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545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4935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练习545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练习545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练习545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练习545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练习545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练习545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练习545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角思归顾况故园黄叶满青苔,梦破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注】故园:故乡。梦破:梦醒。晓角:拂晓的号角声。1. 从题目看,这首诗抒写了思归之情,然而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思归”的字眼。诗人是怎样曲折、生动地表现思归之情的呢?请作简要分析。2. 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参考答案1. 诗人先写梦见故园情景, 用梦境寄寓思归之情。 接着写早晨哀怨的角声更引发了思归之情,于是愁肠欲断,而又无人知晓。最后写起床独自徘徊,唯有残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思归之情。2.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

2、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二 王勃咏风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注】山楹:指山间的房屋。(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3 分)(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 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3)谈谈你对诗人所写的“风”的认识。(不少于40 字)(4)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参考答案:(1)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

3、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2)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风咏怀, 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3)初秋之风为人送爽;秋风又奏响了大自然的乐曲,给人以欢愉;秋风不择地域地吹,体现了仁爱、阔达的胸怀。诗人以风喻人,风不舍昼夜地有益于人,有为之士也应如此。(4) 诗人笔下的“风”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二: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3 分)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3、前人称此

4、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请结合全诗说说此“余味”。(3 分)参考答案: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来写。前面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 驱散涧上烟云, 卷走山上雾霭, 让人感受到阵阵凉爽和快意;后面又写其日落西山、万籁俱寂之际,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给人以欢娱。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写风起,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一“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是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用了“驱”、“卷”、“寻”、“出”、“为君”、“起”等字词,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

5、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3、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正是以风喻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解析:古代诗歌中吟咏风的作品不少,王勃的这首咏风自有其特点,它赞美了一个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和不辞辛劳的精神的“风”的形象。夏末初秋,一场凉风吹来,山林和沟壑顿时显得清爽宜人。风驱散烟尘,卷走云雾,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涧边的房屋和山上的人家。它来去好像没有踪影, 但吹起和停息都像充满了感情。如若不信,就在日

6、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倦怠的时候,它就盛情地为你吹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这样的“风”,不就像一个节操高洁、人情通达的精灵吗? 分析“风”的形象,既要抓住“有情”这样一些直抒其意的字眼,又要善于从诗人的描写文字中去领悟概括, 二者不要偏废。 试题要求作具体说明, 答题时应该结合诗歌词句去答,不能只说抽象概念。【赏析】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千古传诵,绝非偶然。诗的前两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炎热未消的初秋,习习凉风飘然生起,吹散林壑浊热,顿觉清爽怡人。诗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风啊,你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贵还是低贱,都遍施恩惠,平

7、等普济,令人敬佩,使人快意。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诗的三、四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丝丝凉风吹乱了天才少年的长发, 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 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 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 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 诗人用“驱”、 “卷”、 “寻”、 “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宋玉风赋中“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的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她来来去去虽是无形无迹, 却慷慨惠施,不遗余力,行止仿佛一个有情有意之人。诗人洒脱而来,张开双臂,似要拥吻这勤奋而高尚的风。以

8、风喻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有情”二字,“飘逸有情”(顾璘批点唐音),活画出风的独具性灵,惟妙惟肖。诗的结尾两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又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听,夜半更深,万籁俱静,她又为歇息的人们不辞劳苦地吹起悦耳的松涛,奏出雄浑的乐曲, 给人以欢娱。“为君”二字,“待物如人”(唐诗归谭元春),有情有义。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凉风”普济众生的高尚品德和勤奋精神。诗人少有才华,壮志难酬,这里以风喻人,借物抒怀,抒发他积极进取的情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唐诗记事的作者计有功评这首诗“最有余味”,其“余味”犹在于此。赏析二:宋

9、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 它很快吹遍林壑, 驱散涧上的烟云, 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 现出山间的房屋, 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

10、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

11、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三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2诗歌围绕诗眼“有情”描绘了“风”的形象,结合全诗试作赏析。(5 分)参考答案1托物言志,诗人以风喻人,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诗人少有

12、才华,而壮志难酬,在此诗人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2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 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继而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 、 “卷雾” 、 “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四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舟中立秋清施闰章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时事诗书拙,军储临海愁。洊饥今有岁,倚棹

13、望西畴。注军储临海:时局动荡,临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棹:代指船。(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 分)(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 分)(1)示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如下变化:先是由看到秋天生出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后由于看到临海府储存的军粮和百姓的连年饥荒,生出对时局动荡、百姓愁苦的无奈和忧虑之情。 (3 分。意思对即可)(2)示例: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立秋之日站在船上,看到天阴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的迷茫秋景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纷乱和阴郁的情怀(或表达了心系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3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对偶等手法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