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1185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手术室 刘彦玲 平乡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定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内因执业获得的感染;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显示感染的症状,也可以在医院工作期间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医务人员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分 类 病原体 血液传播 HBV、HCV、HIV 、梅毒 消化道传播 甲肝、戊肝、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轮状病毒等,分 类 病原体,接触传播 流行性角结膜炎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 毒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 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 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工作对象:易感者

2、 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 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 化学物质、放射物质,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医务人员受到关注 医务人员中特别是护士有很高的刺伤率 属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极大的职业风险 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 艾滋病感染人数超过100万 性病每年递增15 结核患者约600万 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世界总数的1/3,肺结核,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约600万(世界第二) 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约150万,这些传染源每年又使2250万人被感染。 被称为传染病中的一号杀手,每年有25万人被结核病夺取了生命。相当于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SARS,全球患者8422人,其中医务

3、人员1725人,占20,中国SAES患者5327人,医务人员1022人,占19,AIDS,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100万 传播途径以吸毒传播为主,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女性感染比例上升,1981年美国首例报告 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 耳鼻科医生william 手术时手被刺破而损伤手指1987年确诊,美国CDC报道: 1985-1999年间有55名医务人员感HIV 136可疑感染HIV 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 57人确诊感染爱滋病,护士24人, 经皮肤刺伤感染48人(占84.2%) 被针刺伤后经血感染的危险: HBV 6-30% HCV 3-10% H

4、IV 0.3%,其它职业伤害,化学药剂 体内 化学药剂 体外 消毒剂 放射污染 工作环境,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风险,经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所有工作人员均存在感染性传播的潜在危险 所有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针刺伤刀割伤其它锐器,针、刀刺伤与割伤 医务人员在各类医疗操作中,最易发生皮肤粘膜损伤的是抽血及缝合 在美国,大约有440万名医务人员,其每年平均发生针刺和其他锐利器械损伤事件约80万人次,其中约16万人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锐器刺伤的现状,WHO估计,全球每年12亿次注射量,10%为免疫注射,90%为治疗性注射 研究表明在一次性锐器误伤的调查中

5、40%受检者有过注射针头误伤史 另一份国内护士的调查显示:75%担心工作中被刺伤,96%被刺伤过,锐器误伤的原因,未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工作中的不慎误伤 保护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非安全注射 医疗废物的处理, 对容器的特殊要求 锐器:防渗漏、 耐刺的容器,刺伤事故的预防原则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针头、手术刀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禁止将针头等锐器盖帽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锐器放入专用锐器盒内,输完了!给病人封管或拔管后到治疗室处理 现在普遍常见的方法。 非常危险!,预防针刺伤最好是立即把注射针直接放入锐器盒。,手污染,医院工作人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约2030;而在烧伤病房或监护病房工作的人

6、员,手上革兰阴性杆菌携带率可高达80或更多;在普通医院,25的护士手上能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国内研究者检测了名医务人员,其在接触患者污物后未洗手时的手带菌率为。在427份带菌标本中,细菌的构成比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四联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医务人员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洗手则是阻断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所以取下手套之后也要一定洗手。,空气污染,空气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空气中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皮肤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尘,今后的发展方向,提高医

7、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感染控制意识 进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积极在医务人员中开展预防自身医院感染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进行医务人员心理素质调查与辅导,隔离技术:标准预防、空气传播预防、 飞沫传播预防 防护技术:手卫生、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防护服、鞋套、防水围裙、帽子,隔离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

8、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疗、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 、洗手与手消毒 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 皮肤、黏膜以及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手套后;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手消毒方法为: 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或用消毒 剂浸泡双手分钟,二、戴手套,当预料要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以及使用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物品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 手套使用前后、接触无污染物品

9、前以及下一个患者之前,应立即脱去。,三、口罩、防护镜和面罩,可防止感染性体液,溅到医务人员的头部、眼睛、口腔及黏膜。戴口罩还可以阻断带病原体的大颗粒气溶胶和小颗粒气溶胶传播。,四、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在有可能产生患者血液或体液喷溅,或引起操作者衣服污染的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穿长袖、长褂工作服,穿鞋套。,五、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和 医疗用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粘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病原微生物付给病人和污染环境;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一次性

10、使用的利器,放置在利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急救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或其他通氧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七: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无害化处理。,八: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三级防护要求,一、基本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对象:医院诊疗工作中所用的医务人员 (不论是否有传染病的流行) 防护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防护要求: 遵循标准预防 洗手和手消毒,二、加强防护(二级防护) 防护对象: 1.进入传染病诊室、留观室、病区 的医务人员 2.可能接触病人体液和污染物品的 医、护、技、后勤工作人员 3.转运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防护配备 隔离服:进入传染病区;进行有创操作 和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及其他污染物污染的操作 防护镜: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的操作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 面罩:必要时 手套:医务人员手部皮肤破损、可能被体液污染的操作,三、严密防护(三级防护) 防护对象: 给传染病人进行有创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为传染病人尸解时。,防护要求: 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与训练 执行标准预防 洗手和手消毒,结束语:,医务人员的天职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同时我也提醒各位同道: 加强自身保护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