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8102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古诗词鉴赏基本内容(一) 、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1)咏物诗 :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例如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2)思乡怀人诗 :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 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3)送别诗 :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

2、、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 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 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 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5)边塞诗 :盛唐时期积极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边关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

3、岑参、王昌龄。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 :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 历史陈迹的描绘, 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 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例如杜牧的赤壁、 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闺怨诗 :哀怨之作分为“宫怨” 、 “闺怨” 、 “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 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温庭筠的 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

4、春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 ) 即事感怀诗 :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例如杜甫的望岳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9)哲理诗 :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 例如杨万里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二)见意象及其含义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 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葛胜冲点绛唇 :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

5、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有诗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 . 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 “枯藤,老树,昏鸦。”猿啼 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 音讯。李清照词云: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煜虞美人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青鸟 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 、艺术技巧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1)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3)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8、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4)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6)语言特点 :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7)语言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8)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四)、锤炼语言1、古诗的语言特点(1) 清新其

9、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 如陶潜的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 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2) 平淡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 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

10、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如梅圣俞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于浑朴中见清秀,语言质朴、平淡。(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 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再如王维山居秋暝 中“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 明快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例如他的忆江南。(5)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11、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再如扬州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 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6) 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把问话 - “师往何处 ?” 、“采药于何处 ?”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7) 精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 生动、形象。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

12、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语言相当精练。(8) 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9) 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 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2、常见作家语言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

13、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郊寒岛瘦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1、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简史一、春秋战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 “雅” 、 “颂”三部分。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4、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 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 离骚 ,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二、汉魏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 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 五言的过渡。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羽林郎 有所思 等,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但乐府诗来自民间, 直到东汉

15、, 文人才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 、 “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为核心,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并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这一时期著名的诗篇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白马篇,王粲的七哀诗等。其中,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功不可没。曹魏后期的正始年间,“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

16、、王戎、阮咸)中的嵇康和阮籍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82 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进一步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此外,汉魏流行的文体还有赋,其体式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要素而成。著名的篇章有西汉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班固的东都赋 西都赋,以及曹植的洛神赋等三、两晋西晋太康时期, 诗歌创作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讲究形式,辞彩华丽,描写繁复。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三张 (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只有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相结合的新道路。东晋末年的陶渊明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他开创了田园诗,其代表作有归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