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07737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陕西省西安中学陕西省西安中学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题(含解析)解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卷两部分,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2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相应位置。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相应位置。3 3以下所有问题均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以下所有问题均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2、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儿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

3、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灰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肢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 2. 5 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关系越来越大。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而使之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

4、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 2 -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 10 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

5、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了影响。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

6、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 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km。B. 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C. 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D. 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几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2. 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 2. 5

7、微米的细粒子,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B. 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C. 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D.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3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B. 遇

8、到严重的雾霾天气,人们应减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C. 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D. 减少排放.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和动态的调控方法可以减缓灰霾现象,从而使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答案】1. C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答题首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题中选项中,A.偷换概念,由第段可知,霾是一种极细微的干尘粒导致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B.概念混淆,由第段可知,数百种大气颗粒物是指气溶胶粒子包含的复杂成分,不是霾所包含的成分。D.表述加深了程度,原

9、文中只说了灰霾与肺癌发病有关,而没有说是罪魁祸首。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

10、“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题中选项 A.关于“雾”的推断没有依据。B.“开窗换气”会导致污染物进入室内,因而会加大- 4 -人们患病的可能。C.由末尾段“动态的调控方法”可知,“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的推断不当。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

11、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

12、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13、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5 -B. 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14、。D. “楚辞”有两个含义:“楚辞”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楚辞则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B.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 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7. 把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答案】4. B 5. D

15、6. B 7. 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解析】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作者:司马迁 朝代:西汉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

16、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6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