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4774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8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晓音: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葛晓音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清新秀颀杜樊川杜牧其诗其人 。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生于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 852年),享年五十岁。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古文家,唐书说他的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历代评论家也都称赞他?雄姿英发?,能在萎靡感伤的晚唐诗坛上独树一臶。整个晚唐诗坛都是趋向于诗风比较颓靡的状况,只有杜牧的风格比较豪迈。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一看他的为人和诗风。一、杜牧的家世:我家公相家,我苦自潦倒?我家公相家,我苦自潦倒?是

2、我从杜牧诗里截出来的两句。杜牧的祖先是京兆杜氏, 这是魏晋以来的高门大族。 杜牧的祖父杜佑非常有名,是中唐唐德宗、顺宗、宪宗时期的三朝宰相,也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理财家和史学家。他曾经撰写了通典二百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它记载了上自唐虞三代,下到天宝末年,中国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 历史沿革。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到现在我们也经常在使用这部书。杜牧对他的家世和其祖父的成就非常自豪,他曾经说?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就是上朝的时候,身上挂着剑佩叮当地响,?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我们家在长安城的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家里没有任何其他

3、东西,就是有万卷图书,而且有自己家编的二百卷(通典),是皇王之道,就是教如何实行帝王之道的书。这样的家族门第,对于他一生的政治抱负和文学成就,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想把杜牧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来介绍。他是在26 岁的时候,太和二年(公元828 年)进士及第的,可以说是少年得志,但是他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第一个阶段是 26岁到 36岁,这个时期大约是十年左右。 杜牧 26岁及第, 27 岁开始先后在江西、宣歙 、淮南等使府中担任幕僚,后来也曾经在朝廷做过一些官职,但时间都不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淮南的幕主,当时?牛派 ?的首领牛僧孺,对他非常好,对杜牧后来的政治仕途影响也很大。 公元 838年左右,

4、杜牧因为弟弟杜顗生病,弃官不做,去了宣州。后来,他也曾到京城任过殿中侍御史等小官职。宣城是杜牧生活当中一段比较重要的经历,他一些名作也是写于那个时期。第二个阶段就是36岁到 39岁,这个时期大概三四年。 在这个时期,杜牧从宣城到了京城,为官期间曾任迁左补阙(谏官,给皇帝直接提意见的官 )、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都是兼任史职。第三个阶段就是40岁到 50岁。这个阶段他先后担任了四州的刺史:黄州刺史(会昌二年 842年到会昌四年 843年八月)、池州刺史、睦州刺史,期间他曾到朝廷担任司勋员外郎 (所以他又称为杜司勋) ,也曾担任修史的官职,后来到了吏部。之后,他自己要求离开朝廷,到湖州去当

5、刺史。一年以后,他又改为朝廷的官职,就是考功郎中知制诰(给皇帝写诏书的),然后迁中书舍人(这是他生命当中最后的官职)。杜牧被称为杜司勋,李商隐有一首送给他的诗,题目就叫杜司勋。同时,杜牧又被称为杜紫薇,因为唐代在开元元年以后,把中书省改为紫薇省,他又当过中书省的舍人,所以称为杜紫薇。我们从杜牧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基本上就是一个中层的官僚,这和他的平生志向是很不符的。他的堂兄杜悰曾做到宰相,他看到堂兄官位如此之高,心里非常不平。所以,他在勉励小侄阿宜的诗中这样说:?大明帝宫阙 ,杜曲我池塘。我苦(一作若)自潦倒,看汝争翱翔。?我现在处于这么潦倒的状况,希望你能够振翅高飞。?仕宦至公相?,希望你

6、能够做到了三公宰相这样的地位,这样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致君作尧汤?,可以使皇帝成为像唐尧、商汤那样的明君。这是他对侄子的勉励,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志向。家族出身高贵, 使得杜牧向来以仕宦至公相来勉励自己。但是最后,他却在 50 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为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写完墓志铭以后,他烧掉了所有的文章。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杜牧在去世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悲愤的。但是历来对杜牧的评价,却又都是充分肯定他的豪迈气概,比如陈氏书录就说:?杜紫薇才高,俊爽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能及。?有着这样的生平经历, 处在唐王朝已经没落的时代, 杜牧的豪迈之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从他的理想和抱负说起。二

