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7600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常见病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儿常见病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儿常见病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儿常见病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儿常见病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常见病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常见病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小儿疝气 第二节:小儿中耳炎 第三节: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常见病症的诊察及护理,一 小儿疝气,小儿疝气病概述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疝气发生原因:疝气发生主要有两大要素:即腹壁抵抗力的薄弱和腹内压的增高,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腹壁抵抗力的薄弱是疝发生的基本病因,有先天缺陷和畸形,也有获得性继发性的病理损害所致 。 疝气的基本组成:通常由疝环、疝囊、及疝内容组成,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囊

2、,疝囊,疝囊,疝内容物,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

3、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婴幼儿得了疝气病怎么护理? ()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 ()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 ()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

4、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机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二 小儿中耳炎,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坚固,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鼓膜,鼓膜,咽鼓管,外耳道,中耳,中耳炎的分类 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

5、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特点: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中耳积液的性状可表现为浆液.黏液性.胶状.血样及混合性积液。 化脓性中耳炎特点: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畏寒发热,耳痛(夜间明显)鼓膜穿孔后,脓液流出,疼痛减轻。耳鸣及听力下降(轻于分泌性),耳漏鼓膜穿孔后耳内液体流出,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黏液性乃至脓液性。,中耳好比一个小小的火柴盒,有六个壁,前壁就是鼓膜,将外耳道(俗称耳孔)和中耳隔开,中耳腔内覆盖着粘膜,有三块起传音作用的听骨与内耳相连。一般情况下

6、,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水,只要鼓膜没有病变,水是进不了中耳腔的,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所以婴儿洗澡时耳孔不慎进了水,只要用脱脂棉小心吸出就行了,但应该注意手势切莫太重。,前壁,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由于这一特点,也使哺乳的婴儿易患中耳炎,如在平卧位给婴儿哺乳时,尤其是哺喂太多、太急,发生呛奶,可使奶液进入中耳。此外,新生儿生下来开始吸气和啼哭时,鼻咽部的羊水或粘液有可能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也可造成只有几天或一周的新生儿患急性中耳炎。,还由于咽鼓管的开 口靠近鼻咽部的增 殖体 (又称腺样体 ,正常情况下起防御 作用),儿时期的

7、增 殖体较大,若本身发 生感染,增殖体可因 炎性增大,使开口于 附近的耳咽管,,咽鼓管口,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感染、肿胀和堵塞,导致中耳炎。 除增殖体炎症肿胀累及咽鼓管这个原因外,增殖体的肥大、鼻咽部的肿瘤、鼻后孔息肉、下鼻甲肥大、鼻咽粘连等疾患都可引起咽鼓管机械性受压,发生堵塞,引起中耳炎;另外,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当伤风感冒,鼻堵,鼻涕多时,如擤鼻用力过猛,鼻腔分泌物可被挤入咽鼓管内,继而进入中耳腔也可引起中耳炎。,当中耳炎没有脓液流出时,稍年长的儿童能自行诉述病情,但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

8、。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应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以及保持大小便通畅外,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同时应加强中耳局部的消炎处理,另外应特别注意去除致病因素,以保持咽鼓管的通畅。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流脓会逐渐减少至痊愈,穿孔的鼓膜也可能愈合,对听力不会造成影响。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一旦转变为慢性中耳炎(2个月),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指胚胎时期心和大血管发育异

9、常,又称先天性心脏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和儿童时期(特别是4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主要由于胚胎早期(妊娠58周,亦即胚胎心脏发育的最重要时期)母体内存在某些有害因素(如病毒感染等),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发育所致。,正常心脏结构图,正常心脏收缩及舒张,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发病率为7至8,严重畸形病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即死亡。 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及房隔缺损最多见。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造成心脏先天

10、畸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心脏结构的异常,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外界环境因素:较重要的为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大量接触放射线、高龄孕妇以及吸烟饮酒等均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2)遗传因素。(3)营养因素。虽然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很明确,但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以及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应依据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有很多种类、各种类型先心病表现的症状轻重程序可以不相同。 但当小儿出现下列症状时要考虑是否有先心病,如烦躁不安、

11、哭场高尖、吃奶时吸吮无力、呼吸急促、哭闹声或者活动以后容易气喘,并且口唇紫绀。如果发生感冒,有轻微发热,咳嗽症状不甚明显的情况下,早期就表现气急明显。,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特别在活动以后,这些症状更明显。病情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那些青紫型先心小儿,手指甲、口唇及面颊部都可暗紫色,医学上称为“紫绀“或“青紫“。有些孩子还可出现下肢浮肿。杵状指趾(即手或足趾末端软组织增生肥大,呈鼓槌状),指甲纵横径均过渡弯如鹦鹉嘴状,这都是由于慢性缺氧所造成的。,青紫型先心病常有几种特殊姿势:婴幼儿期抱着时双腿不伸直,而喜屈曲在大人的腹部,坐着时喜将脚抬到凳面上,站着时下肢保持弯曲的姿势。年长

12、儿走路时,走一段时间就蹲下来两膝紧贴胸部休息片刻,医学上称为“蹲踞”现象。 这种姿势可以增加体循环阻力,使右向左分流减少,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减轻心负担,改善缺氧状况。,患有先心病的小儿平时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有的们有身体其他部分的畸形或智能发育迟缓。 一般情况下,患有严惩先心病的小儿在婴儿期(1岁以内)就可表现出症状,如果到了3岁还未表现出什么症状,那么即使有先心病,也是轻微的。,不论何种先,在该去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还要包括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常规护理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过分哭闹,保证充足的睡眠。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也不必整天躺在床上,晚上睡眠一定要保证,以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多喂水,以保证足够的水份。 保持大便能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定期去医院心脏心科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每次服用强心药前,须测量脉搏数,若心率过慢,应立即停服,以防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危及孩子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