通常不是等比数列;数字靠近幂次数的,可能是幂次修正数列等等。 更为有效的方法则是总结一个做题流程,用一个流程解决所有国考中已经出现的数 字推理题,因为流程是基于拿到手上的任何一道题目,不存在任何的不确定性。 第四步,回到真题演练,调整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以上四个步骤中,第一、二步是基 础,第三步是决定考场上考生能否做出和速度有多快的关键所在。所以要引起重视,每 个人都要有自己熟练而科学的一套入手方法。 另外,2009年国考中的数字推理已经开始考查对于不确定数列的推测,2009国考行测真题第 104 题如下: 0,()A. B. C. D. 对于分子中的“ 0,1,3”下一个

5、数字的推测, 是基于一种不确定的猜测的。又如:2,3, 5,()对于下一项的猜测,可以是7,规律是质数列,也可以是8,规律是递推数列。 所以考生在备考 2010年国考数字推理时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推测能力,尝试“先猜后验” 的方法。对于数学运算部分如何备考,我们还是要从考试大纲出发,真正认识到出题者的意 图,如果我们在做题时候发现,这道题我们光解方程就需要10 分钟,那么一定是方法有 问题了。所以备考数学运算,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 要找到普遍适用的解题思想和方法。第一步,跟着参考书做一遍各类型的题目。这一过程其实是复习回顾中学数学基础知识 的过程,包括计算问题的简便

6、计算方法,应用问题的转化成数学模型,几何问题中的公 理定理等等。这一步是打实基础,任何便捷方法的使用都是要基于这个基础。第二步,寻找便捷方法迅速解题。有时候一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计算,但我们发 现理清楚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再解方程,5 分钟过去了。 大家都清楚行测最难的地方就在 于时间少题量大,所以如何快速解题成为赢得行测关键所在。举一题为例:有一只钟,每小时慢3 分钟,早晨 4 点 30 分的时候,把钟对准了标准时间,则钟走到当 天上午 10 点 50 分的时候,标准时间是()。( 2005 国家)A.11 点整 B.11点 5 分 C.11点 10 分 D.11点 15 分我们通常的解法

7、是, 用坏钟走过的时间比上57 分钟,等于标准钟走过的时间比上60 分钟,列方程、解方程的过程耗时严重。但是我们通过细读条件“每小时慢3 分钟”, 可以推出一个更重要的等量关系:每20 分钟慢 1 分钟。这个看似没什么的条件,却可以 帮助我们不通过计算而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因为慢钟时间差是整分钟(由任何一个选项 减去 10 点 50 分得到), 所以标准时间走过的时间差是整20 分钟(即 20 分钟的整倍数), 选项中数字减去 4 点 30 分是 20分钟倍数的只有C选项。第三步,整理归纳具有快速解题作用的方法和思想,并熟悉可运用的时机。例如代入思 想、整除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 归纳整理某一

8、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公式,做到“成 题在胸”,比如对于牛吃草问题,电梯行程问题等等,总结好最简单的公式及方法,以 便考场上可以直接使用以节约时间。第四步,回到真题演练,注意时刻考虑并运用整理归纳好的方法和公式去解决问题。另外,从 2009 年国考数学运算的情况来看,考题已经将模型更模糊化了,为的是让 考生更难发现题目背后的真正数学模型,例如2009年国考第 119 题:一个水库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全市12万人 20 年的用水量。在该市 新迁入 3 万人之后,该水库只够维持15 年的用水量,市政府号召节约用水,希望能将水 库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0 年。那么,该市市民平均需要节约多少比例

9、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 定的目标 ?()A. B. C. D. 如果考生准备充分,经过读题之后可以发现该题实际上是一道“牛吃草问题”的变 式,直接使用公式“ Y=(牛数 -X)*时间”即可。又如 2009 国考第 116题:如图所示, X、Y、Z 分别是面积为 64、180、160 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部分重叠 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 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09。且 X与 Y、Y与 Z、Z与 X重叠部分面积分 别为 24、70、36。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A. 15 B. 16 C. 14 D. 18 看似是一道关于几何求面积的问题,其实考生如果充分复习,会很容易把该题转换成 容斥原理的题,