7、、杜牧的理想: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第二个方面,我们讲杜牧生平的理想、才能志向,我也用了他的一首诗来概括: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郡斋独酌)?这几句话简要地概括了杜牧一生的政治志向。?五色线 ?从哪里来的呢?女娲补天是用五色石头补的,这是杜牧的一个比喻, 我也希望能够用五彩的丝线来补舜的衣服。他把皇帝比作是像舜那样的明君,他的衣服破了,我要给他补一补,意思就是要修补政治。?弦歌教燕赵 ?,?弦歌 ?是儒家的理想,就是歌功颂德,对唐尧舜禹等上古的明王加以歌颂,用弦歌来教化燕赵(现河北)这个地方。燕赵在唐代就是藩镇割据的主

8、要地区。?兰芷 ?就是芬芳的兰草,芬芳的兰草去洗一洗河湟,为什么?河湟这个地方都是腥气和膻气,?河湟?指的是现在的黄河源头甘肃、 青海一带。河湟当时是被回纥、 吐蕃 、吐谷浑等外族霸占的地方,实际上已经不属于唐朝了。所以,杜牧说希望能够收复河湟, 把那个地方的腥膻之气扫光, 让那些凶狠的藩镇统统都倒下(?披攘 ?就是统统倒下 ),让老百姓只需安心地睡觉、吃饭就可以了,整个富农桑就享天年、安居乐业了。我们从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杜牧这样几方面的观点:第一,他认为当今皇帝还是有希望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的;第二,他对于挽回晚唐的国运还抱着幻想, 认为国家的问题只是政治上有漏洞,就好像衣服破了,补一补就行

9、了;第三,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收复被回纥、吐蕃所占据的河湟,收复藩镇,用儒家的礼乐来教化这些地区,使他们归附朝廷。他认为,要是解决了燕赵和河湟的问题,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天下就太平了。杜牧 ?愿补舜衣裳?的理想,也可以说是继承了杜甫所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天下风俗清贫,人人懂得礼让,使得皇帝能够达到像唐尧舜禹那样的水平。晚唐时期,许多文人已没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 而杜牧不但坚持这样传统的理想,而且还把它具体到了修补政治的漏洞, 那么,这是基于对时局的怎样的政治判断呢??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成为晚唐政治最严重的两个症结(当然还要再加上?牛李党争

10、?),很多人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李商隐和杜牧对时事的不同的看法。 他们各自都写过一首谈自己对政治看法的长诗。李商隐的这首长诗叫做行次西郊一百韵,这首诗回顾了?安史之乱 ?以后唐王朝的局势,他认为国家的元气早就已经大伤,他拿它和一个人来相比, ?如果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就好像人中风了一样,只有左边没有右边了。?筋体半痿痹?,就是手脚一半都不能动了,?肘腋生腥膻?,就是胳肢窝底下都是膻气,意思就是说河湟两边都都已经被胡人占据了。所以?疮疽几十载,不敢抉其根?,他认为这个根源就在于, 国家长了那么多的毒疮, 但是朝廷始终不敢从根上去把它挖除。 所以当时李商隐

11、对国家的复兴,可以说是毫无信心的。杜牧也有一首长篇的感怀诗,写法跟李商隐这首诗比较像,也是回顾了唐朝从开国以来的历史变化,抒发了对藩镇割据的忧虑,结尾也像李商隐一样, 为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声音没有办法达到九重宫廷,而感到非常悲愤。这两首诗都是以卓越历史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存于诗坛的,但是杜牧不像李商隐那么悲观,他认为?安史之乱?以后,虽然是遗患无穷,兵祸连接、 法纪松弛,?夷狄日开张, 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 风流恣绮靡? ,他就说?安史之乱?以后,外族越来越嚣张了,老百姓越来越憔悴,离太平越来越远了,而且朝廷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军费等等,国家一片箫条,到贞元末年,朝

