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99881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12.1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 成反比” 。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 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 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 的兴趣。 学法引导 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是个关键,方法理解了,则在方法 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应水到渠成。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认识并总结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和本身电阻的定 量关系。 2难点:(1)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2)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 动变阻器的电路连接及调节。 3疑点: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可以先向学生做简要介绍。 教具学具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池组,定值电

3、阻 5 欧、10 欧、15 欧各一个,滑动变阻器, 开关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研究前先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再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也可由基础较好的学生代替教师完成)得到实验数据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它 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1.承上启下的作用,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明确教学目标。2.熟悉电路连接,清楚实验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 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 口头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 键,在学习

4、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2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21 UU,再算出21 II;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12 RR,再算出21 II;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知识链接:_是使自由电荷_形成电流,电阻是导体对电流

5、的_。 2猜想:导体中的电流(I)好象跟这段导体两端的_和这段导体的 _都有关,且好象是_越大,_越小,电流越大。 3.探究过程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 控制_不变,研究 I 与 U 的关系: 巧设实验电路:(学生设计电路图,展示、评价、选择) 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R 取 10) ,调节滑片,使 R 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 1V,2V,3V,读出对应的电流值 记入下表记录: R10电压(V)123 电流(A)结论:在_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 (2) 控制_不变,研究 I 与 R 的关系: 巧设实验电路:(学

6、生设计电路图,展示、评价、选择) 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在 M、N 之间依次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如 5、10、15,调节 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如 U3V) ,把对应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记录: U3V电阻()51015 电流(A)结论:在_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 4学生归纳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121 UU II3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21 RR II让学生复述达到记忆准确完整。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

7、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 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 论,即欧姆定律。 二、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3)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 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 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 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

8、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 (I1/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说明: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教师讲解课本中例题 (使用投影片) 要求:画好电路图。 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 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 2.8 伏的电压。 解释 R=U/I的意义: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 值。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

9、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 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 介绍伏安法测电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练习设计 诊断检测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条件是_。 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 3.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2A,

10、此时它两端的电压是 4V,当电压增大到 12V 时导体中的电流 是_。44.某同学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关系时,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按实验得出的 结论,把没有填上的数据填在表内空格处。电压 (V)48电流 (A)0.50.751.255.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4V 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0.5A,如果电压为 6V,能否用量 程是 0.6A 的电流表来测这个定值电阻的电流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反馈练习 6.加在某家用电器两端电压为 U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I,当该家用电器两端两端电压 增大 2U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2I B.3I C.1.5I D.4I 7.一个电阻两端的

11、电压为 3V 时通过的电流为 0.3A,当电压增大到 6V,那么它的电流 为_;如果要使电流为 0.1A,那么电压为_。 8.当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接上 5 的电阻时通过的电流为 0.6A,那么把电阻改为 15,则通过的电流为_。 9.对于 1 是这样规定的,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则该导体的 电阻就是 1,那么反过来,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V,导体的电阻为 1,则通过导体 的电流就为 1A;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2V,导体的电阻仍为 1,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为 _A;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2V,导体的电阻为 2,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为 _A; 10.一段导体的电阻增加 3 后,接在原来的电源上,发现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原来的 4/5,则该导体原来的电阻为 。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12V,当开关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 8V,已知小灯 泡的电阻为 8,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A,电阻是 。答案: 1、电阻不变 2、反比 3、6A 4、6 10 1.0 5、B 6、A 7、0.6A 1V 8、0.2A 9、2A 1A 10、12 11、0.25 32 布置作业 P76:练习 1、2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分析让学生动口,这样的效果最好。AV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