10、只需要使用现成公式去解答,短短20 秒就可以解决。行测数学部分之所以成为众多考生头疼的问题,就在于它要不就是难得做不出,要不 就是做出了却太耗时,所以考生在备考时要打实基础,扫除基础知识的盲点,在此基础 之上用巧力去解答,用平时整理归纳的大量方法和公式去解答,从而避免在考场上不顾 时间和效率地盲目去算。2010 年行测大纲言语理解与表达解读与题型预测公务员考试频道2009-11-2 11:21:46 【字体: 大 中 小】 华图公务员2010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已经出台, 与 2009 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行政职业 能力测验相比 , 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 只是在一些细节之处做了一些调整

11、. 首先, 试题顺序发生了变化 .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 , 常识判断是第一部分的考试 内容, 接下来才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 而今年在考试顺序 上又调整为先考言语理解与表达, 然后再考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最后才考常 识判断 . 这种顺序上的微调 , 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 不要因为试题顺序的改变而影响了我 们答题的效果 , 这里提醒各位考生 , 不管试题顺序如何改变 , 一定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 的顺序来答题 , 擅长做哪一部分就先做哪一部分, 自己掌握比较差的部分就放在最后来 做.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2010 年的国考大纲与 2009年的国考大

12、纲没有区别 , 但是由于公 务员考试竞争今年激烈 , 成为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考, 在整体的考试环节上只能越来越 难. 因此,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考查, 会进一步加大难度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言语理解与表达方面的试题阅读材料的字数会进一步增加.2008 年时, 言语理 解与表达部分的字数大约为6900字, 在 2009年的时候 , 增加到 7300 字左右 , 增加了 400字左右 . 在 2010 年的考试中 ,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字数将会在2009 年的基础上保持持平或 进一步增加 , 因此要格外注意复习时阅读习惯的培养. 坚决改变那种点读的方式, 要学会 快速浏览 ,

13、直奔主题的阅读方式 . 其次,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先考选词填空, 然后再考片段阅读 . 这一形式变化大家一 定要适应 , 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先做哪一部分. 一般来讲 , 片段阅读是技巧性比较强的 题目, 先做片段阅读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完, 心理上比较轻松一些 , 有利于后面试题的发 挥. 第三, 题目在难度上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首先在选词填空部分 , 成语仍旧是考查重 点.2008 年的 20道选词填空中 , 有 7道成语的选词填空 , 而在 2009年的考试中 , 有 11道题 是考查成语的 . 今年的成语的考查题量上不会有大的变化, 但是难度可能要继续提升. 以 前考查的成语多数是大家

14、比较熟悉的, 但是在 2010年的考试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大家不是 太熟悉的成语 . 所以, 需要大家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成语, 尤其关注一下平时生活中我们容 易用错的成语 . 在片段阅读部分 , 主旨题仍旧是考查的重点, 但是会进一步在提问方式上 进行创新 , 进一步模引申与不引申的界限. 这是提醒各位考生要注意提问方式上的词语变 化.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2009 年的试题 , 希望能给考生一些提示 : 2009年 30、互联网并非 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 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 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 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 最终汇集成一个个 _的 大潮流 . 填

15、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自上而下不可逆转 B 一呼百应铺天盖地 C 有条不紊举世瞩目 D 运筹帷幄波涛汹涌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 , 我们再做这个题目的时候 , 看到后面有“各种混乱、争论和复 杂的利益纠葛”,觉得前面应该填“有条不紊”,后面是从“小的草根网络”。应该汇 集成“举世瞩目的大潮流”才对。但是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却是“自上而下、不可逆转”。 实际上,我们会看到“整齐划一”和“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已经能够照应, 而“正是”却强调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从“草根网络”指民间的这一点来看,正好与 “自上而下”语义相反,正与原文语境相符合,而且“不可逆转”也是“大潮流”的一

16、 种状态。可见,想做对这道题,必须要仔细、认真、深入地分析原文才行。这种需要仔 细分析才能选对的题目在2010年的考试中会进一步增加 . 47、 一种经济理论或者经济模型是对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的描述, 它要比其描述的现实 简单. 理论要舍弃不重要的东西, 至于什么重要 , 什么不重要 , 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假设 . 假 设不同 , 提出的理论也不一样 . 经济学家们对同一现象往往有很多的理论解释, 主要就是 因为强调的东西常常不一样. 因此, 理论就不等同于真理 , 可以争辩 , 可以错 , 也可以被推 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如何发展经济理论 B 如何看待经济理论 C 经济理论的主要功能 D 经济理论的内在本质 本题的答案为 D. 提问的方式虽然是“意在说明”,但是正确答案却只是同义替换,而没有进行引申 . 这说明现在题目的设计上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