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7490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公卫服务操作指南(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实施 操作指南,赵根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提 纲,医改方案的回顾 操作指南(方案制订和实施) 信息化,3,3,八项支撑,四大体系,一个目标,建立健全的基 本医疗卫生制 度,实现人人 享有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国家医改目标,4,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5,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

2、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6,国务院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7,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类,全人群 (健康档案、健康教育) 重点人群 (儿童保健手册和系统管理、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指导) 疾病预防 (国家免疫规划、传染病应急处置、高血压和糖尿病慢

3、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人的登记和管理),9,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10,2. 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11,3. 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

4、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12,4. 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13,5. 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 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

5、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14,6. 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15,7. 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16,8. 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

6、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17,9.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18,2011年新增服务项目,2011年人均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二是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三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四是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

7、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19,操作指南,20,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围绕医改:工作目标和任务、服务内容以及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服务能力、规范项目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等在内的保障措施。 项目地区围绕国家医改的实施方案和工作重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和实施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本指南是项目地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期间,不断探索和实践产物,可供全国同类地区选择和参考。,21,内 容,方案制订 方案实施 绩效考核 监督和评价 信息化,22,第一章 方案制订,23,制订原则,公平性原则 公平地享受服务项目,特殊人群为首选目标。

8、可及性原则 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相结合,与基本医疗相结合。 可操作性原则 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在现有服务提供能力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逐步提高。,24,制订原则(续),公平性是实现均等化的前提与目标,可及性与可操作性是实现均等化的途径。 实施方案必须坚持公平性、可及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才能达到缩小差距,实现人人享有,逐步实现“均等化”的政策目标。,25,内容和方法,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与内容 服务模式 支付方式 资金分配 支付程序 绩效考订 监督与评价,26,1. 服务项目的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11类21项) 地方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

9、项目 针对本地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所选择的服务项目应是解决本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服务项目应是有效的干预措施,且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服务项目应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相匹配,且有能力实施。,27,地方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根据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本地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政府财力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在不同程度上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 重庆九龙坡区针对当地的公共卫生问题,增加了“残疾人保健”、“社区卫生诊断、卫生信息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检查”等。 上海市新增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社区大肠癌筛查”、

10、“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等项目,并确保2011年的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不低于50元。,28,2. 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 高血压健康管理 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 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镇、村卫生机构建立高血压患者登记簿,实行月报告制度; 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并定期随访; 监测高血压患者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 对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29,高血压管理工作要求和目标, 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的比例95%。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建档率90%。 、级高血压患者随访频次最少分别为每 3个月、2

11、个月、1个月。 转诊、变换药物、血压波动观察期间至少每半个月随访一次。 随访管理率90%。 规范管理率70%。 每半年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合并症发生与发展监测。 对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30,3. 服务提供模式,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 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共同承担 村卫生室主要承担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或单独实施的项目,可由乡镇卫生院或与综合医院、专业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共同配合承担。如: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症精神病人管理等。,31,4. 支付方式 (1),公共卫生服务券、卡+合同购买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同购买 公共卫生服务卡、册+合同购买,3

12、2,4. 支付方式 (2),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形式、服务能力与信息化利用水平等因素,可因地制宜采取券、卡、册及合同购买等方式作为提供服务、享受服务及服务管理与资金支付的依据。 在项目地区采用比较多的方式包括:“券、卡+合同”、“项目+合同”等“任务+责任制”方式。,33,4.1公共卫生服务券、卡+合同购买,对个体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采用服务券、卡支付。如计划免疫、孕产妇管理、儿童管理、慢病体检、老年人体检及产前医学检查等可用服务券支付;个体健康服务提供、预防接种、儿童和孕产妇保健等可按服务卡支付;券、卡服务的内容、数量与质量,可由服务管理机构与服务提供单位通过合同方式,实现政府购买服务

13、。,34,4.2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同购买,对群体性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按项目来进行管理,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社区卫生诊断和卫生信息管理等。服务项目可按服务内容、服务数量与服务质量,由服务管理机构与服务提供单位通过合同方式,实现政府购买服务。,35,4.3 公共卫生服务卡、册+合同购买,36,公共卫生服务券管理一般流程,制作公共卫生服务券服务券领取和发放服务券使用服务券回收、统计预付部分服务费用绩效考核支付服务费用评价,37,合同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一般流程,文书准备发邀请书签订合

14、同预付部分服务费用提供服务、监测绩效考核支付服务费用评价,38,5. 资金分配,服务项目间的资金分配 服务机构间的资金分配,39,5.1 服务项目间资金分配,按照国家医改的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不同级别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不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资金分配应考虑各级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提供能力、最有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效果。在资金分配上需遵循:服务价格(成本)、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分配原则来确定。,40,项目地区常用的分配方法,根据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 根据服务的成本-效果 根据服务提供能力 根据两级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

15、服务的工作量或成本 在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关于职责划分及权重系数。 专家、基层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共同评议的方法,计算有效工作量,确定权重打分。,41,例:老年人保健(1.20/15),30元65岁及以上人群数50。 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1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老年人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等。 每人每年30元,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50以上。 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42,5.2 服务机构间的资金分配,考虑地区的服务人口、交通条件、服务半径、经济条件、机构提供服务能力等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服务经费分配时需向交通条件差、服务半径大的地区

16、倾斜。,43,例:青海省某项目县,根据当地的实施情况,对交通等条件差的地区增加“不同地域差异值”,向这些地区倾斜。 2011年,该县有提供服务的乡(镇)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354个,社区服务站8个,服务人口为288000人。根据25元/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需支付总经费为720万元。该县测算和分配根据“机构实际公共卫生服务绩效金额”来进行,它由标化工作量单价、标化工作数量、服务质量系数、条件绩效值四部分组成。,44,6. 支付程度,先预付、后结算 在服务提供之前,支付方按照事先规定的经费额度和时间,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将经费先行拨付至卫生机构,其余部分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后付 指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后,根据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数量给基层卫生机构支付资金。 确定预付次数和预付资金比例,45,7. 绩效考核,目前在多数项目地区,县级对乡镇卫生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通常与基本医疗的考核结合,实行综合考核。,46,第二章 方案的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