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考试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0453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概论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概论考试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防灾科技学院课程考试大纲学年/ 学期12至 13学年/ 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地震 概论专业11级修读班级考试内容及所占比例第一章、绪论( 8%)死亡人数最多的中国地震华县地震,全球最大的地震智利地震,极震区的概念。极震区 -震中 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比也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第二章、地震烈度( 15%)地震烈与震级的关系,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地震烈度 :是指地震对地面尤其是地面上的建筑物的影响破坏程度. 对同一个地震, 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地震震级 :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

2、,根据总能量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地震。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地震烈度与震中的关系,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地震基本烈度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未来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抗震设防烈度的三个标准,第一水 准2 当遭受低 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 准当遭受本 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 准当遭受高 于本地区规定设防烈度的

3、预估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可能产生重 大破坏, 但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减轻地震灾害的方法。(一) 地震监测预报(二)震灾预防(三)地震应急反应(四)地震救灾与重建具体见后面第三章、地震波的传播(30%)地震体波及面波的类型,体波分 P 波和 S 波面波分R 波和 S 波地震体波( P、S 波)对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可以传播的介质,作用:上下抖动,前后P 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R 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3 地震波的波序P 波, S 波, R 波, L 波地震波的应用(地震监测、核爆破监测及其能源勘探)地震勘探、地球分层结构(地壳、地

4、幔、外核及内核)及分层界面(莫霍界面(壳幔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界面) 。第四章、地震参数与地震序列(21%)地震参数的含义及组成、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其中时间、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震源深度 :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震源 :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一区域);及震中含义及测定方法、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区域),称为震中区震级的定义,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根据总能量的大小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地震。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两种标度形式:体波震级(里氏震级 )和

5、面波震级。走时的定义、地震波从震源到达观测点所需的时间称为走时,地震波在不同震中距上传播的时间表称为地震波走时表。4 地震序列的含义、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通常都有一系列地震相伴随发生,即为地震系列主震、地震系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一般释放的能量占全系列的90%以上 );余震主震后的一系列地震;和前震的概念,主震前的一系列小地震全球三大地震带的划分。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欧亚地震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

6、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第五章、地震的成因与地震活动特征(6%)活断层与地震关系、活断层与地震灾害的关系密切,活断层决定着多数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位置,活断层的规模大小、运动性质和活动时代等属性决定着地震震级的大小,同时,对强地震5 地面运动具有复杂的影响。城市及附近地震可加重发震活断层沿线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特别是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然快速错动所导

7、致的“直下型 “地震能引起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的特点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时空强分布不均匀第六章、地震监测预报(11%)测震观测的原理、地下水宏观异常的现象指由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升降、泉水流量变化、水质和水温变化、水中气体浓度变化,以及通过包气带逸出等地下水、气异常现象的总称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第七章、地震管理( 9%)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地震预警的含义及基本原理、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

8、行预警地震预警原理利用 P 和 S的时间差来预警。6 大家都知道地震波在近处传播主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纵波 ( 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约为每秒 7km), 也称 P 波。另一种是横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约为每秒4km),也称 S 波。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而破坏性更大的横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数十秒到达地表。比如,在距离震中80km以外,这个时间差就有10s。利用这 10s 时间,是可以采取一定的避让措施来减轻伤亡的。另外,相对电磁波每秒3105km的传播速度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显然是慢得多。如果深入地下的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

9、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可以抢在横波到达地面前10 余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例如,你位于距震中60km以外的地方,当在震中位置的地震台地震后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即使是P 波,也得过10s 达到你所在位置, 即可有 10s 的躲避时间; S波就更长了, 可有将近18s 的时间。 完全可以采取一定的避让措施来减轻伤亡。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并能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作出快速评估,就可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减轻地震灾害的方法。(一) 地震监测预报(二)震灾预防(三)地震应急反应(四)地震救灾与重建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实验占

10、 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 ;闭卷考试占50% 。审批人:20 年月日7 一)地震监测预报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 l975 年发生在海城7.3 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 多亿元的经济损失。 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国务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

11、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 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二)震灾预防8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 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

12、关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采取加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1994 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未来10 年的防震减灾目标: “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

13、取用10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 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达到减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三)地震应急反应9 震灾抢险的实践表明,有无地震应急预案,其后果大不一样。如唐山 7.8 级地震前没有应急预案和救灾计划,当地政府无力指挥这样巨大灾害的救灾工作, 而通讯网络的摧毁使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达6 小时之久,紧急出动的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又被桥断墩毁的滦河阻隔住,使灾区失去了最宝贵的抢险时间,大大加剧了灾民的伤亡:相反,1992 年10 月 20 日甘肃省天祝 - 景泰发生

14、6.2 级地震,由于震前有应急预案, 并组织过演习,震后5 分钟指挥人员就到达岗位,迅速带领各路人员、物资等开赴灾区。当省慰问团工作组开到震区时,伤员已得到救治,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国务院 1995 年 172 号令,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防震减灾的顺利进行。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了预案,不论发生什么突发性灾害,都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和损失。(四)地震救灾与重建恢复重建工作实行 “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组织实

15、施,有计划、有步骤、保质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园的工作。10 描述地震的有关概念和参数2010-04-19 |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图书馆| 【大中 小】 【打印】【关闭】11 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有关概念震源 :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一区域);震源深度 :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区域),称为震中区;极震区 :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震中距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离。描述地震大小的有关概念地震烈度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中烈度 :震中区的烈度;等震线 :地面上相同

16、烈度点的连接线;地震震级 :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有两种标度形式:体波震级(里氏震级 )和面波震级。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其中时间、地点、震级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 三要素 。地震序列 :任何一个大地震发生,通常都有一系列地震相伴随发生,即为地震系列;主震 :地震系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一般释放的能量占全系列的90%以上 );前震 :主震前的一系列小地震;余震 :主震后的一系列地震;主震型 :有突出主震的地震序列;震群型 :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孤立型 :只有极少前震或余震,地震能量基本上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地震弹性波: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伴随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造成周围弹性介质的强烈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即为地震弹性波。地震弹性波有二种:纵波(p 波)和横波 (s 波);12 纵波 :是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簸,物体上下跳动;横波 :是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在地壳中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到达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