12、廷又开始特别浪费, 所以整个政治变得非常糟糕。 但是他认为到了唐宪宗元和时期,政治有一个革新。他说?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到元和时期,皇帝能够改革弊政,不但提倡朴素,而且还能够用人,从军队当中提拔有才能的健儿。 所以到了长庆年间, 终于扫平了河南和燕赵。他认为,?故老扶儿孙,尔生今有望?,说你们这辈子还是有希望的。他认为,元和时期的那种中兴,是?艰极泰循来?,就是一个转折点。他觉得,如果天子如果能够发奋图强、用人得当,国运衰而复兴还是有可能的。这是杜牧的一种幻想,那么, 他这种政治判断,到底有没有现实依据呢? 实际上还是有的。 中晚唐时期, 虽然总体上的趋势已经是走下坡路了,但是到唐宪宗的

13、时候,确实曾一度恢复了中兴的局面。杜牧经历了唐文宗、 唐武宗和唐宣宗三朝皇帝, 这三朝时局暂时还是比较稳定的。资治通鉴记载,这几代皇帝都?耻为凡主?,就是都耻于做一个平庸的皇帝, 都希望能够励精图治。 而且在唐武宗的时候,确实也取得过一些对藩镇的胜利。比如说,唐武宗时期,讨平边塞和藩镇,在当时唐朝的声威有再振的趋势。会昌三年,朝廷就讨平了当时的一个节度使,叫泽潞节度使,泽潞是泽州和潞州,现在的山西晋城县和山西长治县一带。 当讨平以后, 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呢?史书记载,说有一个御史忠臣李回,作为朝廷使者到了河朔一带,于是那些军阀们,像何弘敬、王元逵、张仲武,皆具橐键郊迎,都拿着自己封地的钥匙,到

14、郊外去迎接,?立于道左,不敢令人控马?,就是站在路的左边,不敢让人牵着马,一定要让朝廷的使者先走。?自兵兴以来,未之有也? ,从?安史之乱?以后,就没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因为那些军阀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所以, 确实也曾经有过这样(重整声威)的气象。唐宣宗在历史上有?小太宗 ?的称谓,资治通鉴也说:?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大家知道,唐太宗是唐朝历史上最英明的君王,(唐宣宗)有这样的一个称谓,说明这个皇帝还是很想做一番事情的,特别是在唐宣宗大中三年, 发生了一件事情。陇西一带的老百姓趁着吐蕃内部衰落,把吐蕃的官吏给赶走了,于是唐朝派军队去接应,收复了河湟的三州七关。当时有老

15、幼上千人来到长安,去见宣宗皇帝,高呼万岁。这时候杜牧正好在长安担任司勋员外郎, 他看到这样的盛况特别激动,觉得他的理想部分得到了实现,就写了一首诗来赞叹:?捷书皆应睿谋期,十万曾无一镞遗。汉武惭夸朔方地,宣王休道太原师。威加塞外寒来早,恩入河源冻合迟。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他意思就是说, 捷报传来,跟朝廷的谋略、预期是完全是一致的,兴兵使半十万, 可是没有花费一个镞遗箭镞的费用。为什么呢?因为是老百姓自己起来把吐蕃的官吏赶走了,不是朝廷发兵打下来的。 然后他就称赞,汉武帝当初收复了河南的土地,?朔方地 ?就是汉武帝收复河南时,设了一个朔方五原郡(现在的五原县),他说要是汉武帝听到现

16、在这个消息的话, 他也不好意思来自夸他的功劳了。 ?宣王?指周宣王,周宣王当初丧失了南国的军队,在太原安顿百姓,虽然是中兴, 但是相比之下,他更不值得一提了(这当然是一种有点虚夸了) 。皇恩使得河源的冰也冻得晚了,听到满城的歌舞音乐, 真高兴其中也有凉州的曲调。唐代的朝廷音乐当中,有一种音乐叫做?西凉乐 ?。诗里用汉武帝、周宣王来和唐宣宗来做比较,虽然稍有虚夸,但是也可以看出,杜牧一直到晚年也没有放弃对朝廷的幻想,以及对于边塞和藩镇问题的热切关注。关于他这方面的理想, 我们来看他的一首名作 早雁。 早雁是杜牧的七律名作,是可以体现他现实关怀的作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逥?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意是说,中秋的时候,金河(当时北方单于大都护府的一个县)胡人的弓弦又张开了,云外的大雁被惊飞,四散哀鸣。明月之夜,失群大雁的孤影飞过了。 汉武帝建章宫承露盘上的仙掌是什么?我们知道汉武帝特别迷信神仙, 他在宫殿前树了仙人, 仙人手上托着一个盘子,接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